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文工作法规及彝语文政策的实践(4)

来源:NYLW.NET 作者:沙马拉毅 发表于:2010-03-09 09:51  点击:
【关健词】]实践;彝语文;法规;政策
彝语言文字工作在这些法律条例的保障下,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学习、使用和发展彝族语言文字的自由进 一步得到尊重和保障;彝语文工作得到政府的一 贯重视。建立了彝语文的翻译、出版和新闻、传媒 系统。 2.科

彝语言文字工作在这些法律条例的保障下,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学习、使用和发展彝族语言文字的自由进
一步得到尊重和保障;彝语文工作得到政府的一 贯重视。建立了彝语文的翻译、出版和新闻、传媒 系统。
2.科学地选定了四川规范彝文的基础方言、 标准音。用规范彝文这项研究成果,扫除了农村、 厂矿的文盲(包括用各种方式自学脱盲的人数在 内)。利用规范彝文开展了彝汉“双语教学”。各 民族人民相互学习语言,使更多的人掌握了彝汉
双语。
3.行政、司法程序和服务行业始终重视彝语
文的使用。
4.彝语文学术研究取得很大成绩,彝语文应 用科学研究取得多方面成果。出版了彝语研究的 专著、论文和教材。出版了彝文杂志和彝文报、杂 志如《凉山文艺》、《四川民族》,《凉山彝文报》已 发展成日报。
5.学习、使用和发展彝语文的工作纳入法制 轨道;彝语文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
6.彝语文教育事业得到加强,彝语和藏汉双 语教学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彝语文教学质量不 断提高。编印了多种彝文通俗读物。四川民族出 版社出版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以及彝文的语言
学专著科普读物、中小学教材等等。
7.收集并整理了古彝文文献资料,并对文献 语言进行了研究。如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爨 文丛刻》、《西南彝志》等。
8.在组织机构方面,彝语文工作机构得到不 断的充实和加强,彝语文专业人才队伍壮大;建立 了跨省区的彝语文协作机构。中央民族语文翻译 局已恢复“彝文编译室”。云、贵、川各省都有省级 彝语文领导机构,通称省语委。贵州毕节地区民 委会的彝文翻译室,收集、整理、汉译了不少古彝 文经典。云南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红河州民族
研究所古籍整理办公室、弥勒文化馆、都是研究、
整理古彝文文献有成绩的单位。特别是中央民大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彝族历史文献编译所、西南 民族学大彝学院等,成绩尤为突出。四川省一级 的语文机构是省民委的语文办公室。凉山彝族自 治州不但州里有语委会,而且全州17县,每县都 设有语言工作委员会,都对文献语言的研究和规 范彝文的推行有所贡献。
9.彝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有了 可喜进展。
1982年至今,研究开发了《PGYW彝文计算
机》、《微型计算机彝文处理系统YWCL》、《计算机
激光彝影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计算机彝文/汉
字/西文系统》、《CMPT大键盘彝文系统》、《华光 彝文、汉字、西文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北大方 正彝文激光照排系统》、《YWPS彝文桌面办公系 统》、(YWDS彝文系统》等系列信息处理系统。
1985年4月7日,被列为国家经委重大技术
研究项目的计算机——激光彝文/汉字编辑排版 系统在北京通过鉴定。这套系统具有较强的编辑 功能,方便处理彝文文件输入、输出,又可处理汉 字、西文,实现彝文、汉字、西文的混排。
1989年四川省民委、民语委组织西南民族学
院等单位研制了《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
《信息交换用彝文15×16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 两个标准。由云、贵、川、广、京的有关彝语言专家 和计算机专家云集在西昌经过三天热烈讨论,认
真审定,达到一致意见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
国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标准局颁布实施。该标准规 定了1165个彝文字符及其字模数据。为彝文的 计算机信息处理奠定了基础。
1995年又研制了《信息交换用彝文24×24点 阵字模集及数据集》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实施。
2000年10月,《通用多八位彝文编码字符 集》通过国际信息标准组织审定,作为彝文国际信 息标准颁布实施。
2004年10月11日至12日,滇川黔桂四省 (区)彝文古籍第十次协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 来自北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市、自治区 的代表就国务院于1980年批准的《彝文规范方 案》的进一步推广、使用和完善等问题进行了讨 论,并作出了《关于把国务院批准的(彝文规范方 案>作为彝族规范文字的纪要》。纪要指出:“解放 后,特别是1980年国务院批准规范彝文以来,彝 文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近20 年的实践证明,规范彝文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对 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为促进各民族间交 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会议一致同意,把国务院批 准的《彝文规范方案》作为彝族的规范文字,在全 国推广使用。”
语言文字条例的颁布具有重大的意义,戴红
亮先生做了五个方面的概括。Ll’ 通过彝语文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党对少数
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和各项措施是非常正确的, 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它对于实现民族平等团 结,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各民族政 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 区的建设,巩固国防,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红亮.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制化的进程和特点
[J].语言与翻译,2006(1).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