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银行信贷的经济效应(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王定祥 李思聪 李姗 发表于:2012-08-21 20:28  点击:
【关健词】财政支出;银行信贷;外生金融;金融资本;资本存量;区域经济效
Hausman检验表明,面板数据模型影响形式均为固定效应;模型的可决系数在0.99左右,满足面板数据的估计精度要求;F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模型整体拟合优良。 由

  Hausman检验表明,面板数据模型影响形式均为固定效应;模型的可决系数在0.99左右,满足面板数据的估计精度要求;F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模型整体拟合优良。
  由回归结果看,真实资本存量(K)在全国、东、中、西部模型中的系数均为正,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表明资本的投入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真实资本存量在中部地区的系数要小于东、西部地区,这可能是由于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总体水平或平均水平发展滞后,在经济总量上落后于东部地区,而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则低于西部地区,即形成所谓的“中部塌陷”。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中部地区缺乏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同时中部地区自身改革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金融弱化,不利于资本的形成和资本的有效配置,这样资本从总量上和效率上都不足。
  财政支出(CZ)在全国以及东、中部地区的系数都为正,这表明政府主导的财政支出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而带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西部政府财政支出的系数为负数,且不显著,表明西部地区财政配置效率低下。一方面,政府的干预可能对私人部门投资产出了挤出效应,使得非国有部门没有得到必要的金融支持,从而导致金融资本未能达到有效的配置(杨胜刚 等,2007);另一方面,大量的财政支出用于低效率的项目,在财政资金运用过程中也存在被占用、挪用现象,使财政支出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较低。
  表3区域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1985—2008)
  从银行信贷(XD)的系数来看,全国、东部地区的系数均为正,表明信贷资金在全国整体和东部地区的配置是有效率的。而中、西部地区的系数却为负,这可能是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保险机制不够完善,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入具有长期性、低收益性以及高风险性,坏账、呆账以及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银行出于审慎经营原则,对于发放农业小额信贷的积极性不足;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以来,金融机构从农村撤并了大量的营业网点,使得脆弱的农村金融市场雪上加霜;金融机构从农村吸收存款,然后将资金投放给城镇国有企业。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使得银行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低下,严重抑制了信贷资金的经济效应。
  财政支出与银行信贷的交叉项(CZ×XD)在全国、东部地区系数为正,而在中、西部地区系数为负。这表明,总体上我国的金融体制仍表现为较强的外生性,政府主导下的金融机构为我国经济的起飞提供了大量的廉价资金,这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政府出于政治晋升的目的或由于地区间的非良性竞争,对金融部门进行不合理干预,造成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的迅速攀升,无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控制变量上,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系数均为正,且中西部地区的系数要小于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OPEN)在各地区的系数都不显著,这可能由于该指标与外商直接投资高度相关,其作用被FDI弱化所致;城市化率(URB)在全国及各地区影响都为正,说明城市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反映国企改革和市场化程度的变量NSOE系数全部为负,表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并不彻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增长。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1985—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财政支出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且东部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却抑制了经济的增长;东部地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资金配置效率的低下,银行信贷资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同时,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外生金融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从而促进了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以上结论表明,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必要的,但要保持适度规模,既要弥补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又要避免政府过度干预带来的效率低下。第一,中央政府应通过转移支付等政策平衡各地区的财力。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对落后地区的省份在财政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使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政资金用于经济支出,不至于对金融部门过多干预而导致低效率。第二,地方政府要合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缩小各地区经济的差距;同时,要加强对财政资金运用的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第三,要逐步完善各地区金融市场化改革,加强西部地区国企改革力度,发挥市场这个“无形的手”的作用,实现资金配置市场化;加快银行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进程,弱化政府在金融部门的控制力,使资金自动流向效率较高的部门。
  参考文献:
  何贤杰,朱红军,陈信元.2008.政府的多重利益驱动与银行的信贷行为[J].金融研究(6):120.
  冉光和,李敬,熊德平,温涛.2006.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和分析[J]. 中国软科学(6):102109.
  冉光和,等.2009.财政金融政策与城乡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J].北京:科学出版社.
  沈坤荣,张璟.2008.财政分权背景下的区域金融发展及其增长绩效——基于地方政府干预视角的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商学院.
  温涛,王煜宇.2005.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模式的经济效应——基于中国1952—2002年的经验验证[J].中国农村经济(10):1827.
  杨胜刚,朱红.2007.中部塌陷、金融弱化与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J].经济研究(5):5577.
  尹希果,桑守田.2010.地方政府财政干预、金融发展与区域资本配置效率[J].经济与管理(1):4146.
  张军,金煜.2005.中国的地区财政支出、银行贷款与经济效率:1987—2001[Z].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周立,王子明.2002.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10):113.
  张军,范子英.2009.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基于非期望产出模型的分析[J].管理世界,(7):1525.(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