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历史和购买力演变(4)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WWW.NYLW.NET) 作者:陈明远 发表于:2011-02-28 11:16  点击:
【关健词】物价学,货币学,分析
(附注:据《上海消费市场发展史略》提供的数据,1961年上半年零售物价指数比1960年同期上涨20 % 以上。又,文革非常时期统计数字不确,从略) 1.1950-1965年人民币购买力(官价) 1958年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带

  (附注:据《上海消费市场发展史略》  提供的数据,1961年上半年零售物价指数比1960年同期上涨20 % 以上。又,“文革”非常时期统计数字不确,从略)
  
  1.1950-1965年人民币购买力(官价)
  1958年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带来“七分人祸三分天灾”,1960-1962年间“官价”也不得不猛涨。持续三年的灾祸、饥荒,大伤元气,全国饿死的人口(主要在农村乡镇)数以千万计。到1963-1965年间全国经济经过调整略有恢复。消费品的零售牌价,1965年同1960年比较,涨幅17%左右;但是物价接近1961-1962年的水平。1963-1965年人民生活略微平稳。
  但接着1966-1976这十年“文革浩劫”的非常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濒于崩溃。
  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全国粮食和日用品的供应,一直处于紧张的匮乏状态。除了极少数特权者可享受不花钱(或象征性地支付很少一点钱)的“特供”、实行了只对特权阶层“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供给制以外,广大人民和知识阶层的生活普遍陷入极度贫困状态。物资紧缺、商品量少质差,黑市(政策不允许的半公开的高价市场)盛行。
  从1961年到1964年,国家在城市实行了“高价政策”:高级点心、高级糖果、高级饭馆,比平价高出4-5倍,以利于货币回笼。
  政府管理的集市贸易(一般称为自由市场)合法化。根据《中国贸易物价统计资料(1952-1983年)》 提供的数据,集市贸易历年的物价指数如下(以1957年为100):
  而1976年跟1965年相比,集市贸易价格上涨40%,虽然按照官方公布的“国营商业牌价”计算的零售物价总指数在“文革”十年期间“持平”甚至略有下降,但仍不能掩盖整个市场萧条、供应匮乏的事实。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经济状况才有所好转。
  1978年2月9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 《关于整顿和加强统计工作的报告》 指出:“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严重地削弱了统计工作,造成许多重要统计数字不实,给经济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由此,1966-1976年间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是不可信的。
  某些浮夸不实材料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定量供应物价”几乎没有多少波动,根本反映不出人民生活的实际困难。因为这些年间,国家计划严格控制国营商场,(1)购买基本生活用品必需凭票证供应,数量严格控制,市场萎缩,购买力极低;(2)在基本生活必需品以外,有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3)农贸市场和黑市物价高出官价很多;所以表面上物价(官价)几乎无变化,但实际上城乡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极其艰难。
  某些年代统计数字的文过饰非、虚报成风,增加了后人处理史料的难度。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考证与核实,才能将这些时期的真实状况梳理出一个眉目来。
2.1976-2000年人民币的币值变化。本文做了初步考证核实,适当引用1976年以后的统计数据,包括“城市物价指数”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由此来估计、比较人民币的币值变化。
  1979年11月至1980年度,有八种食品(猪肉、牛肉、羊肉、家禽、鲜蛋、蔬菜、牛奶、水产品)调整价格,公开的涨价幅度为:猪肉33%、鲜蛋32%、水产品33% ;政府宣布1980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8.1%,其中食品类上涨16.6% ;同时,给每个职工“食品补助费”每月5元。
  若将前一年的平均物价指数作为100,则历年城市(以北京为代表)物价涨幅为:1985年18.6%、1986年15.5%、1987年9.8%、1988年21.5%、1989年18.9%。由此造成国内形势的阵阵动荡不安[6]。通过国家对于经济过热状况的整顿、调控,在1990年前后物价短暂地平稳。1984年到1993年,全国城镇逐步废除了各种票证(最先废除了布票,最后废除了粮票),也就是取消了“官价”和“议价”的差别。
  但是从1993年市场放开,日用品的物价又明显上涨,幅度为:1993年19.6%、1994年28.8%、1995年19.7%、1996年11.8%、1997年物价涨幅略低,为5.7%;由此逐步完成了“从指令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7]。到1997年“经济软着陆”以后的几年内,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在动态平衡的局势下,安然进入21世纪。
  1997-2000年,城市物价基本平稳。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在居民生活中却出现了三种费用的急剧上涨:教育费用(特别是大中小学的学费)、居住费用(取消福利分房,购房费和租房费都在逐年上涨)以及医疗费用(由全部公费改为社会医疗保险以后,自负医疗费增加),但是这三种费用的上涨,在城市物价指数的统计中几乎没有计算在内。
  到2005年以后连续几年内,由食品(肉类、粮食等)以及燃料(汽油等)价格上涨引发了持续的国内中度通货膨胀、日用品价格明显上扬。但是另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中,又出现了对美元的人民币升值,造成人民币对外汇率的持续上调。世界金融危机波及我国经济,引发外贸困难,影响深远。
  本文限于讨论1949-2000年的人民币历史演变。下表列出1976-2000年城市日用品物价指数,和人民币的币值(购买力)变化。
  3.1976-2000年人民币购买力
  跟各种统计结果相参照,这个表格的数据还是比较稳妥、保守的。如果再看“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以50年代中为100,则物价上涨幅度更大一些:1994年为957.9%,1995年为1148.5%,1996年为1196.7%,也就是说,人民币对于农副产品收购的购买力,在1994-1995年间,就下降到50年代中期(1955-1956年)的十分之一了。
  总之,本文采用“1955年标准人民币1元=1997年人民币12元”的适中而保守的估计数字,这是大家应该能够接受的。
  【附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价格的变化
  图书定价的构成一般包括如下因素:
  (1)直接成本,含稿费(或版税)、纸张材料费、印刷费等,约占图书定价的35%-40%;(2)批发折扣,一般情况下,一级批发折扣约为40%,二级批发折扣约为32%-37%;(3)间接成本,含编辑费、企业管理费等,一般约占5%-10%;(4)税金,不含所得税,一般约占2%-4%;(5)利润,一般约占5%-10%。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