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联盟与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内在关系分析

来源:nylw.net 作者:厦美武 徐月红 发表于:2015-11-16 15:25  点击:
【关健词】应用型高校;战略联盟;内在联系;高教改革
 摘 要:应用型高校的产生及发展源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它追求的是教育与经济社会相适应、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科研开发与利用的一体化。组建校政、校企、校校、校所等“五位一体”高校战略联盟是应用型高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必然要求。联盟是应用型高校与社会有机对接、互动共生、共建共荣的耦合场,要实现校社共建、共生、共荣、共赢的联盟目的,必须妥善解决好联盟建立的动机、机制和文化等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5)06-0126-03
如今时代已进入一个跨境、跨界整合交融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整合、交叉、渗透,原有的组织形式、竞争形式、运行模式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可以说,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产品和销售渠道的竞争,而是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的竞争。竞争形态更多表现为在联盟合作中寻求创新和突破。“随着社会竞争行为日益趋向高效化和理性化,协同合作已成为现代社会各种组织和个体的基本活动形态与行为模式,协同合作精神也深刻影响着组织和个体价值预期的实现程度。”  [1 ]
应用型高校联盟正是顺应这一竞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究、提供应用服务而提出的。历史上通过“惧而协以谋”来规避风险和竞争,而今,地方应用型高校组建由校政、校企、校所、校校及国际合作组成的“五位一体”全方位战略联盟,既是应用型高校发展内生性要求,更是高校与社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迫切需要。这是因为高校战略联盟与应用型高校建设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应用型高校的基本属性是开放、合作、共享、创新,构建全方位战略联盟则会催生应用型高校扩大开放办学,推进资源合作共享,倒逼应用型高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本文认为,办学的开放度、社会的参与度、人才的符合度、科研的支撑度、文化的引领度是衡量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而“五度”确立的关键点在于战略联盟的稳固建立,实现合作共建;难点在于“五位一体”,实现资源共享;痛点在于全方位深度融合,实现共生共荣。
一、联盟共生:地方应用型高校健康发展的外部生态
本文所指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性研究、密切联系并服务于社会生产第一线为主要目标和主要特征的地方本科高校,这是相对学术性高校而言的对高等教育性质的一种表述。虽然从人类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产生来说其本质是应用性的,是应运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但因应用的方向、领域、内容及层次的差异,人们将高等教育大致地分为学术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这种划分国外早已存在,并且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已经有了成功实践。在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催生于社会倒逼机制,其不是先有实体的存在,而是源自于概念意义上的理论推导和现实呼唤。因此,我们不可能像美国“赠地学院”诞生那样重新组建一批应用型高校,催生应用型高校产生的主导路径就是创新现有以教学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组织模式和办学模式,促使这一批高校尽快实现办学转型。
应用型高校产生的母体不在高校自身,社会才是应用型高校产生发展的源头活水。地方高校如果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办学,那便成为无源之水,最终会萎缩枯竭。西方国家应用技术大学之所以办得很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和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深度参与,甚至形成“双主体”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成为应用技术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特点,其重要性对我国应用型高校建设也是不言而喻的。当前和未来数十年时间,“国家适时启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工作,为地方高校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一方面破解了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发展困局,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它们的优势,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因此地方本科院校选择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2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长期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象牙塔”式的办学模式,其人才培养与社会的符合度不够,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处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两难境地。社会对高校不满意,认为高校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服务乏力、贡献不多、引领不够,地方高校也抱怨当地政府对办学缺少支持,在协调学校与社会方面事务时成效不大。
总之,应用型高校具有天然的社会性和开放性特质,其组织模式和办学过程必须追求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对社会的开放度及社会对办学的参与度。实现高校与地方社会经济共生、与地方企业共赢,是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必不可少的外部生态。地方高校只有组建多边战略联盟,实现多向度融合、全维度渗透,形成全方位联合育人的新机制,才能营造协同共生的良好外部生态。
二、联盟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生性要求
概括地说,应用型人才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入职场后能很快产生效益的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应用性本科教育”就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应用型大学”就是从事以本科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并从事相关实用研究的大学  [3 ]。由此应用性本科教育在突出能力本位的前提下,教学上应体现出“两追求、两侧重”,即:“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追求知识、理论、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侧重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面向生产、生活、服务、管理一线,追求实用、实效,关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侧重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4 ]
因此,以培养应用人才为主的地方本科高校,从办学的顶层设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具体教学过程、关键环节上都必须体现应用型,深入了解地方需求,听取社会意见,鼓励各界参与,努力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具体可概括为“四个对接”、“五个引入”。“四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五个引入”即: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标准;引入行业标准,修订完善专业建设标准;引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修订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引入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引入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其一,应用型专业建设必须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科技的创新使新技术、新行业、新职业不断涌现,社会迫切需要这些新型行业、新兴职业能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理论化,同时也迫切需要高校能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这也就是说社会需要高校进行一些应用型专业建设,加强专业教育的针对性。而专业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是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的,高校只有通过与社会的交流沟通,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帮助,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建设,也只有这样才能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专业人才。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 下一篇:没有了


  •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