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社会建构及其当代意义(4)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马俊峰 发表于:2011-11-29 14:55  点击:
【关健词】共同体;公民社会;国家
第二,强化共同体中的公民资格。公民资格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公民资格与国民性的结合构成了个人认同的主要来源。公民资格既为个人利益的按需分配提供了道德基础,又为实现这一理想提供了现实的手段。

  第二,强化共同体中的公民资格。公民资格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公民资格与国民性的结合构成了个人认同的主要来源。公民资格既为个人利益的按需分配提供了道德基础,又为实现这一理想提供了现实的手段。[10]
  第三,建立健全法制,依法治国,从法律上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有效保护公民的信仰、言论和出版及结社自由;防止官僚主义对他人的支配,抵制权力腐败现象,从而更充分地使人的自由权利得到法律的切实保障。
  第四,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进程。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性政府的转化;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通过税收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消除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贫富两级分化;消除城乡差距,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消除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不公正。
  第五,在思想道德方面,加强公民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教育。一旦公民的心理和精神被传统意识控制,就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的现代化取决于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在于公民身份的建构。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中国公民身份的建构,人的现代化也难以完成。当前,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下,中国公民身份的建构及认同对于增进执政党的合法性,促进政府廉洁执政,推进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来.古代思想文化世界[M].北京:三联书店,2002.
  [2]韦伯.韦伯作品——中国宗教与世界:第5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195-196.
  [4]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纪和共同体[M].北京:中华书局,2002.
  [5]秦龙.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7:214.
  [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7]邓正来,亚历山大.国家和市民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9.
  [9]尤西林.罗光总主教百岁诞辰纪念学术论文集[M].2011.
  [10]俞可平.社群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96.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