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审美之味充盈小学美术鉴赏课堂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张炎夏 发表于:2015-12-24 13:00  点击:
【关健词】小学美术 鉴赏教学 审美情趣
 摘 要:审美是个体愉悦、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一种心理机制和能力,在面对各种自然美、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现象时,小学生急需通过审美动机激发、审美经验积累以及深化视觉形象感知、理解等途径,培养和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提升美术素养和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B-0082-02
当前小学美术鉴赏教学频繁出现审美味道淡薄的情况,主要表现在美术作品知识本位严重以及审美的感性思维沉沦两个方面,在这种异化的教学状态下,很多美术教师将美术鉴赏课上成了语文课、历史课,单纯地向学生传递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流派、风格、形式与主题等,忽略了审美体验才是学生欣赏审美对象的目的。本文从审美动机激发、审美经验积累以及深化视觉形象感知、理解等途径出发,为小学美术鉴赏学习活动寻求审美之味。
一、诱发动机,以营造课堂气氛为主题
动机是人们一切行为活动的原因,也是人类区别于万物的鲜明标识之一。合适的动机能够促进个体根据心理所指向的统一目标,激发强大的内在心理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任务更快、更好完成。虽然审美是个体对具体形象的直觉反应,但前提是个体对审美对象存在关照动机和兴趣,所以,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培养是促进个体审美自觉,提升个体审美水准的核心途径之一。因此,对注意力品质和自控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讲,要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审美潜能和审美情趣,首先必须通过营造各种活跃、有趣的课堂情境,如活动情境、表演情境、问题情境、探究情境等等,并适时渗透各种激励手段,不仅吸引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的注意力,而且这种自由宽松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在创造中进行完整、充实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教学大自然中常见的“风”时,如果教师让学生在教室里对几幅简单的画作进行漫无边际的遐想,或者干脆将每一幅画的基本知识和审美价值抛给学生,学生的鉴赏学习将会因为失去生机与活力而陷入停滞状态。如果让学生以“大自然的探索者”身份深入实践和探索,亲身了解“风”的基本知识,体验“风”带来的基本感受,便能帮助学生激发审美热情,让学生的美学情感得到充分涌流。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到操场上寻找风的踪迹”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亲身感受、找寻风带来的美感。结果,有的学生仔细凝视风在树木、草丛、沙场里走过的痕迹,及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有的学生就地取材,拿下胸前的红领巾,有时随风奔跑追随风的足迹,有时静静凝神感受风从指间划过的感觉,其中的美感喜不胜收,而且学生与操场和风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画卷;有的学生干脆站在草丛之中,伸开双臂,昂首挺胸,闭目凝神,让风在耳边和脸庞随意轻抚,尽情享受其中的乐趣。又如,教师可以以“风”为主题,让学生自由组队,选一个喜欢的角度进行调查探究,让学生在通透了解“风”后进行审美判断,作出审美取向,如有的小组选取“不同风带来的艺术效果”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学生们通过了解微风、冷风、暖风、飓风、春风等造成的艺术效果,对微风、暖风表现出了独到的审美意向。
二、积累经验,以关注文化生活为核心
审美是感知、想象、情感以及理解等因素统合的结果,直观感受性是审美的核心属性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的审美判断能力以及审美情趣与生俱来,事实上,直观的感受是审美主体在片刻之间建立的审美客体与自我心意中的形象美体之间的联系,而形象美体的形成以及这种联系的建立就要求审美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经验,如审美对象的现实存在性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对审美对象的选择判断性等,所以,小学美术鉴赏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还必须重视学生审美经验的获取和积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审美的本质内涵,但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和绝对性,其实,美对于个体而言,就犹如一张白板,需要个体根据先天禀赋,在后天的文化生活情境中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慢慢习得,也才能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因此,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文化生活情境中,从形成背景、结构特征、功能价值、美学原理等维度关照和欣赏审美对象,不断积累美术鉴赏和评价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从而帮助小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获得审美快感和体验。
三、善于观察,以增强感知能力为旨归
审美在本质上也是审美主体的一种意识活动,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一种主观反应和感知映射,不同的个体对同一审美对象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是不同的,甚至相同的个体在不同时空,对同一审美对象的审美结果不尽相同,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多姿多彩。这可能缘于审美角度或方式的差异,也可能与主体的审美能力、水平或审美判断有关,但可以确认的是,这种差异性本质上是不同主体感知方式的不同造成的。观察、感知、想象和情感是审美的四大构成要素,没有观察和感知的审美过程是一种“伪审美”,所以,小学美术鉴赏教学除了创设各种有利情境诱发学生审美动机,以及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审美经验,还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自然景观、美术作品以及各种美术现象进行观察和欣赏,强化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自觉和审美水平。
例如,在学习《看花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花灯,向同伴和老师详细地介绍自己为什么喜欢自己带来的花灯,结果,学生不仅要从所带花灯的来源、制作过程、颜色、形状、功能等维度向大家介绍其中的美感,还会将自己参加灯会时的亲身感受和快乐场景渗入其中,看似向同伴讲解得栩栩如生,其实讲解者才是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快感的主角,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尽情地分享审美经验,又能亲身体验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同伴的花灯带来的审美盛宴。
总之,审美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手段,它不仅是个体的一种基本生命活动,也是个体主客观统一的意识活动,如同人的推理思维,也需要不断培养和引导才能逐渐形成,所以,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或手段,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品位,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和评价各种视觉形象,并在这个审美体验过程中促进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宗白华.美从何处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