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陨落的爱国赤子郑志声(2)

来源:《岁月·下半月》(WWW.NYLW.NET) 作者:孙伟 钱丽伊 发表于:2011-03-13 14:20  点击:
【关健词】重庆;爱国音乐家:郑志声:短暂一生
(二)山城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爱国音乐斗士 1、不忘他的不畏权贵 高风亮节 郑志声不仅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创作了交响大合唱《满江红》、管弦乐《郑成功》组曲,其不畏权势的高尚人品、铮铮铁骨,更是令人钦佩。1

  (二)山城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爱国音乐斗士
  1、不忘他的不畏权贵 高风亮节
  郑志声不仅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创作了交响大合唱《满江红》、管弦乐《郑成功》组曲,其不畏权势的高尚人品、铮铮铁骨,更是令人钦佩。1941年,蒋介石在军委会大礼堂蒋介石举行交响乐音乐会招待美、英、苏、法等国大使和夫人,国民党高级官员亦在座。帷幕拉开后,先生才发现是为豪华的酒会伴乐!先生认为这是对交响乐的不恭,对艺术家人格的侮辱!当他回身向观众答礼时,突然向幕侧喊道“关幕!”值日副长官跑到后台追问发生了什么事,郑志声义正词严地回答:“中国是文明国家,大使先生们也来自文明国家,我从欧洲指挥交响乐团到回国参加演奏,从未听说过一边吃东西,一边听交响乐的事。我拒绝指挥!”先生罢演的壮举,受到乐团同仁、学生们的一致拥护,赞先生是不畏强权的反抗者!急先锋!为中国人扬眉吐气,为音乐界树立了高风气节!
  2、不忘他的壮志之情 爱国之心
  今天,重庆花卉园还静静伫立着纪念郑志声杰出贡献的“志声亭”,其筹建还特别得到了当时的市级领导的大力关怀。时任重庆市委副书记的腾久明讲话,勉励我们音乐家及音乐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郑志声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奉献精神,把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投入我国伟大的建设事业,把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这个“二重奏“的主题在军号中吹得更加响亮。
   生命苦短,品德常青,先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高尚的人格。我们要永远学习先生的爱国精神,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音乐事业,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战时的重庆人民,重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爱国音乐家对我国抗战音乐事业的推动和重庆音乐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守何著:《论抗日战争的思想文化》,1995年第5期。
  [2]孟立军著:《抗战时期教育中心内移及其对民族教育的影响》,1995年第6期。
  [3]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重庆抗战史1931~1945. 重庆:重庆出版集团 2006.5
  [4]李定开著: 抗战时期的重庆教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8 P107-109 ISBN 7-5366-3208-8 (下转第33页)
  [5]张诗亚. 西部民族教育现状[EB/OL] .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 10-2.html,1998-08-16/1998-10-04.
  [6]王震亚.郑志声传略[J]人民音乐 1981.11.27
  [7]李凌.永远刻在我心里的音乐家——郑志声[J]中国音乐。1981.10.1
  [8]郑志声百年诞辰筹备小组.郑志声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渝内字(2004)105号

  早在1938年,王泊生托朱枫林、杜矢甲、陈强到西安拜访冼星海,询问留法音乐家的情况,冼星海只推荐了郑志声,说他在法国学的时间最长,学问最扎实,最有成就。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此人在云南澄江中山大学,就聘请他到实验剧院,参加创作气魄歌剧的事业。郑志声认为,实验剧院虽然在草创时期,一切都未就绪,但是一个在音乐事业上有理想的专业音乐机构,比在中山大学有更多的事情可做。所以,郑志声于1940年10月离开昆明来到重庆,任国立实验剧院训练部主任,兼实验乐团指挥。同时积极进行歌剧《郑成功》的创作。
  他的音乐视野开阔,为音乐界带来巴黎出现的现代音乐流派的信息,引起学生们对“新派”音乐的向往。他给学生们的教育部仅是一些知识技术,更重要的是新的观念。自他主持训练部工作以后,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不少抗战时期由各地流落到重庆的著名音乐家,慕郑志声之名,到实验剧院任教。实验剧院出现了一个兴盛时期。
  (二)爱国精神深厚的传世佳作《郑成功》问世
  早在1927年,郑志声就抱着立志改创中国音乐事业的宏愿,赴法求学深造。求学期间,他以极大地毅力克服着学习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先后在里昂音乐院和巴黎音乐院学习,师从世界名师,均以优异成绩获奖毕业,并因指挥巴黎音乐院乐团的公开演出,成为了第一个指挥外国交响乐团的中国人,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爱国心切的他毅然辞去了法国报酬优厚的工作,回国报效祖国。1940年与重庆国立实验剧院结缘后,运用他在法国高等学府学习后掌握的先进作曲技术,全身心投入具有中国气魄的新歌剧的创作中。
  这时的重庆,正值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半壁河山已经沦陷,想到祖国的宝岛台湾在日本倭寇的铁蹄践踏下已经半个世纪,而今,当他投入新歌剧创作酝酿的时候,时代的要求和责任的驱使,他选择了讴歌最早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用气魄歌剧的庄严形势来激励抗日军民的战斗意识。但是,由于敌机对重庆日夜轮番空袭,郑志声要教学、训练乐队、构思创作……确实太忙了、太累了。在不长的时间里,他的《郑成功》只完成了男声四部合唱《主题歌》,以及《早晨》、《朝拜》、《小引》、《主题》4个管弦乐片段。
  这几段音乐规模不大,但形象生动,是先生的绝笔之作。每次演出均等到很好的效果,英国电台曾索取了总谱,1956年上海音乐周上也演出了《郑成功》片段,文化大革命后,中央刊物《音乐创作》重新发表了这部作品,而郑志声的生平也随着他对音乐事业对祖国的贡献被载入某些中外音乐辞典、大百科全书和中国近代音乐史中。
  
  二、为了教育事业、为了民族新歌剧的探索积劳成疾
  
  (一)身兼数职的爱国教育家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移驻"重庆,重庆即正式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重庆也因此而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几乎与此同时,郑先生放弃了他在法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目的有二:抗日救亡;创作中国民族新歌剧,把它推向世界舞台。就像他的老师菲利浦.戈贝所说“他的祖国正在战火中燃烧,他不肯袖手旁观,要回去工作。”来到重庆后,郑志声不仅要负责管弦乐团的训练工作、指挥中华交响乐团、进行戏剧学习、还要进行作曲、和声、视唱练耳、训练歌剧演员的工作。
  祖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中国的音乐应当如何进入世界乐坛之林,这是郑志声一直思考的问题。回国后,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正处于新的转移阶段,他既要为古典音乐做好继承工作,有应是现代音乐的一位拓荒者,因而,他特别注重音乐教育这个环节,一心致力于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工作当中。在重庆教学期间他将法国巴黎音乐院较科学的“固定唱名法”试唱教材引入国内教学中,并在大后方高等音乐院校普遍推行,运用至今。同时,又将较现代的法国丢卡和声学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许多音乐学子爱不释手先生的这个建树,对那以后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在为帮助学生学习各项音乐专业获得扎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是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上的一大功绩。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