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地域文化差异对中国文学的影响(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李 雯 发表于:2010-05-21 08:23  点击:
【关健词】南北地域文化中国文学
德规范和内省模式,在文学艺术上,与北方土厚水 深、中庸务实、克己复礼,追求现实事功的文化相一 致,孕育了现实主义风格,如理智克制、道德政治色 彩较浓的《诗经》;南方以老庄道家及巫鬼文化著称, 道家志在山

德规范和内省模式,在文学艺术上,与北方土厚水 深、中庸务实、克己复礼,追求现实事功的文化相一 致,孕育了现实主义风格,如理智克制、道德政治色 彩较浓的《诗经》;南方以老庄道家及巫鬼文化著称,
道家志在山林,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崇尚自然,耽 于幻想,以“虚无”为取向,“其言汪洋自恣”(《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孕育审美人生论和宗教观念。在 文学艺术上,与南方山川绮丽、民族混杂、信鬼好巫、 文明与蒙昧交织的氛围相表里,又孕育了浪漫主义 风格,一如意趣幽远、想象奇特、章法变幻的庄子散 文;二如屈原、宋玉等创造的奇幻瑰丽、神秘狂放的 骚体诗歌一《楚辞》。儒道互补,北方朴实的理性光 华与南方奇丽的浪漫色彩相伴共生,一同构成中华
文学的两大源头。
中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北方,在长期的南北 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中,北方占据优势地位。中 国历史上北人南迁,有三次大的变动:第一次是魏晋 南北朝,永嘉之乱后政治局面的混乱以及外族人侵
的巨大压力,迫使汉人大规模南迁,正如唐诗人张籍
诗《永嘉行》所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 语”;第二次是“安史之乱”黄河中下游经过浩劫残破 不堪,人民大举南迁,大大促进南方发展,在唐代以
后的诗词中多有“望江南”、“忆江南”、“江南好”、
“塞北江南”之类;第三次是宋代,北宋时期文化重心
已日益南趋,“二程”在洛阳讲学,弟子竟然以南人居 多,词家里前期的晏殊、欧阳修、柳永、张先等全是南 人,后期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 或长期生活于江南。更不用说“靖康之难”后南宋偏 安江南给文化重心南移有力推动。
为什么富饶、温暖的南方开发的却较晚?因为 当时那里的自然条件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人类征 服自然的水平是有限的,在寒冷的北方传染病更少 一些,所以人类只有在近现代,生产力发展了,才能 在南方生存。因此,直到明清以后,中国政治、经济 和文化的重心才逐渐转移到了南方,明代中后期随
44
万方数据
 
着资本主义在江南萌芽,个性解放的思潮也曾兴盛 一时,而且与魏晋时代个性解放的思潮有本质不同: 它是与工商业经济和城市文化相联系的,具有平民 性,鲜明的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望和物质追求。“在苏 州、松江等南方的大都市中,以经济的繁荣为基础, 对北方中央文化的批判精神,从明初开始便兴旺流 行。市隐,就是以这种情况为背景的一种彻底自由 的人群。沈周、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等这些 人,可视为其代表。没有历来权威的一切束缚,自由 奔放地生活,他们的共同姿态,就是对于当时士大夫 官僚的批判,而且他们时而显得奇矫的行为,却正因 此而被民众的趣味爱好所接纳。”(4H吴中四才子” 成员虽政治地位不高,影响范围也较小,是一个地域 性特征比较明显的文学集团,但他们的文学创作,处 于苏州这种城市经济特别繁荣的环境,与市民阶层 的思想文化息息相通,具有很多新鲜的内涵。从明
代中期开始,顺应市民阶层文艺需求的增长,俗文学
逐渐发展起来。此后,南方商业文化开始表现出对 北方政治文化的挑战。到了20世纪,先是世纪初的 北伐战争,代表的是政治“北伐”,寓意革命的火种从 南方撒向北方;后有世纪末港台的通俗文学、大众文 化的大举北进,“东南风”的强劲势头愈演愈烈,掀起 文化上的“北伐战争”。这种北伐随着珠江三角洲经 济的崛起和城市群的扩张进一步深入。
表现在文学上,南北之争有个明显的文学现象 就是“京派”与“海派”之争,“在京派中坚作家笔下, 我们领悟到大陆性原始人生的和谐;在上海现代派 作家笔下,我们感受到沿海性异化人生的裂变。前 者静谧得有若群山间一泓深潭,后者喧闹得有若海 岸边一束飞沫。前者如竹篁清溪,翠色可餐;后者如
霓虹灯广告牌,班驳夺目。从中国地域文化性格特
征而言,由于近代社会的流动性,这两派文学的文化 性格都不是单一的、封闭的。可以说,京派中坚作家 是兼容北方的旷远、南方的明秀、西方的幽邃的,上 海现代派则撷取东方的活跃和南方的灵巧”(5’其实 京派和海派的冲突,表面上看是南北冲突,实际上是
文化的冲突、中心的冲突,即上海作为一种新的城市
代表着新的文明,北京则代表着本土文明,其中凝聚着传统与现代、乡土与城市、农业与工商业、政治与 经济等诸多矛盾。从京派与海派的不同表现与内在 精神特质,可以探究地域文化母体与文学艺术形态 的深层关系,看出文学在现实空间的书写中体现出 的意义。
3.外来文化的影响。 如北方受俄罗斯风情的熏陶,西北受阿拉伯文
化、印度文化的影响,南方受南亚国家的文化影响, 沿海受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比如北方蒙古 族与西部藏族由于印度藏传佛教的影响,文学带有 浓郁的宗教色彩,蒙古长篇英雄史诗《格斯尔可汗 传》同时还是典型的印藏佛教文学。而前面所说的 海派文学也深受日本私小说与日本新感觉派的影
响。
把文学植根于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放置在展示 生命的现实空间,我们发现地域文化无所不在、潜移 默化的影响着作家作品的创作主题、题材与风格。 另一个启示就是广博丰富内蕴深厚的地域文化对文 学的现实影响告诉我们:从某个角度上说文学并不 仅仅是独立与历史、哲学、地理、道德、宗教之外的一 种学科或意识形态,它是一种综合了众多门类知识 并将之融会贯通的一种文化形式,所以现在有学者 提出不要过度强调纯文学,是对文学与文化、文学与 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的一种阉割。也许这让我们看 到从这个角度看文学,不用担心在审美日益大众化、 日常化的今天,文学会死掉,它将永远存在。


参考文献
1参见<论文学>,<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2册,人民文学出 版社1961
2魏征:<隋书•文学传序>,<隋书>第6册,中华书局,1973 年,第1730页。
3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中国近代文论选>下,人民文 学出版社1959年P572
4内田道夫编<中国小说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