“乐园”沦为“焦土”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曾秋霞 付剑鹏 发表于:2012-02-29 11:10  点击:
【关健词】生态;蝇王;警示
本文从生态批判视角解读《蝇王》 这部小说,通过探讨小说中海岛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来呼吁人类改变传统的人类中心中义,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三、海岛被烧为焦土
  小说结尾,杰克为了杀死拉尔夫,率领孩子们四处搜捕,甚至不惜放火点燃了整个小岛。“他再次听到了那种深沉的隆隆声,原来杰克他们为了用烟把他熏出来,在放火烧岛。……那些枪炮齐鸣似的响声,是大树枝,甚至是树干爆裂的声响。……滚滚浓烟遮住了太阳”。在熊熊的烈火声中,大地在颤动。涂着花脸的孩子们在疯狂欲念的驱使下,在与自己同类的对抗中,完全忽视了人与自然环境资源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似乎忘记了自然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是息息相关的。面对着这场大火,理性的拉尔夫不禁担心,“大火已烧到了野果树林———明天他们吃什么呢?”
  当海军军官结束孩子们的疯狂屠杀时,海岛已经是“像枯树一样被烧焦了”。此时海岛伤痕累累,岛上的物种都遭受了灭顶之灾,成了失火的伊甸园。但小说结尾,孩子们的眼泪却不是为海岛的毁灭而流。对海岛,孩子们没有内疚,没有自责,他们哭泣的是自己的堕落。而海军军官的话更耐人寻味。这位海军军官以教诲的口气对孩子们说“本来想,你们应该表现得比这更好些……”,显然军官并没有指责孩子们火烧海岛的行为,他只是责备孩子们不该彼此打仗,互相残杀。在军官的眼里,海岛也只是人类索取的对象。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支配了人类意识和行为长达数千年之久的人类中心主义。长期以来,人类都把自己视为地球上所有物质的主宰,认为地球上的一切都是为人类造的。“自然在我们的文化(且普遍地在文化社会)是缄默的,以至于言说主体的身份作为排它性的人类的特权而被小心翼翼地护卫。”也就是说,在人类面前,自然是没有任何话语权。正如小说中的海岛,面对孩子们肆意的征服和破坏,它唯有默默承受。现实中当人类与自然地关系如此尖锐,不可调和时,那海岛的悲剧就是我们人类家园的归宿结局:与地球一起毁灭。
  因此,如果我们不改变传统的“人类中心论”,重新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那么海岛的悲剧将再次上演。在这个意义上,戈尔丁的《蝇王》在当前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是有极大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威廉·戈尔丁,龚自成译.蝇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2]Manes,Christopher.Nature and Silence[M].CheryllGlotfelty and Harold Fromm. 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 Athens:University ofGeorgia Press,1996:15.
  [3]Golding William.“Lord of the Flies”[M].New York:The Harvester Press Ltd,1990. 英国小说家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自1954年发表以来,以其丰富的内涵,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经久不衰的佳作。小说讲述了一群孩子在战争中被迫降落到一座世外桃源的小岛上,后来一步步堕落为互相残杀的故事。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结合象征主义对《蝇王》进行解读。全文试图分析小说中海岛的价值,来揭示人类生存困境: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最终导致人类自相残杀,自我毁灭。逃难的孩子们来到海岛上,由最初与海岛的和谐相处到后来对海岛生态的疯狂破坏,由最初以海岛为立身之本到后来将海岛完全烧毁,这折射了人与自然的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一、海岛生态平衡
  在孩子们到来之前,海岛已经存在多年。这个海岛是一块置身战争之外的净土,岛上的万物悠然自得,繁衍生息。戈尔丁笔下安静祥和的热带海岛,风光秀丽,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海岛原生态的美:“海岸边长满棕榈。有的树身耸立着,有的树身向阳光偏斜着,绿色的树叶在空中高达一百英尺。树下是铺满粗壮杂草的斜堤,被乱七八糟倒下的树划得东一道西一道的,还四散着腐烂的椰子和棕榈树苗。之后就是那黑压压的森林本体部分和孤岩的空旷地带。”作者从近景描绘了海岛的自然风光。岛上的树木自生自灭,和阳光,浪花,海洋,构成了一副世外桃源般的景象。这是岛上自然生态平衡,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最好例证。如此美景令拉尔夫沉醉不已,欣喜若狂。
  当拉尔夫带领杰克,西蒙从山顶俯瞰海岛时,他们惊奇发现整个海岛像个船的形状。“这礁石从两三个方向环绕这小岛……大船真在稳稳地向后退着。”我们都记得圣经中上帝看到方舟造好了,说道:“看哪,我要使洪水在地上泛滥……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也要带七公七母。这些都可以留种,将来在地上生殖。”⑵诺亚方舟里有公有母,有飞禽有走兽,各个物种和谐相处缺一不可。此时的海岛犹如恣意汪洋中的一艘方舟,物种丰富,生态平衡,没有人类的打扰。
  在《蝇王》中,戈尔丁关于珊瑚礁的描绘更是让我们见证了海岛物种的多样性。“水底清澈,又因盛长热带海藻和珊瑚而璀璨夺目。一群小小的、闪闪发光的鱼儿东游西窜、若有若无。”“海水在礁石丛中慢慢地沉落下去,露出了一块块粉红色的花岗岩地台,露出了各种奇异的生长物:珊瑚呀,珊瑚虫呀,海藻呀。”“礁石内侧:海水绚烂,暗礁林立,海藻丛生,就像水族馆里的生态展览一样。”由此可见,海岛上各种生物,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独特性。
  飞机失事,孩子们来到海岛。作为外来的生物链上的高级物种,人类一开始并没有破坏岛上的生态平衡,甚至人与自然和平相处。刚到岛上,拉尔夫兴高采烈的告诉大家,“在大人找来之前,咱们可以在这儿尽情玩耍。”
  饿了孩子们摘野果子充饥,渴了喝岛上的泉水,其余时间他们便尽情享受阳光,海滩,洗澡水潭。对待自然,此时的孩子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满足温饱,适度索取。总而言之,他们与海岛的其它生物还是和谐相处。
  而西蒙同样作为人类,他对自然的态度可以称之为平等和敬畏。文中是这样描写西蒙躲在灌木丛,“他蹲下来,分开树枝,朝外窥测着空地。热烘烘的空中只有一对华丽的花蝴蝶在上下扑飞。……毛色艳丽的怪鸟的啾啾声,蜜蜂的嗡嗡声,……海鸥的哑哑生,都变得越来越轻。”不难看出,西蒙在作者笔下很特殊。他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贪玩,却喜欢躲在树林里观察周围的生物。他对待生物的态度不仅仅是喜欢,而是一种爱,一种平等。可以说,西蒙最能代表戈尔丁的生态主义情结:融入自然,感悟自然,敬畏自然。在人类中心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应该像西蒙一样,不把自己看成是万物的中心,主宰和统治者,而只能做万物的朋友,欣赏并敬畏大自然。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