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文•郝瑞的中国西南彝族研究(4)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王 菊 发表于:2010-02-01 10:45  点击:
【关健词】斯蒂文•郝瑞;西南民族;彝族;彝学
种服饰的生产制作过程中,会有各种手工艺技术 诱惑、全球标准的时尚和漂亮的诱惑造成了城市 彝族和不断增长的农村彝族人们为了迎合世界审 美而放弃了他们自己的民族风格。但是一些其他 的因素又推进着民族服饰。强

种服饰的生产制作过程中,会有各种手工艺技术
诱惑、全球标准的时尚和漂亮的诱惑造成了城市
彝族和不断增长的农村彝族人们为了迎合世界审 美而放弃了他们自己的民族风格。但是一些其他 的因素又推进着民族服饰。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不 同于中国主流的独特性,发展中的旅游和民族艺 术市场,消费奢侈物品如特制的服饰等带来的不 断增加的收入,这些都意味着传统服饰不是其他 一些东西可以替代的。因此,革新和发展生产、
设计、穿戴服饰的技术和艺术是有充足的理由。
从彝族的漆器文化和服饰文化的变迁中,郝 瑞用其人类学者的观察视角发现了彝族的民族认 同会在这些最能标明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中不断 加强,同时保有自己民族风格的各种文化在遭遇 外界文化的冲击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包括了现代 化、市场化、世界化,彝族只有调适性地接受各 种文化的影响,正确地面对文化变迁的步伐,因 为“也许任何时候的变迁步伐都比不上今天, 因为全世界传统民族都受到工业化围家直接或间 接地改变他们生活方式韵压力。”②

三、彝学研究

1.对彝学的研究和介绍。郝瑞在其写的一
的人,如:妇女的针线活、制毡师、铁匠、银匠、漆器师等等,在他们的共同协作下才能完成
篇文章‘彝族服饰的生产过程,而且像铁匠、铠甲制造 师、漆器制造师直到最近都是有专有权的特别的 家族享有这种生产制作的权利。(3)“服饰和社 会地位”。传统的彝族服饰很轻易就能看出其社 会地位,服饰成为社会地位的一种代码;服饰也
能反映出生命周期.不同时期的不同服饰的穿戴
体现出彝族人民生命周期的变化;服饰风格是各 地区文化的载体,有趣的是民族学家会根据彝族 的方言和和男人裤脚尺寸的大小来划分为不同的 区域;不同等级的彝族会有不同的服饰,比如普 通黑彝和毕摩就有不同的穿着。(4)“现在彝族 的服饰”。18—19世纪以前彝族的服饰没有太大 的变化,20世纪以来,随着鲜艳的纱线的使用, 彝族的服饰变得更多姿多彩。在城市化进程中, 彝族逐渐放弃了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而只在年 节或庄重的场合才穿戴。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 以后,旅游业和文化产品的商业化对彝族的服饰 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旅游地的彝族又不得不穿上 了自己的民族服装。经过以上的分析,郝瑞得出 了自己的结论:很显然,像很多具有显著传统服 饰风格的人们一样,彝族的服饰也在经受着矛盾 的压力。世界市场的诱惑、方便而且便宜服饰的
Field”中较为详细地梳理了彝学史。该篇文章
从五个部分对彝学进行了介绍: 第一,前彝学史。最早对彝族进行研究的有
三种方式:一是彝族自己以自己的不同的彝语记 录的文本;二是汉族旅行者和官员所记录的文 本;三是现代的传教士、探险者、人类学家所进 行的研究。这个时期的彝学研究,如:林耀华、 马学良、马长寿等他们研究的是西南及西南特殊 区域的民族宗教、民族历史,即使他们研究中会 涉及彝族,但他们的研究焦点并不在彝族。
第二,彝学出现的历史条件。20世纪80年 代,由于社会的和观念的变化导致了彝学的产 生,这些变化包括了从上到下的政策变化,以及 从下开始的民族精英们在多元化框架下所声称的 民族身份。其中,当地的彝族干部在彝族认同方 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伍精华、巴莫尔 哈等。再加上围际学者的加入,彝学研究很重要 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政治学研究的 变化。
第三,彝学在中国不再是一个研究主题,而 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彝学肇始于中国,但是后来 陆续有国际学者的加入。20世纪80~90年代以

①Stevan Harrell:m Nuosu n of Liangshan,China.http://faculty.washington.edu/stevehar/
②[美]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瞿铁鹏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454页
来,在学者、干部、学者型干部在企业家和干部
企业家的帮助下,彝学已经建立起了学者研究范 围的体制。各种会议的召开和通过信函的调查等 等是彝学研究的第一步。而且,毕摩不再是封建 迷信的代表而是彝族书写传统和知识分子了,他 们可以合法地进行研究和书写。专门化的研究机 构的建立和研究,他们会发行一些刊物和出版书 籍,这是彝学研究的第二步。比如,在云南由刘 尧汉主持的楚雄彝族研究机构的建立、四川彝族 研究机构的成立、巴莫姊妹彝学小组的建立以及 相应刊物的发行和书籍的出版等等。20世纪90 年代中叶,彝学有了文献、储藏、分析,从而大 大提升了彝族文化的地位,这是彝学研究的第三 步。
第四,彝学研究的国际化。从19世纪80年 代到1949年。对彝族的研究外国人大多是探险 者、传教士和偶尔的学者。1949年到20世纪80 年代前,是外国学者研究彝族的空白期。20世 纪80年代末期,大量的外围学者进入四川和云 南彝区对彝族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有限的彝族 年轻学者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学进行着彝学研 究。再加上第一届、第二届“国际彝学研讨会”(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