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麓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责任策略(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徐莉 发表于:2010-10-15 00:43  点击:
【关健词】大学生;就业压力;策略
目前,中国政府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社会劳动力素质并不高,需要吸纳大量大学生的加入来提升人才竞争的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增长的速度又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了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待业、无业数

  目前,中国政府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社会劳动力素质并不高,需要吸纳大量大学生的加入来提升人才竞争的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增长的速度又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了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待业、无业数量大聚集的情况,加之全

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中国要建立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并重,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为此,从总体上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T作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首先,政府应该通过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水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城乡发展差距、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出台政府对企业增加就业、见习岗位和培训学习的补贴等办法,鼓励各地各类企业增强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在总量平衡的基础上,合理调节不同地区、行业和专业的人才需求,有效地将就业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其次,应该通过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人才配置,落实到艰苦地区工作的优惠政策、提供自主创业的扶助办法、完善城乡基层就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出台解决户籍和流动限制的相关规章等等,以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大学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之既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流向,解决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边远地区、非公有制的私企民企就业的担忧。目前虽然政府鼓励大学生到这些企业和基层就业,但这些企业和基层在工资、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很差,有的甚至没有,一旦去了又难以流动,这就使得大学毕业生顾虑重重,要么大量涌向大城市大企业,要么不就业。如果政府能合理规范这些企业和基层的用人制度,能够对到这些企业和基层就业的大学生的前景有一些规划和优惠措施,而不只是补贴,就会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就业的选择,不仅对解决大学生就业有利,而且对这些企业和基层在发展中充实人才资源有利,对国家扭转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也有好处,比只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的教育更有效果。
  再次,政府应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就业市场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应努力加强高校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管理规范、服务高效、就业安全有序的就业市场建设,将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合理地衔接,将就业市场建设和大学生“市场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形成互相促动的良性发展态势。
  政府还应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和公平公正的就业机制,统一人力资本交易方面的规定,并将引导性政策以法规的方式推行,使就业市场运作和大学生就业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法律保障。以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不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平等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且培养他们踏实勤奋、诚信从业的就业观念,承担政府应有的责任。
  
  (二)高校要改进培养模式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
  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和中心任务就是为卒十会培养人才,但当所培养的人才不被就业市场看好时,就有必要对目前的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就象工厂生产的产品不适应需求时,源头问题一定出在工厂。
  如何才能使现有教育方式和所培养的人才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如何才能非短期的而是长期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既然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与学校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密切相关,既然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是一个单纯的、短期的问题,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那么高校教育的两个结合就尤为重要:一是要与人才发展相结合;二是要与市场发展相结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可以发现,学习刻苦,不一定有学习能力;成绩优异,不一定有办事能力;表现优秀,不一定有社会适应能力;专业突出,不一定有职业能力。从市场的角度思考可以发现,市场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才的专业、数量、质量呈现出由稳定到易变的转向,人才的要求、挑选、吸纳呈现出由宽到严的转向,人才的竞争、压力呈现出由平缓到激烈的转向。这些都将会反过来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
  要增强高等教育自身整体发展的活力和适应性,高校培养模式的改进势在必行。一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建立以人才发展和市场发展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的情况等动态地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和招生规模。审时度势,科学预测,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改变过去设置不合理、趋同性、滞后性的情况,处理好扩招总量、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变化的关系,降低人才的供需偏差。另一方面要努力改进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渗透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虽然大学不可能传授大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但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和能力来构建大学生的市场竞争优势,处理好大学毕业生近期就业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降低人才的结构错位。
  高校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等心理需要促进大学生在专业、课程和发展方向的选择,使他们将来的个人发展和就业机会更加宽泛,从而增强大学生就业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同时也有利于人才和市场的良性发展。
  南于大学生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主要依赖于学校,为此,高校应在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方面多努力,建立多层次的、全方位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渠道,建立长期的就业服务机制、职业教育的培训机制、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机制、就业情况的跟踪机制、档案户口的管理机制及就业指导的规划机制,实实在在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不要只在初次就业率上下功夫。
  
  (三)用人单位要转变观念从发展上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大学生要转变观念,而且用人单位也需要转变观念。一是用人单位要使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合理的协调,就有必要转变择人观念,找到一个平衡点。第一,要减少过多的歧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用人单位过分挑剔、过分歧视,要处理好人才选拔的高要求与优秀大学生不好找的矛盾,就有必要在就业的“双向选择”中改变观念,屏弃过去在专业、地方、学历、性别、身体、经验等方面的歧视,重视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选录,建立合理的择人标准,以平等的择人和不降低要求的方式,广揽人才,择优录取。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招录范围,招聘到能与用人单位共同成长、最适合岗位要求的大学毕业生。第二,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改变过去急于马上就用的心态,给单位和大学生多一些磨合的空间,挑选到真正适合单位的人才。再次,用人单位要建立良好的用人制度,不仅要招聘到人才,还要使用好人才,要建立良好的内部选人、用人机制,科学岗位责任要求,优化人才资源,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使本单位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