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现状格局及其战略选择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张雪梅 发表于:2012-12-25 10:14  点击:
【关健词】环渤海经济圈 格局 构建 体制 战略选择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中国北部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区域,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很多发展亮点,但是,从三省两市的产业分工和协作来看,相互协作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还没有真

  “环渤海经济圈”在1986年首次进入区域经济发展的视野,为中国的“经济圈”概念踏出重要一步。进入21世纪后,环渤海经济圈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经济学家称之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很多发展亮点,如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新区,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等。但是,从三省两市的产业分工和协作来看,相互协作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也就是说,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已强力崛起,环渤海在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探索上却早发而迟至,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极”的环渤海经济圈一直以来难以实至名归。
一、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现状格局
1.环渤海经济圈的构建:理想高于现实。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速度显得十分缓慢,80年代初期,环渤海地区GDP总量和人均GDP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接近,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环渤海地区明显落后,GDP总量和人均GDP只相当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三分之二,如果不能正视这一问题,差距势必将会进一步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有“龙头”带动,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之所以发展迅速,就在于有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龙头”带动。环渤海地区天然的中心是首都北京,但是在经济上,北京和区域内的其他地方缺乏紧密的联系,京津冀地区的辐射半径还没有到达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两个半岛对京津冀地区的辐射相对更弱。目前看来,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尚缺乏真正的“龙头”带动,国家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就是力求在“龙头”带动方面有所突破。但以大连为主要出海口的辽东半岛地区和以青岛为主要出海口的山东半岛地区也对区域“龙头”地位虎视眈眈, 事实上,环渤海经济圈的概念在现实中已经演变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自成体系、各自为战。北京和天津、大连、青岛俨然已成为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龙头,在此格局下,相互之间有可能产生激烈竞争,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区域经济。
2.环渤海经济圈的体制:“政治经济”色彩浓于市场经济。环渤海区域市场一体化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削弱甚至替代了市场性的区际关系,以致经济圈内因地方行政主体利益导向而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融合。环渤海地区共有5个省级行政单元,其基础是由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亚区域构成。在现行体制下,各行政单元首先考虑的是本区域内的利益最大化和政绩考核,拘囿于各自地区利益的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屡禁不止。在国家把环渤海经济圈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还不能做到一体化规划。如天津把建设滨海新区定位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领头羊”;辽宁把“五点一线”作为战略,希望借此打造一条沿海产业集聚带;山东制定了“一个龙头”、“三个突破”、“三个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倾向于发展面向日、韩的外向型经济,而对于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则多停留在表面文章上。也就是说,区域内相互间经济联系没有长三角和珠三角内部城市间那样紧密。
3.环渤海经济圈的整合:竞争多于合作。京津冀地域相连、产业相通、资源共用、优势互补,竞争与合作是京津冀发展中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长远看,京津冀肯定是合作关系,但短期内竞争还是难免的。京津目前更多的是虹吸效应,还没有形成辐射效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趋同和各港口间的竞争减缓了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环渤海各省市在项目安排上呈现出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使本来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逐步减少,除了大部分省市都有钢铁、化工、煤炭、建材、电力等传统行业外,目前又在竞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结构的趋同,使区域产业上的最佳关联和效益的最大化很难实现。二是环渤海经济圈拥有天津港、大连港、青岛港、秦皇岛港、曹妃甸港、黄骅港等许多港口,几乎有市必有港。客观地说,港口的蓬勃发展的确带动了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从长远来看,由于各港口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不尽相同,合理发挥各港口的优势,可以建立分工协作的互补型联盟。但目前港口的过度发展也的确存在过度竞争的隐患。如京津冀区域内有4个港口,距离很近,尤其是曹妃甸大港,距离天津港仅一步之遥,拥有共同的腹地。再如,天津港要建设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大连要建成东北亚地区的国际航运中心,青岛要建成北方地区的航运中心,这必然会加强对资源的竞争、对靠港船舶的竞争、对出入港通道的竞争等等。最终影响港口本身的经济效益。虽然,日益增长的需求会弱化这一影响,但是,如果遭遇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冲击,将会对港口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威胁。根据交通部的规划,由青岛、天津、大连三个港口组成的集合体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但是,在现有的体制和港口下放地方政府的形势下,三个港口的定位基本一致,都要成为中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为此,三大港口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争规模、争效益、争集装箱量、争吨位,这种恶性竞争的局面非常不利于区域合作的开展。
4.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差异大于共性。环渤海五省、二市及两个计划单列市,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形成了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北京和天津。北京拥有行政资源,文化资源优势,其首都地位使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无可争辩的优势地位;天津尤其是滨海新区在国家的支持下积聚了巨大的政策优势、庞大的资金及大量的拥有先进经营理念和技术优势的国际、国内占有决定地位的企业集团,确立了其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核心地位。2010年,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京津两市均排名前两位。第二阶梯是山东省和内蒙。山东依托沿海优势在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GDP总量已经跃居全国第一。但2010年人均GDP仅相当于北京的55%和天津的73%。内蒙GDP总量位居全国第17位。人均GDP位居全国第八位,人均GDP相当于北京的42%和天津的55%。第三阶梯是辽宁、河北、山西。无论从经济总量、人均GDP还是从人均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看,这三个省基本上处于竞争体系的末端部位。尤其是山西省,2010年人均GDP仅占到北京的26%和34%。而河北省2010年人均GDP相当于北京的30%和天津的40%。在三个阶梯的区域内出现了与地理地形完全相反的经济地形,区域合作的基础不牢,在合作中的地位不对等,所以,难以寻求战略合作的平衡点。  二、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战略选择(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