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英文化及其对大众文化的价值引领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杨超 付大坤 发表于:2011-10-18 21:02  点击:
【关健词】大学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价值引领
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低浅性、自发性和过于商品化的偏狭.过于追求功利价值和感性,忽视崇高的理想与价值,导致历史与文化责任的淡化、人文精神和价值理性的稀释,会使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出现困境。应对该困境,关键是要重新振兴大学精神。大学历来是精英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产业革命,每次变革都为传媒技术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走向多元并且成为大众的消费品。在这种多元社会思潮的喧嚣中.原作为社会思潮引领者的大学精英文化(eliteculture),在大众文化(mass-culture)的比照中显得曲高和寡、寡淡无味而走向边缘化,大众文化俨然成为主流。大众文化的喧嚣带来的有时更多的是片刻感官的欢愉,而对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则显得软弱无能。面对如此境况,作为大学精英文化的传承主体的大学学者们,意识到大学精英文化作为一种启蒙的、先进的、高雅的文化必须要在多元社会思潮中坚守其价值引领的职能,必须重塑人类的精神家园,摆脱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与价值取向。
  
  一、大学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主要是指精英知识分子所精心创造、传播与分享的文化,它是高雅的、高品位的文化,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社会的使命感和对社会价值理想的关照。由于大学是精英知识分子荟萃之所,大学学者多以著书立说为己任.绝大多数精英文化是由大学学者所创设的,所以,精英文化也通常意指大学精英文化。
  五四时期,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大学学者们.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成为大学精英文化的典范。大学知识分子继承士大夫的社会角色和身份,著书立说,向全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确立价值尺度和审美趣味的标准,是文化舞台的中心与主流。大学所崇尚的精神包括创造精神、批判精神、社会关怀精神,都曾一度引领着社会思潮的核心价值取向。
  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商品大潮的影响与冲击下,大学知识分子的灵魂也被扭曲和腐蚀.大学的精神有所萎靡,大学精英文化的作用不断式微。“那股以启蒙为己任,以改革为号角.以居高临下唤醒大众主体意识为鹄的,从而实现现代化强国之梦的文化激进主义思潮,伴随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思想解放的洪流而生。在风云激荡的80年代纵横驰骋,但最后风头出尽,盛极而衰。……与此同时,昔日不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化却乘机崛起了,而且声势日盛,大有压倒一切取而代之的气势,大学精英文化则雄风不再。”“在九十年代,大学知识分子对政治文化普遍冷漠,疏离,对现实中的重大问题,或有意回避,或冷眼旁观,缺乏应有的关怀。这不是现代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应有的政治情怀。这显然有损于国家现代化所必需的政治凝聚力。知识分子远离政治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意味着自动放弃大学精英文化的中心地位。”
  大学精英文化的式微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勃兴。“大众文化”主要指“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大众文化是在工业化技术与消费社会语境下,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趣味的文化范式和类型,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行为,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狂欢化”。从实质上说,大众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是一种以获得利益、娱乐为根本目的的文化,它具有通俗性、消费性、商业性、娱乐性、肤浅性等特点,所以又被称为通俗文化、俗文化、流行文化、市民文化,还被一些人贬称为平庸文化、快餐文化。在大众文化中占主导的是人们的实用理性,对崇高的理想与超越性的价值缺乏兴趣。但大众文化却凭借以都市为中心的消费社会的出现以及大众传媒的发达而迅速蔓延扩散。依赖社会多数而建立自己的文化霸权。
  大众文化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对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出现加速了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进程,其具有的快节奏、讲效率、重实际等特点,也有利于改变人们的封闭守旧心态等。另一方面,基于大众的文化素质低下及其价值追求,目前的大众文化存在着盲目性、低浅性、自发性和过于商品化倾向。而且,感性文化的蔓延导致人们对历史与文化责任的淡化,导致人文精神和价值理性稀释,这将使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都面临危机。应对大众文化的滥觞。关键是要重启大学精英文化的价值引领职能,实现对大众文化的纠偏和超越。
  
  二、大学精英文化的价值引领之必要
  
  (一)人的全面发展亟需大学精英文化的价值引领
  跨入新世纪,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然而,善于反思的人们尤其大学精英知识分子发现。人类正陷入到现代性价值危机的泥坑之中:首先,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精神生活上、在价值目标上却正陷入深刻的危机。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是现实生活世界中多数人的价值取向。生活的丰裕与价值生活的虚空,导致人们生活的迷茫与个体人格的萎缩。人的“物质化”、“去道德化”、“世俗化”等人的异化现象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个性与能力亦得到充分发展,但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和竞争性特征,催生了人们的个人利己主义价值取向的形成。人的主体性、个性、自由走向极端,便发展成为自我中心主义、极端利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导致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疏离。
  最后,信息技术的发达、多元文化的共存,催生了价值多元主义、价值相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缺乏核心价值引领的人难以实现自我的价值认同和身份的确定,对多元价值没有甄别和选择能力,人生价值的飘摇不定,迷失在流行和时尚等大众文化所展现的肤浅的、庸俗的价值世界之中,人作为人的价值尊严和道德力量隐而不彰。
  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人的超越性的诉求背道而驰,决定其无法引领人走向全面发展而只会相反。
  “大众文化一味迎合大众生活的低级诉求,在有着执著的‘世俗关怀’的同时,却遗失了一种深邃的超越情怀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在大众文化的喧嚣中,不少人沉迷于“当下的快感”,“大众文化流行的时代必然也是享乐主义精神流行的时代。人们纷纷摒弃抽象的理想、玄妙的神学、超验的终极关怀,而关心此岸的幸福、现实的快乐”。还意识不到身处危机之中。但是,具有真正大学精神的精英知识分子悲天悯人,他们往往能凭借其超乎常人的敏感与批判精神看到问题的本质。20世纪中后期后现代主义学者对现代性反思与批判,就深刻揭示了现代社(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