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价上涨过快的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王昊 发表于:2011-08-26 10:18  点击:
【关健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调控;比较
从财政政策看,主要采取了一方面通过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使财政收入增加;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控制财政赤字,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同时严格控制消费和投资,有效抑制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和投资规模过度扩张。 适度从紧

  从财政政策看,主要采取了一方面通过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使财政收入增加;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控制财政赤字,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同时严格控制消费和投资,有效抑制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和投资规模过度扩张。
  适度从紧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反周期调节效果,既有效遏制了通货膨胀,又促进了经济适度增长,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实现“软着陆”。
(二)我国当前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
  为控制过快的物价上涨,从2010年以来,货币政策逐步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即货币政策要适当收紧。主要表现在央行连续四次加息,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特别是2011年以来,央行更是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历史高位。同时对几家大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严格控制信贷规模。
  从调控效果来看,达到调控目标十分困难。2010年我国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95万亿元,超出年初制定的7.5万亿元新增信贷规模0.4万多亿元。同时,截至2010年1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高达7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幅超过年初预定的17%目标,也大大高于往年约为14%~18%的正常增速。2011年的第一个星期,全国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量已经超过了6,000亿元人民币,这几乎相当于2010年一个正常月份的信贷增量。2011年3月份CPI攀升至近年新高,5月份又创新高,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调控的困难。
  (三)下一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
  通过分析我们已经发现,单纯的依靠加息等货币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物价上涨问题。
  首先,导致物价上涨最主要的因素是成本推动,这与货币政策无关。
  其次,在欧美国家普遍实施低利率政策情况下,中国率先加息,会刺激更多境外“热钱”进入,从而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增加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
  最后,过度或一刀切的紧缩货币政策,一方面不利于巩固克服金融危机的成果;另一方面不利于解决农民以及低收入阶层信贷资金需求问题,进而不利于“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的增长。
  我们必须看到,这次物价上涨是一次国际普遍现象,是对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价格暴跌的一次修复性上涨,也是实施宽松政策的必然结果。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是改革开放30年来第一次面对,这增加了做好抑制通货膨胀工作的难度,每次治理物价上涨的周期都要2年~3年,这说明治理物价上涨,既要高度重视,又不能急于求成,避免调控过大,治理通胀会得不偿失,所以我们要有长期的准备。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历史上CPI涨得最高的年份是1994年,达到24.1%,1978年到2010年32年间,中国CPI平均涨幅是5.4%,目前情况和这两种情况相比差距还很大。而且,2010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0%左右,我国连续7年粮食丰收,库存充裕。另一方面,工业品的总体状况是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我国经济的总体形势是向好的。
  所以,对于物价上涨,我们应注意宏观调控的结构性和机制性,结合实体经济转型和发展战略,立足于机制建设和能力建设,注重采取组合策略和结构性对策,立足长远,开辟新的宏观调控渠道。
  第一,要加大信贷结构调整,有保有压,有扶有控,使我国信贷向中小企业、“三农”等一些薄弱领域倾斜,防止“两高”、过热产业吸纳信贷资金。
  第二,应对物价的政策措施,不仅应考虑消费者的利益,而且应考虑生产者的利益。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产品价格、资源产品价格和劳动力报酬上行是一个客观规律,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次调控机会,理顺价格体系,维护农民和技术工人的利益,支持“三农”和节能减排。
  第三,在通胀导致物价上涨的同时,如果采取得当措施,使价格作为生产信号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生产者增加在这些商品上的投入,那么长期来看,货币贬值造成的价格上涨就会被生产者加大的生产量所抵消,价格就不会出现持久大幅度的上涨。
  第四,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施人民币的自主、适度升值。这样可以使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相应下降,减弱物价水平扬升的原材料成本推动力量,其结果是消除通货膨胀的形成基础,同时也可以缓解日趋增强的外部压力。
  第五,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补贴,利用财政手段引导农业生产;及时推进个税改革,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实现藏富于民;重点支持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解决城市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我国长期的实践一再表明,政府运用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过程中,必须和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共同调节货币流通,保证币值稳定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才能达到有效治理通货膨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自敏. 我国历次通货膨胀的比较分析[J]. 董事会, 2008 (1):48-49.
  [2]温家宝.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问题[N]. 人民日报,2011-04-14.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J]. 中国经贸,2010(12):12-13.
  [4]虞华,颜艳,陈光亚. 2010年中国物价走势分析与判断[J]. 广东经济,2010(2):28-32.
  [5]财政部综合司.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发挥财政政策作用 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财政宏观调控30年回顾[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
  of Fast Stagflation in China
  Wang Hao
  (Personnel Department,Zhongshan Polytechnic,Zhongshan 528404,China)
  Abstract:Prices have been rising continuously in China since 2010. The measures taken to deal with it are not very satisfactory. The inflation taken place between 1993 and 1995 was very serious. In order to judge and analyze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rectly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ments,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in the inflation.
  Key words:stagflation;inflation;control;compare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