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批评审美的功利性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王露 发表于:2012-04-05 11:56  点击:
【关健词】文学批评;审美;功利性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批评的审美意识包含着对文学作品的感性体验,也潜藏着理性的审美判断。对文学批评来说,其理性经验的介入,使其审美意识带有着先天的功利性。美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它即包含有情感和愉悦也存在着理性和认知。在审美的现代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意向性的活动,它应是文本的、还原的,也就是说,文学批评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指向文学作品,而不能背离这一指向,文学批评应通过批评还原出文学作品的原意,还原出作家创作文本时的原意。而“还原’的含义则是指文学批评对作品意义的揭示,它应该是文学本身所固有的。文学批评的审美意识包含着对文学作品的感性体验,也潜藏着理性的审美判断。
  一、文学批评中的审美意识
  “文学是人学”,这种说法是我们当前普遍认可。一位文学创作者只有把文学创作建立在人的生存意义上,而不是建立在语言、观念等的非本原因素上,文学的人学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和展示。文学的这一特点也表现出它的特殊属性——即审美性与情感性。
  审美活动作为人们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在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中,按照“美的规律”来把握现实的一种自由的创造性实践。审美作为文学的特征之一,“亦称‘审美活动’。在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人感受、体验、判断、评价美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情感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1]
  审美是文学创作的目的之一,也是文学批评所具有的特性之一,它是文学本身所带有的,如果没有审美性也就无所谓是文学了。文学批评是人们对文学作品认识的反映,它的产生是阅读的产物。美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审美意识的生发是以人的感性为心理基础的,它是人们对美的感知与追求。而文学批评中的审美意识是将批评主体导向对文学原理的不断思考和追问。
  二、审美与功利的联系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审美的发生在于爱与美,审美是对美的感受,美的事物之所以美,它不是审美主体的主观臆造,也不是审美对象所固有的特性,而是来源于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结果。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活动,一方面,它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它能使人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尽管这种满足和愉悦并不是物质的,但仍就脱离不了物质生活的基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所涉及到的“礼仁为美、十全十美、四时充美”等都是带有功利性的审美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品,如玉器、瓷器等,也首先是具有实用的功能,再而具有美的属性。“春秋战国时期的武器很有装饰性,但它的造型始终服从于杀伤敌人和保护自己这一战斗需要。即使是纯装饰的项链,也有它潜在的功利目的。”[2]
  功利即利害,指寻求直接的实际现实利益满足的特性,有着明确的实际利益指向或现实目的。普列汉诺夫曾经提出过实用先于审美的说法,他说道“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3]人类创造的每样东西都是存在功利性的,都存在一个有用与无用的问题。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精神创造,自然地也不例外。文学的功利是人们创造的一种动力,也就是文学存在的一个理由。我们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中,日常的工作、劳作与学习,是要创造价值、获得知识,所有这些行为都是具有功利性的。康德提出“美的艺术是一种意境,它只对自身具有合目的性,并且,虽然没有目的,仍然促进着心灵诸力的陶冶,以达到社会性的传达作用。”[4]文学这一过程其中包括作者、作品、读者。从作者本身来讲,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通过作品作者表达了其对社会、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见解,或感叹或呼吁,这种功利性就体现在作品出来以后读者的反映,批评家的批评上。以作品来说,它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物质介质通过它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才会传递给读者,从而产生感受与评论。从读者来说,文学的功利性体现在对读者的启发和帮助之中,产生于作品的思想感情与读者的共鸣之中。文学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它的功利性在于,它反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而任何文学批评都是个人心中的文学批评,也就使得文学有审美性也有一定的功利性。功利性是无功利性的最终目的。文学是功利的,功利的含义不仅包括具体的,利害的,物质的,审美也可认为是一种功利,是满足精神需求的功利。
  无论是作家的创作还是文学批评都在无功利的背后埋藏着功利性,在间接上看,创作是为人生的、为社会的,就是所谓的“无功利”实际上也是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态度,更不用说,文学创作往往具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作者可能批判社会、揭示人生、表达意愿,也有可能展望人类的社会理想等等,其所含有的功利性还是很明显的。即便是那些社会性特别淡的作品,也可以陶冶性情,而“陶冶性情”这不也正是一种功利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学“给人的愉快与休息。是劳作和战斗前的准备。”[5]他还说过,文学是“无用之用”。而这些都恰恰说明,文学意识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正是为了实现间接的有功利性。在文学批评当中,其审美意识蕴含着批评者对作品的感性的体验,也暗含着理性的审美评判。而理性的评判则使文学审美具有了其功利性。批评者在文学批评中已加入了自身价值的选择与判定,同样具有着时代特征,也就难以避免的具有了所处时期的功利性特征。
  三、文学批评的功利性
  自有文学作品及其传播、消费和接受以来,文学批评就随之产生和发展,并且构成文学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整体中的一种动力性、引导性和建设性因素,既推动文学创造,影响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又推动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文学批评的发展,核心问题是文学观念、尤其是文学价值观念的改变。文学批评以价值观为核心并有着社会功利性的价值取向。
  审美批评是以审美标准为依据的,而审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有始以来就有的对美的感受和认识而产生的,是伴随着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美的根本特性是自然和社会与人的本质关系的进步和谐性,审美就是带有艺术趋向地感受认识和评价事物与人本质能动性的和谐关系。文学批评的审美,离不开审美意识的触动。文学批评不同于文学创作,它是认识的反映,文学批评的审美包含着对文学作品的感性体验,但又蕴含着理性的审美判断。批评当中审美是有主观意识在起作用的,文学批评中的审美意识从最初的惊奇感上升到明确的审美认识,通常已经加入价值的选择和判断。价值判断总是不可避免带有时代烙印的,任何领域的批评行为都是主体意识的产物,所以个体的审美情趣必然是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有功利关系的必然被美化称颂,评论者作为一个审美的个体,文学批评审美也就必然具有着功利性。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