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同源:医改\教改与传媒改革的比较制度分析(7)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潘祥辉 发表于:2011-11-11 08:57  点击:
【关健词】传媒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比较分析。
四、结语 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曾对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福利部门改革提出了九项指导性原则:一是要增加个人权利,减少政府的决策范围;二是要帮助受苦的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三是破除国家垄断,允许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的竞

  
  四、结语
  
  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曾对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福利部门改革提出了九项指导性原则:一是要增加个人权利,减少政府的决策范围;二是要帮助受苦的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三是破除国家垄断,允许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的竞争;四是必须建立提高效率的所有制和控制形式;五是国家的主要功能必须是提供法律框架、监管非国有机构,并提供最后的救助与保险。国家有责任保证每一个公民享有获得基本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权利;六是改革必须先通过公开的、公众知晓的讨论然后实施;七是改革必须留出时间,让公众学会适应;八是在用于直接促进快速经济增长的投资资源与发展福利部门的资源之间必须保持和谐的比例;九是国家预算必须有能力履行国家义务而提供持续融资[63]。在笔者看来,科尔奈提出的这些原则对于中国的医改、教改及传媒体制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当然,确定改革的目标与原则与能否推进改革毕竟是两回事。笔者深知,面对庞大的问题单子、体制惯性以及巨大的利益集团,这种改制与转型之路将十分艰难。但正如治病先需号脉一样,只有诊断病源,认清病根,我们才有可能开出正确的药方。显然,尽管医疗、教育与传媒行业属性不一,其转型过程中的乱象也有不同的表现,但其背后的病灶与病理却有着惊人的并非偶然的雷同。
  
  (本文系本人主持的教育部课题《中国媒介寻租现象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号09YJC860029)
  
  注释:
  [1]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4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欧阳军喜、刘文渊、徐心坦、安洪溪:《解放初期教育改造的历史意义》,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2年第2期。
  [3][37]胡杨:《管理与服务:中国公共事业改革30年》第54、10页,[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 劳凯声:《 中国教育改革30年》(政治与法律卷)第16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年版。
  [5]顾卫临:《三产:亦苦亦乐一条路》,载《瞭望新闻周刊》1996年第25期。
  [6]戚务念:《高校行政化归因与出路借鉴:组织社会学的分析》,载《教育学术月刊》2011 年第2期。
  [7]南京市体改办:《抓住机遇统筹安排稳定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南京市事业单位改革基本情况介绍》,载范恒山主编:《事业单位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第286-287页,[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8]赵路:《关于公共财政与中国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载范恒山主编:《事业单位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第72页,[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9]余晖:《管制与自律》第16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陈怀林:《论中国报业市场化的非均衡发展》,载《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年第2期。
  [11][12]胡杨:《民本之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30年》,载《管理与服务:中国公共事业改革30年》第243-245页,[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胡杨:《立国之本: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30年》,载《管理与服务:中国公共事业改革30年》第55页,[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郝振省主编:《中国新闻出版业改革开放30年》第1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5]董天策:《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第74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6]刘建明:《现代新闻理论》第342-346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17][32]胡正荣:《媒介寻租、产业整合与媒介资本化过程》,载《媒介研究》2004年第1期。
  [18]何舟、陈怀林:《中国传媒新论》第39页,[香港]香港太平洋世纪出版社1998年版。
  [19]鲍义志:《高校过度扩招和收费不断攀高已成为西部地区农民脱贫的障碍》,据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5-03/07/content_5804576.htm 2005年3月7日。
  [20]张兴:《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扩招问题研究—高校扩招后收费政策分析》,载《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21]“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20%高中生缴择校费入学》,载《重庆时报》2005年3月2日。
  [22]李连达:《医改尚未成功,路在何方?》,载《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23]周益众、俞淑华、杨光华:《营利性医疗机构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与存在问题对策研究》,载《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4年第1期。
  [24]李良荣:《中国新闻改革30年》第81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5]李雪昆:《李东东强调以质量评估为契机调整报刊资源结构》,载《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1年4月12日。
  [26]李立强:《人民大学校长: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载《新京报》2010年3月7日。
  [27]陈学飞:《高校去行政化:关键在政府》,载《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9期。
  [28]周其仁:《令人尴尬的“公立医院”》,载《经济观察报》2007年2月12日。
  [29][38]聂辉华:《定量分析、理性判断——对医疗领域市场失灵问题的探讨》,载《中国医药报》2009年6月18日。
  [30][美]Weisbrod,Burton A.The Nonprofit Economy.Boston:Harverd University Press.1988,pp11-14.
[31]曹鹏:《传媒业须医治国企病》,载《新闻记者》2004年第12期。
  [33][美]Stigler,George J.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1,2(1).
  [34]冯云廷、陈静:《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第10-15页,[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5][41][美]黄佩华、张春霖、爱德华.曼特菲尔德:《为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制定远景目标:一个分析框架》,载范恒山主编:《事业单位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第121、123-179页,[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6][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下)第1198页,高鸿业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39]如书号买卖,虽三令五申却禁而不止。据计算机检索,第一个提出禁止买卖书号的文件是1985年1月1日发出的,至1999年底,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发出的文件中,涉及到买卖书号内容的就有近200件之多。但买卖书号仍然相当普遍,业内人士坦言:大家都在卖(参见石峰:《“买卖书号”何时休》,载《光明日报》2000年2月7日);刊号的买卖也是如此。2002年4月,《中国演员报》在未请示主管部门的情况下,以每年交付4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中国演员报》的发展方针和编辑、出版权转让给了深圳市中农源实业有限公司。在2007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开展的整治新闻“四假”专项行动中,又查获了不少正式报刊变相买卖刊号、违规合作出版等问题,如《夜郎文学》杂志因变相买卖刊号被停刊整顿;《中国卫生产业》杂志因违规合作出版被停刊整顿等等。参见赖名芳:《六家报刊杂志因违规被整顿 涉嫌变相买卖刊号》,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12月21日。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