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出发作今日国学热之反思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许珂 发表于:2013-04-07 22:08  点击:
【关健词】鲁迅;传统文化;批判;国学热
摘 要:鲁迅是我国现代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这对今天我国复兴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传统文化之现状、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鲁迅批判传统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再来反思今日国学热的现象。

                   作者简介:许珂(1992-),女,汉族,湖北黄石人,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人文科学试验班。

      鲁迅的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将鲁迅“请出”语文课本的呼声似有起伏之态。毕竟如今大多数人生活安稳,风花雪月更娱人耳目,相比之下,鲁迅刀戟般冷冽的文字让人坐立不安,芒刺在背。在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背负着封建余孽等之类的罪名,而今日,出现了“国学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这给了中国的人文学者些许慰藉。但是,仍旧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反思:鲁迅为何要与传统文化决绝如斯?今日传统文化的地位如何?从鲁迅出发,是否有今人可借鉴之处呢?
  传统文化之现状
  曾经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强调让位给对现代化的追求,如今“国学热”方兴未艾:公共活动方面,读经运动、《甲申文化宣言》、曲阜公祭孔子诞辰大典、炎帝陵祭祖大典种类繁多;我国对外交流活动方面,建立了海外孔子学院;电视媒体方面,“百家讲坛”的“清十二帝”、揭秘《红楼》、品《三国》、讲《史记》、《论语》心得等节目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后期与其相似,各电视台又开发出了《国学天空》、《新安大讲堂》、《开心学国学》、《新杏坛》等等;出版方面,“百家讲坛”系列图书等许多国学知识普及类图书以及基础古代典籍也摆上了书店的畅销书架;而从大众方面,国学知识确有一定程度的普及,传统文化重要性得到了承认,相关的活动、书籍、节目得到了各年龄层人群的接受。
  表面上来看,国学的复兴似乎到了黄金时期。若是潜入形式的内部,考察国学复兴的实质,也许现实并不如看起来那样令人乐观。
  首先是以现代新儒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思想的发展情况。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新儒学发轫之期,大陆新儒学人才辈出:张君劢、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等开拓了儒学思想在现代的新篇章,而到如今第三代、第四代的新儒学代表却是港台反哺大陆,主要代表人物有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等。原本是儒学源头的大陆却在现代的儒学思想发展中渐落下风。其次,从书籍、电视栏目和公共活动方面来看,对传统文化的普及性和娱乐性阐发比例很大,公众虽然开始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也是类似于叶公好龙的兴趣,似乎传统文化只是书架或头脑中一个古色古香的装饰,只求知晓,不求甚解,更不用提与为人处事、安身立命有何相干了。所以传统文化还是没有能够深入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之中。再次,传统文化复兴浮于造势,缺少对研究与发展项目深厚、持久、真诚的支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所谓的国学传统复兴,形式复兴大于内容复兴,多是机械的仿古,而少是与时俱进,保持精神内涵的创造。
  在我看来,在厚重的传统文化基础上构建今日新文化,必须要冷静审视,从鲁迅的批判中寻找些许指南的迹象,于无路处开出新路,方是出路。
  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总的来说,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定与批判的。其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反省和批判;二是对传统文化在社会心理中的历史积淀进行反省和批判;三是对传统文化所造成的精神创伤即民族性弱点进行反省。
  在传统文化的思想方面,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鲁迅肯定了他的进取精神,但他认为“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对于儒家、儒术,他认为是教人安做奴隶的“吃人宗教”;对于法家,他认为是霸权权术,不利于人的自由民主;对于老庄道家,虽然看重庄子独立天地的自由人格,但其著书有空言而无事实。
  而传统思想的极致,就到了“存天理,灭人欲”封建礼教对社会残存的一点人性围追堵截的时候。“狂人”终日惶惶,举目四望,只见医生是吃人者,邻村人是吃人者,大哥也是吃人者。坚牢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相辅相成,成为逼人就范的吃人的世界,他只怕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已经沾上吃人者的罪恶,然而也只有他的疯癫让他看到了痛苦的真相:被吃者同时也是吃人者,所以批判者也必将成为批判的对象,无人可以跳脱这个怪圈。《阿Q正传》、《孤独者》、《祝福》、《药》其中人物无不深陷这传统文化“人吃人”的流沙之中。
  在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方面,其辛辣讽刺在《故事新编》中的《补天》和《理水》可见一斑。在《补天》中人类的生命全都来自于女娲,然而他的孩子们闯下祸,既无补天的能力,也无补天的动机和欲望,甚至还要对孤军奋战去补天的女娲设置障碍,报以冷笑和牙咬。最终,她补了天,倒下,死去,还成了她孩子们的沃土被纷争。她的孩子们让她牺牲的意义化为虚无。他们继续苟活,他们继续攻伐,他们继续无耻。《理水》的主角应当是大禹,然而在这篇小说中大禹的形象隐于文化山的学者和肥胖的考察官之后了。因为鲧治水失败,其儿子也必定是失败的;因为鲧用的是“湮”法治水,老法子就是好法子;“导”是蚩尤的法子,作为鲧的儿子不能用“导”,否则是不孝,这是学者的逻辑。不问实际民间疾苦,只听报告臆断民情,办公的成果也是报告而非实事,这是官员的逻辑。
  如果传统文化不经革新,那么英雄、实干家、圣贤,这些历史与文化中的个体,永远将要面对着一个群体:看客。无论历史怎样变迁,看客群体将要“子孙孙永无穷尽”地永存下去,他们消解了英雄、圣贤,使历史怪诞化,使文化精神变为虚空。有国家而无社会,有群集而无个人,这就使得人人听到的声音都是被扭曲的声音。
  而在传统文化所造成的精神创伤方面,则构成了鲁迅文章凄厉冰冷色调的来源。这种痛,不是皮肉的刺痛,而是钝痛,是麻木,是慢性的癌,这种痛在受害者本人并无大感,反而在书页对面的我们看来字字是血,都是淤在皮肤下大块的青紫。不用多看,只用看看《阿Q正传》,这不是写的仅仅一个人,而是几千年森严的传统制度下,一个浓缩而极端异化的形象:他是一个形象瘦小肮脏,为人猥琐懒惰,挨打受辱而不自觉的可怜人;是一个身为底层人还欺更底层人的地痞无赖;是一个赌棍;是一个借革命名义追求个人私欲的无知者。浸淫在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人,甚至历经大刀阔斧改革和开放的现代中国人,仍然未曾从精神深处根治这一创伤。(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