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文•郝瑞的中国西南彝族研究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王 菊 发表于:2010-02-01 10:45  点击:
【关健词】斯蒂文•郝瑞;西南民族;彝族;彝学
摘要:斯蒂文•郝瑞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卓有成效的少数外国学 者之一,他从实地考察出发.特别是对西南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彝族的历史、族群认同、文化变 迁、教育、彝学史等等进行了学理性的思考、研究和梳理。其研究无疑有助于宣传介绍彝族, 同时也有助于从客位的角度丰富西南民族研究成果。

斯蒂文•郝瑞(Stevan   Harrell)1947年8月
15日出生。1988~1993年担任华盛顿大学人类 学与国际研究所教授,1993~1999年担任华盛 顿大学人类学系主任,从1999年开始担任华盛 顿大学博克自然一历史文化博物馆民族学部亚洲 项目主任、人类学教授。作为人类学学者,他以 坚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族群关系和民族认 同、宗族社会组织、家庭结构、民间信仰、经济 变迁等等都有深入研究。著有《犁舍尾:台湾 的文化与环境》    (Ploughshare   Village:Culture and C ontext in Taiwai)(1982)、《人类的家庭》 (Human Families)(1997)、《西南中国的族群 性》   (Ways of Being Ethnic in Southwest  China) (2000)等专著;合著合编《老年生活的各种方 式:人类学的观点》(Other   Ways of Growing Old: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1981)、《性别与宗 教——象征的复杂性》(Gender   and Religion:Es—
seys on the Complexity ofSymb01)(1986)、《后毛 泽东时代的中国家庭》    (Chinese Families  in the Post—Mao Era)(1993)、《中国民族边疆的文化 际遇》     (Cultural Encounters  on China勺Ethnic
Frontiers)(1995)、《高山图示——中国彝族诺 苏文化的传承》(Moutain    Patterns:The Survival ofNuosu Culture in China)(2000)等等。
斯蒂文•郝瑞作为美国的人类学者,对中 国的关注和研究始自20世纪60一70年代,当时
他在台湾进行文化调查和研究;80年代以来, 他开始关注中国人类学的发展,曾写有《中国
人类学叙事的复苏与进步》的文章,从社区、 生活、民族三个方面阐述了他对中国人类学的一
些了解和认识。郝瑞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
中国内地进行民族学和人类学调查和研究的。他
对中国民族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族群与民族、民族
认同、民族识别、边疆民族的文化变迁等等,而 在具体的个案研究中,他选择了四川省的彝族 (以诺苏为主体的彝族)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先 后进行了很多的田野调查:1988年,到四JII省 攀枝花市的汉族和彝族乡村调查“民族性、家 庭结构和经济变化”;1993年1~3月和1994年
10~12月,到四川南部调查“民族关系”;
1998年,到凉山收集诺苏的文物备展;1999年, 在凉山州盐源县开展“初等教育的运用研究” 等等。①而且,在此基础上,他还写下了《中国 民族边疆的文化际遇》    (Cultural Ertcoun把rs on China's Ethnic Frontiers)(1995)、《高山图示—— 中国彝族诺苏文化的传承》     (Moutain Patterns: 觋e Survival of Nuosu Culture in China)(2000)、
《西南中国的族群性》(Ways    of Bei ng Ethnic in Southwest China)(2000)、《田野中的族群关系 与民族认同——中国西南彝族社区考察研究》 (Field Studies of Ethnic Identity:n Communities of Southwest China)(2000)等等专著。下面我们 将对郝瑞的部分论文和著作进行介绍,以期能梳 理出他对彝学的重大贡献。

一、彝族认同

族群认同理论是西方学者20世纪60年代以 来非常关注的一个理论,因为随着殖民统治的全 球性瓦解,在各新兴的民族国家内部的族群问题 开始凸显出来。郝瑞结合自己在攀枝花参加童恩 正等组织的人类学调查的实际感知,把族群认同 理论用于分析和认识中国的民族识别后所带来的 族群认同的问题,特别表现在对彝族的认同分析

作者简介:王菊.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讲师、博士(四川成都.610041)。
①清参阅http://faculty.washington.edu/stevehar/shortCV.htrnl网站上的相关文章,华盛顿大学、院系、斯蒂文•郝瑞主页。方面。
首先,他把作为民族范畴意义上的彝族作为 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四JII凉山、云南彝区的调 查过程中,他对于已经在民族识别中划为彝族的 支系之间的认同分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 思考“什么是彝族”的问题。在他考证了彝族 的亲属称谓、彝族的历史、国内外学者的著述以 后,认为“彝族自己从未有过一个共同的自称, 这一自称能够囊括被划归彝族或倮倮的所有人 群。”①那么,彝族这一范畴究竟是如何被建构起 来的呢?郝瑞认为“彝族这一范畴(包括从前 的范畴保倮)不是由彝族人自己创造的。而是 由管理他们,与他们争斗又与他们往来的汉族人 创造的,是由中国和西方研究他们的学者们创造 的。”②因为西方学者从人种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 彝族的来源等等进行了探讨;而“中国学者没 有像西方学者那样提出倮倮或许不是一个单一群 体的推测。相反,他们的假定是保倮或彝族就是 一个真实的范畴,研究的任务是去探究这个族群 怎样发展到了今天。”③在确立了彝族这个范畴以 后,中国的学者开始构建彝族这个族群的历史, “运用五大阶段的历史模式和摩尔根关于原始社 会两大分期的模式,使建构一个更为完整和详细 的彝族历史成为可能。”④在政府与学者的主导 之下。彝族这个民族范畴开始进入了族群成员的 意识中、开始进入了政府的政策当中⋯⋯。(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