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文工作法规及彝语文政策的实践

来源:NYLW.NET 作者:沙马拉毅 发表于:2010-03-09 09:51  点击:
【关健词】]实践;彝语文;法规;政策
【摘要]彝族地区的语言法规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法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既与彝 i ;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语言文字的现状有密切联系,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 ; 族区域自治法》、<中华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彝族是我国
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老民族之 一,也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世居民族。彝 语旧称罗罗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 为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个方言, 方言下又分次方言。彝族以本民族语言为主要交 际工具,现讲彝语的约有600多万人。彝族文字 旧称爨文,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字,创始于两汉而 集大成于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彝族地区的语言法规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法 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既与彝 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语言文字的现状有密切联 系,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整个少数 民族语言相关的法规条款和政策有不可分割的关 系,同时,它也与彝族地区语言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彝族地区的语言法规和 政策既有民族的特色,又体现了我国相关法规和 语言政策的特征。

一、彝族地区彝语文法规立法的政策背景和 依据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 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形式,是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
内容。党和国家之所以一贯坚持对民族语言文字
方面的这一政策,首先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对语言 文字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以及根据语言发展的规 律而定的。其次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问 题理论制定的。语言平等是一个基本的平等权利 问题和民主、自治权利问题。少数民族语言的使 用得到尊重,并使其健康发展,是民族平等的一个 重要内容和标志。对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与 否,是对这个民族尊重与否的问题,是关系到民族 平等团结的大事,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 石。
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和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
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是我党的一贯政策。 早在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扩大) 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 习惯,不但不应强迫他们学汉文汉语,而且应赞助 他们发展使用各民族自己语言文字的文化教育。”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强调; “他们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被 尊重。”在《共同纲领》和历届《宪法》中都做了明
确的规定。《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是关系到各民族 的繁荣和发展的大事。这是我党和政府对少数民 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出发点。各民族的
语言文字,是同本民族的发展和斗争紧密相联的,
各民族人民群众只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才能使 政治、经济和文化获得巨大的发展。党和政府,为 了帮助各民族真正享受“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 文字的自由”权利,采取了以下积极措施。
除《共同纲领》和《宪法》上明文规定对少数 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外,还在一些有关法令和文 献中详尽地规定了实施意见和办法。如规定在民 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把本
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主要的工具之一;各级民族自
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中,都同时使用 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 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 民族杂居的地区,用当地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 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等等。这 些规定尊重和维护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从中央到有关省和自治区,先后建立并逐步 健全了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各种机构,保证了少 数民族语文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1951年,原政 务院就决定:“在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内设民族 语言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帮助文字不完备的民 族逐渐充实其文字。”民族语言研究所,为民族语 文的使用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各民族人 民的支持和欢迎。另外先后建立了民族出版社, 民族翻译机构,民族广播机构等等,这些事业的发 展,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 展,从而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繁荣。
彝语文工作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 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共同纲领》和
《宪法》的指导下开展起来的。1950年,中央西南 民族访问团在西昌专区访问期间,就协助西昌军 管会对彝族语文进行了科学的调查研究,1951年
1月设计了一套拼写彝语的新文字。同年2月2
日西昌专署召开发展彝族语文座谈会,决定拿这 种新文字实验推行。中共西昌地委会梁文英书记 在这次座谈会上,号召专区各机关汉族干部努力
学习彝族语文。决心长期为彝族人民服务。这个
号召得到各民族干部和西昌民族干部学校、省立 西昌师范学校全体师生的热烈响应,从3月到7 月,便先后在西昌和大凉山中心区的昭觉一带,掀 起了学习彝族语文的高潮。参加学习的干部和学 员们都认识了学习彝族语文的重要性,大家都努 力学习,当作一个政治任务来完成。西昌专区民 族干部学校、省立西昌师范和昭觉的基层干部训
练团是当时热烈学习彝族语文的三大中心。发展
彝族语言和实验推行彝族新文字的工作,从一开 始起,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结合着彝族人民的需要 来进行的。因此,如彝族师资的培养,彝族小学和 民族干部学校各科教材的编译,彝族干部的识字 教育,以及汉族干部的彝族语文教学等工作,从
1951年3月初起便有步骤地展开了。
1958年以后,民族语文工作受到严重挫折,民 语委等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单位被撤销,并取消了 彝文学习、实验推行等工作。
彝语文工作曾经走过较长的一段弯路,教训 是深刻的。正如四川省委川发(1975)72号文件 中指出的,“1951年创制的《凉山彝语拼音方案》 (即新彝文)离开原有彝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条件不具备,没有搞成。1958年停止推行后,又离 开原有彝文直接推行汉文。也由于绝大多数彝族 不懂汉话,只学汉文,形成语言和文字脱节,不容 易学,也不容易巩固。”
广大彝族干部群众一致强烈要求使用自己的 原有文字。1960年5月24日,凉山州第四届人民 代表会议正式通过了撤销“新彝文”的决议。
1974年9月,四川省委决定采用原有彝文,在 整理、规范的基础上予以推行。根据省委的决定, 四川省民委和凉山州政府对原有彝文进行了整理 规范,在原有彝文字的基础上,以四川凉山喜德语 音为标准音、以圣乍话为基础方言,从近万个原有 彝文中选出了819个原字加上次高调符号及一个 替音符号共1165个规范彝文,并引入现代标点符 号等新成份,制定出了《彝文规范方案》。(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