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陈贻鑫在重庆合川育才音乐组的成长历程考察

来源:《岁月·下半月》(WWW.NYLW.NET) 作者:孙伟 罗璇 发表于:2011-03-13 14:16  点击:
【关健词】陈贻鑫;抗战音乐;陪都古圣寺;育才音乐组
抗战时期重庆合川古圣寺的育才学校,陈贻鑫在此艰苦的生活、学习环境下不畏艰难,积极投入抗战宣传创作,传播解放区的“新文艺”,像一颗种子在育才音乐组这“肥沃的土壤”中为真理而歌、为抗战而歌、为大众而歌。

陈贻鑫,男,1926年11月21日出生,湖北武汉人。他是一位从苦难的战争年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音乐家,历经岁月的沧桑,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以及陶行知和贺绿汀的关怀下像一颗小小的幼苗踏上了幸运的音乐道路。
  童年的陈贻鑫对唱歌很感兴趣。1938年,日寇的铁蹄逼近武汉,贫困的双亲被迫把12岁的他送进了汉口战时儿童保育院。
  1939年,育才学校创办,他有幸被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招收并分在音乐组。担任音乐组主任是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先生,及一批优秀的教师。有作曲家任光、夏之秋、小提琴家黎国荃、理论家李凌等。“在贺绿汀亲切关怀和鼓励下,他谱写了处女作——儿童歌曲《月光光》,被誉为音乐神童”;在黎国荃的精心培养和指导下,获得演出成功,“被称为“育才三大才子”之一的他和杜鸣心、杨秉孙演出的三重奏,珠联璧合”。1941年,贺绿汀离开重庆到苏北解放区。在陶行知先生的鼓励下,年仅15岁的陈贻鑫主动担起了教学的担子,使他成为名符其实的小先生,并最终担任了音乐组的主任。
  
  一、艰苦学习环境下的成长
  
  (一)到音乐组学习
  抗战时期,陈贻鑫被陶先生从汉口战时儿童保育院选送到育才学校。由于他当时在保育院的欢迎会上指挥小朋友们唱歌非常出色,引起了陶行知先生和任光先生的注意,“任光唱了他谱写的新曲子《高粱红了》开始的两个乐句,陈贻鑫将这两句歌曲的旋律准确的写在了黑板上,他显示出来的音乐才能,使任光感到非常惊喜,育才学校一开办便把陈贻鑫接到了音乐组”,就这样他成为首批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学生,和他一起的还有杜鸣心、熊克炎、刘幼雪、杨秉孙等二十名同学。
  陈贻鑫像一颗“天才音乐种子”被发现,在育才音乐组这“肥沃的土壤”中沐浴阳光、吸收雨露养料……
  (二)“艰苦”的学习环境
  抗战时期的生活非常艰苦,学习条件很差,陈贻鑫所在的“音乐组仅有三架钢琴、五架风琴来供全组的二十多名学生和老师使用,乐谱只能在一触即破比草纸还要次的纸张上画上五线谱”,在暗淡的桐油灯下用手抄,仅有的一把小提琴要供三四个人合用,琴弦断了,往往要到两头不能再接起来的时候才换新的使用……还有一台手摇留声机和几张私人的音乐唱片供同学们欣赏,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和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等,虽然设备简陋,但陈贻鑫和全音乐组的师生们都已经感到很满意了。
  不幸的是他们的学习环境非常的艰苦,设备如此的简陋,有幸的是有任光、黎国荃、贺绿汀等一批优秀的教师指导着他们,“音乐组的主任贺绿汀先生不但亲自为他们有一定音乐天赋的难童制定了严格的教学大纲和学习计划,强调学好基本的乐理、钢琴、视唱、练耳、合唱等基本课程”,还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就这样陈贻鑫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中逐渐的成长。
  (三)艰难的生活环境
  2010年1月我通过电话采访陈贻鑫先生,他给我讲了一个“吃皮肉”的故事。育才音乐组首次儿童音乐会后,音乐组便暂住在重庆“浮图关歇台子”,到胡然先生主持的合唱团里学习,距冯玉祥副委员长的公馆很近,大约步行十分钟的路程。1941年春天,冯将军请他们音乐组全体同学到他家吃午饭,冯将军按着北方的习惯为他们做了当时难得吃到的大白菜炖猪肉就馒头,当时共有两桌,冯将军那一桌上有位女同学吐了几块肉皮在桌上,在那抗战时期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能吃到冯将军为陈贻鑫及其他学生们准备的家宴是多么的光荣和幸福,哪知冯将军并不责备那位女同学,而是让他的副官将冯将军的儿子叫到面前,用手指指着肉皮叫儿子吃掉,他的儿子不声不响的吃了下去。这一举动直接让我们羞愧和难堪。可见,那时候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艰苦,一块肉皮都是多么珍贵和难得的食物。当时的情景,始终留在陈贻鑫的记忆里,令他终身难忘。
  (四)恶劣的政治环境
  《新华日报》在1941年1月18日发表了一篇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的亲笔题词,称任光为“民族的号手”。“皖南事变”前,育才音乐组的任光老师参加皖南新四军,用音乐为武器,在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身边工作。不幸的是在新四军反击反动派的进攻时最终未能冲出重围,中弹牺牲。得此消息后,陶校长十分悲痛的写了悲哀和愤怒的悼诗,带着陈贻鑫他们几个同学站在古圣寺的山头上,面对江南,为他们敬爱的任光老师默哀致敬,任光老师的牺牲对陈贻鑫以及同学们的打击很大,特别是1946年9月,国民党再一次发动了内战,育才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国民党把搬迁到红岩村的育才学校包围起来进行搜查,缴获了他们的乐器,使他们无法正常的学习。面临着这么个环境,陈贻鑫和其他育才音乐组的同学们积极投身于人民的解放斗争中。他像一颗顽强生长的幼苗不但面对艰苦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不畏艰难的成长…
  (五)在音乐组茁壮成长
  陈贻鑫和同学们经过在音乐组一年多的学习,在陶校长和贺绿汀先生的精心指导下,“1940年12月26日在重庆抗建堂举行了育才音乐组首次向重庆各方面人士介绍育才学校的儿童音乐会,”。在这次音乐会上陈贻鑫表演的钢琴独奏、合唱、女声独唱、二重唱、钢琴四手联弹等节目。首演获得了成功,受到了重庆各方面人士的热烈欢迎。“周恩来等重要领导人也出席观看了这场演出,音乐会结束后,周恩来用他那刚劲有力的笔迹写下了‘为新中国培育出一群新的音乐天才’的题词,邓颖超的‘以歌声唤起大众’的题词,和叶剑英的‘为世界而工作,为工作而学习’的题词”。这题词表现了党对育才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达了老一辈革命人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希望,指出了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努力地方向,使得陈贻鑫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温暖和力量并明白了学习艺术的目的——是为全世界、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工作。
  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为育才音乐组取得了很大的宣传作用,也同时为获得以后在重庆的音乐家支持、帮助育才学校解决教师困难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次音乐会的成功与贺绿汀先生给育才音乐组制定的教育方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之所以古圣寺的陈贻鑫以及和他一起的孩子们被称为音乐天才,是和他们的努力分不开的。一个艺术家不单对自己的一门有深切的研究,对现社会中也应该有深刻的体验与认识,陈贻鑫他们在“恶土”中依然顽强的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