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四要素的关系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孙东阳 发表于:2011-11-01 08:13  点击:
【关健词】文学活动;要素;关系;审美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它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又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产物。文学活动不孤立于社会,而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并且作用于社会,在人类社会中自成一个系统,即作者—作品—读者。这三者也不是相互孤立的,

马克思曾深刻的阐述过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挪用至此也同样受用。马克思说“生产的直接是消费,消费的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的直接是它的对方。可是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媒介运动。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是消费也媒介着生产,因为正式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题,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同理,文学生产是特殊的生产,文学消费是特殊的消费。文学生产与文学接受的关系亦可用此经济学的观点加以阐述。所以可以推证:“文学艺术作品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人欣赏或阅读的;如果没人欣赏,无人阅读,它就还只是潜在的、可能的作品。艺术生产为艺术享受提供了对象和材料,但是,只有当艺术生产是符合社会的审美需要的,艺术作品给人以艺术享受,才从可能的转化为现实的。但是,一旦这些文字被发表,被人们所认知,这些字便成为了作品,写这些字的人便成为了作家,而这项活动则变成了文学活动。诸如梭罗著《瓦尔登湖》,傅雷所写《傅雷家书》。或许他们的本意并不是想要进行文学生产,但是所产生的结果确是进行了文学活动。在这里,文学创作与普通的文字写作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所以上述观点需要加以调整,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应当称之为文字创造,而读者的欣赏与接受才是定义文学活动的标准。
  这就把读者升级到了主体的地位。如福柯在《作者是什么》中所说,写作的本质并不涉及与写作行为相关的崇高情感,更不是为了把作者用语言表现出来。写作不过是在制造开局,开局之后,作者便不断从文本中消失。
  以上我们谈到了文学活动四要素中的三要素:作者、作品和读者。还有一要素,也就是我认为至关重要的——世界。世界,看似并没有作者、作品、读者那样与文学活动关系密切,但是它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的世界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主观世界既包括人的思想情感,也包括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但是我认为,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客观世界。从古希腊的艺术模仿论强调文学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与再现。
  但是,我认为其作用不仅于此。首先,作者与读者是存在于世界当中的。作者写出的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映,客观世界决定了作者的主观思想,影响作者的运思过程从而影响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其次,作品的产生依赖于时代的影响,同时,作品的传播也会受到时代的制约,这样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批读者,而各个时代的读者因受到当时时代的影响而或多或少的会对一部文学作品持有不同的见解,这些不同的观点同样反作用与世界,对世界的发展起着微妙的影响。于是,一部文学作品便在这样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不断发展,获得更深的意义。
  阿布拉姆斯认为,所有西方艺术理论都展示出可以辨别出来的一个定向,也就是趋向这四个要素的其中之一。
  而后,刘若愚将这四要素的关系排为一个圆圈①,以突出主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循环。但是,我认为文学活动中四要素的关系应为:世界为前提,作者是基础,作品是媒介,读者是主体。
  显而易见,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这里的人并不仅仅是指人的简单活动,而是人类独有的凌驾于物质需求之上的特殊的精神活动。马克思认为,人的活动是一种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他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②
  这里的有意识说的便是人类的精神活动。赋予人类精神活动特殊地位的便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审美活动。而文学是人类活动中的精神活动,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审美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中的艺术活动。
  所以要弄清楚文学活动,首先要弄清何为审美活动。我的理解是审美活动是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随时会发生的一种让人无意识得心情愉悦的的一种社会现象。比如,杜牧所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甫所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都是作者不经意间被自然景物所打动,内心强烈情感的流露,这便是审美活动。如果换做是生物学家或者是地质学家看这些风景的话,考虑霜叶变红的原理,泰山何以变得威仪,则所做的活动变大相径庭。这里,前者是审美活动,后者是非审美活动。但是,这也仅仅限与人类对自然界的审美。与之相应的还有人对社会的审美,对艺术的审美。而这些审美才是区别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关键所在。探寻人类审美活动的本质,便要集中于人类的本质与动物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给出了答案。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对人的特性及本质做了深刻的阐述。马克思认为,人是有意识和有意志的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特征在于他能够进行自由自觉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实践活动,包括制造、使用和保存工具;同时,人的这种本质,又是人类自身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切社会关系”通过实践内化于人自身的结果。
  审美活动的本质便表现在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当中。马克思认为,虽然动物也像人一样进行生产活动,但是他们生产只是在物质需要的驱使与支配下进行的,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进行生产,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因此动物的产品只直接与它的物质需求有联系。而反观人类,除去为本身的物质需求而生产,人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即人类的生产是全面的,主动地,自由的,而且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人的生产时真正自由自觉的生产,是充分体现着人的本质的生产,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样的生产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③也就是审美活动。
  我的想法是,客观事物是固有的,但是判定事物是否为美的却只有人类。也就是说,离开人,自然界本身便不存在美与审美。因为除了人以外,没有其他生物可以对美做出判定。动物自己不会进行审美活动,它们所进行的知识本能驱使的活动。只有人才可以进行审美活动,因为审美是一种高于物质需求的上层建筑。并且,我认为审美不但建立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建立在情感需要得以实现。审美活动是在人类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对自己的本质进行的一种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欣赏从而获得更高愉悦的一种体验。这样,文学中的审美活动便是人类通过文学作品,自身的探寻,对作者的认定,对世界的思考以至获得自身精神层面更高需要的一种精神审美活动。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