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援资源动员机制框架构建(2)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李紫瑶 发表于:2011-03-09 11:57  点击:
【关健词】社会救援;资源动员;组织协调;能力保障;资金投入;信息沟通;
2. 救援资源动员机制定义。通过对救援资源的分类研究,笔者对救援资源动员机制的定义如下:救援资源动员机制是指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在整个社会或局部范围内,调动相关的力量,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

  2. 救援资源动员机制定义。通过对救援资源的分类研究,笔者对救援资源动员机制的定义如下:救援资源动员机制是指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在整个社会或局部范围内,调动相关的力量,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调用和组织。其构成框架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组织协调机制、资金投入机制、能力保障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
 三、救援资源动员机制研究框架
  目前,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表现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即着力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组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应急体制。在分析以政府相关机构为核心的应急组织结构基础上,从组织协调、资金投入、能力保障和支撑四个维度来分析救援资源的动员机制框架(见图1)。
  (一)组织协调机制
  本文以政府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为核心,从多主体合作角度研究应急组织协调问题。这些主体涵盖了各级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军队武警以及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
  组织协调机制的分析以各级应急办为核心机构,从纵横两个方面探讨组织之间的关系:纵向上考虑国家—省级—市级三层组织间的上下级领导关系;横向着眼于同级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关系。应急体系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以下对各应急组织作为进行分析。
  作为政府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中的办事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各级应急办调动、整合各厅局力量,迅速筹集物资、器械,组织人员及保障队伍。各级经济动员机构已经多次参加应急活动,从实践上推动了应急作战一体化的进程。但是经济动员机构在应急中,如何与同级应急办以及同级职能部门合作,如何建立高效规范的工作衔接机制,仍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除政府系统内部的机构之间的关系协调外,要建立快速反应的应急救援资源动员体系,还要着力于应急组织的多元化建设。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系,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合作网络:公众是救援力量的基石,能够为救援提供人力、物资等资源;非政府组织是一个介于政府体系和市场体系之间的庞大的社会组织体系,是政府以外的、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所有组织(如援助机构、慈善机构、青年团体、合作协会等)。作为应急救援资源动员体系的辅助层次,非政府组织可以有效弥补政府救援资源的不足,整合、动员社会力量,连接政府与公众;由中国的军情和国情决定,作为抢险救灾的生力军,军队和武警官兵历来发挥着核心和骨干作用,为救援提供了人力保障。由此可知,军、民、社会团体,作为政府体系外的救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资金投入机制
  目前我国应急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大渠道:公共财政和社会集资。
  1. 公共财政。来自公共财政的应急资金由三项构成:预备费、转移支付、缩减预算支出节约资金。各级政府从财政收入中依据相关法规筹措应急资金,为不可预期的支出做准备;中央部门和地方部门除接受拨款外,也可以从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地方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预算外资金等收入中筹措所需资金。
  通过财政预算划拨的应急资金在支付时,采用两种变通的方式支付应急资金,一是预拨,即根据灾情大小预先拨付部分资金,然后再根据事态的变化,不断追加拨款,直到整个救灾工作结束后再行清算。二是挂账,即由处置紧急事态的部门或单位先用后核,等事态稳定后再行清算[9]。
  2. 社会集资。社会集资作为一条可行的筹资渠道,是社会各界分担全社会风险机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广泛动员财政体系之外的社会公益资源,来有效弥补政府的资源短缺[10]。社会集资的方式包含捐赠资金、集资互助金、保险基金和商业保险投资。动员组织体系中的非政府组织、公众、军队都通过不同的渠道筹集救灾资金。其中,非政府组织对救灾资金的筹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汶川地震后,南京爱德基金会当晚就紧急拨款100万元,南都公益基金会紧急安排了1 000万元专款,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很快组织了近千万元的物资发往灾区[11]。另外,近些年来,我国借鉴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逐步探寻多渠道、多层次的应急资金筹措体系,金融、保险等商业部门对风险的分担,使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
  (三)能力保障机制
  1. 救援队伍保障。应急救援队伍分为专业救援队伍和普通救援队伍。救援队伍来源于以下机构: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如卫生局派出的医疗卫生保障队伍)、各级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军队和武警部队。
  专业救援队伍由相关政府管理职能部门和国民经济动员系统组建,在应对地震、气象等自然灾害和医疗卫生等各类公共突发事件过程中,各级政府管理职能部门都会及时组成相应的专业保障队伍。我国现有50余万各类应急救援人员,分别隶属于公安消防、地震局、卫生系统、民航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另外,国民经济动员体系也逐渐形成了依托行业、企业和重点地区组建的多方面(油料保障、交通运输、营房供应、装备维修等)的专业保障队伍。各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也在逐步探索和建立不同的专业队伍建设模式。
  普通救援队伍的人员主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社会救援团体和大批志愿者组成。面临频发的自然灾害,军队和机动武警的快速反应能力、优良作风和强战斗力能够使其在最短的时间里实施立体化应急机动,昼夜兼程,赶赴灾区现场,抢险救灾的效率很高。公众在灾害应急中也起到了补充和辅助作用,不同的救援团体与志愿者自发组织,参与受灾人员的营救工作。
  2. 物资资源保障。对于物资资源的需求,应急资源保障通过两条途径满足:一是动用实物形态的应急资源储备;二是应急资源动员,即充分利用平时的应急资源生产能力,迅速增加应急资源的产出,配置应急资源[12]。
  实物形态的资源筹集与配置,政府系列主要通过储备、直接征用和市场采购三种渠道来完成。其中,动用储备时间短,是物资筹措的最佳方式;依据动员法规,必要时对相关的生产流通供应商所生产的物资进行直接征用,事后再进行结算和补偿;对于储备与征用不足的物资,政府可以采用不同模式,向制造商实行集中采购。以政府为主体的实物资源筹集是救援物资的主要来源,同时,军队所提供的军民通用资源如食品、被装等军需用品也可以用于应急救灾。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