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职业发展路径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储叶青 发表于:2011-11-15 11:26  点击:
【关健词】城镇化;市民化;职业发展
农民市民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职业化发展是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选择。当前农民工职业发展面临自身素质低、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城市歧视性用工政策方面的困境。要突破这一困境,一方面农民工自身要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意识;另一方面要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

我国已进入快速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本质是农民的市民化,即农民在生产生活方式及身份、地位、思想观念等方面向城市市民转化的过程。由于制度障碍、政策约束及农民个体素质制约,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滞后于城镇化进程,这将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农民市民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民工职业发展的主要困境
  职业发展是指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合同关系。目前,我国农民工就业呈现随意性大、流动性强、合法权益受侵的现状。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即使签订合同的单位也难以完全按照规定保障农民工权益。职业发展是农民工立足城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现实选择,但目前农民工的职业发展还需突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工自身素质
  1、顽固的小农意识。小农意识是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虽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小农经济已经解体,但小农意识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农民的头脑之中,主宰着他们的行为,主要表现为目光短浅、安于现状。不少农民工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很少为将来着想,缺乏远见和进取精神。奉行“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处世之道。这种小农意识使农民工在工作时间与从事职业上具有随意性,处于一种半工半农的从业状态,即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外出打工,打工只是作为农业生产之外赚取外快的手段,并无意作为自己的职业来发展。
  2、受教育程度低与职业技能缺乏。长三角16个城市农民工现状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885个农民工中,属于文盲的有112人,占3.9%;小学文化程度的有509人,占17.6%;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509人,占52.3%;高中文化程度的有431人,占14.9%;中专的有197人,占6.9%;大专及其以上的有127人,占4.4%。受教育程度低与专业技能的缺乏使得他们只能从事城市居民不愿做的“脏、累、苦、险”等职业。
  (二)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前者具有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工作稳定、晋升机会较多等特征,而后者恰与此相反。姚先国等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具有二元分割的特征。农民工只能通过次要劳动力市场寻找那些收入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工作稳定性差、无社会保障、无晋升机会等边缘性职业,难以进入城市正规就业部门之内。
  (三)城市歧视性用工政策障碍。农民工的加入,在城市交通、公共资源及当地居民就业等方面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导致地方政府及社会各阶层在对农民工认识上产生一些误区,认为农民工是破坏市容和影响城市社会稳定的危险因素,挤占就业岗位,对城市居民就业形成威胁。农民工进城务工遭遇就业歧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大中城市为了保证城市居民就业,对外来人口的职业、行业有严格限制,甚至通过对雇佣外来劳动力的企业征收管理费的经济手段来约束企业雇佣农民工行为。城市带有歧视性的用工政策增加了农民在城市就业的困难程度,导致他们很难进入正规部门就业,不得不从事一些临时的、流动性强的、低收入的工作。
  二、农民工职业发展路径
  (一)建立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机制。人力资本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能力、技术、劳动熟练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累积性是其重要特征,即人力资本投资越多,人力资本存量越丰富。教育与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两种重要形式。
  就业前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对提高农民工自身职业素质和从业竞争力很有必要,但现实中愿意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并不多,可能的原因有:首先,培训需要支付一定的货币成本和机会成本损失;其次,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普遍存在只注重眼前利益的短视就业观念,认为现在能赚到钱就行,培训没有必要;最后,农民工文化知识基础差,对于专业培训可能有所畏惧,担心自己学不好。可见,当前农民工忽视培训,人力资本投资意识淡薄,造成知识与技术人力资本存量不足,是制约其职业化发展的内在因素。
  输出地政府可以进行就业前引导性培训,探索前期介入机制。通过对就业政策法规、市场准入条件、市场供求状况、培训后的去向和待遇等方面的宣传,使有从业意向的农民工积极主动地进入培训与鉴定的流程。
  (二)推行农民工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所谓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就是对从事技术工作的农民工组织技术培训和统一考试,合格者颁发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招人时要求持证上岗。根据劳动力市场信号理论,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招聘者处于信息劣势,不可能完全获取应聘者的所有信息,那么招聘者凭借什么来筛选员工呢?表现应聘者特征的信号(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就成为招聘者甄别应聘者的有效手段。职业资格证书是一种反映劳动者知识技能水平的信号,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对于进入劳动力市场具有优势。
  (三)建立输出地就业前技能培训与输入地社区教育衔接机制。一方面输出地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首先,在培训主体方面,考虑用人企业牵头培训。目前,各地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免费培训服务遭冷遇不在少数,需要承担培训成本且不是100%能就业是农民工不愿意参与培训的主要原因。将免费培训的平台搭建在用人企业,由用人企业牵头培训,并向参加技能培训者提供包括食宿在内的生活便利,发给一定的生活补贴等,这样能够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其次,在培训方式上应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的农民工群体,开展多层次性的培训。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技能储备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对返乡农民工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参照其转移就业要求,由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对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转业转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职业培训,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最后,在培训内容方面,必须着眼于劳动力市场用工趋势发展,提高培训针对性,实行“定向、定点、订单式培训,成建制输出”;另一方面发挥输入地社区接续培训作用。社区是兼管理、监督与服务的复合体。要使农民工得到持续性的教育与培训,还必须发挥社区的作用,通过社区教育形式来进行。社区教育最早源于20世纪初美国学者杜威关于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现已成为国际大众教育的一种趋势,其实质是人人参与教育、人人接受教育。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会对劳动者提出新的要求,农民工的知识技能也要与时俱进,因此要确立终身学习的就业观念。输入地社区可针对农民工的个体差异进行相关培训,使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得到有效积累,确保农民工的可持续性发展。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