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文化革命委员会”述略(4)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路阳 发表于:2011-11-11 10:19  点击:
【关健词】“文革”;工作组;“文化革命委员会”
参考文献: [1]金冲及.刘少奇传(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019. [2]郭影秋口述、王俊义整理.往事漫忆郭影秋回忆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高皋,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参考文献:
  [1]金冲及.刘少奇传(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019.
  [2]郭影秋口述、王俊义整理.往事漫忆郭影秋回忆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高皋,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1966-1976)[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28.
  [4]王海光.红卫兵运动始末[A].季羡林.我们都经历过的日子[C].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320.
  [5]阎阳生.清华附中红卫兵100天[J].炎黄春秋,2008,(12):24.
  [6]郭影秋关于北京市文教系统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汇报要点(1966年7月3日)[DB/OL].美国《中国文化大革命》编委会编撰,宋永毅主编.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6.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640.
  [8]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9]穆欣.劫后长忆——十年动乱纪事[M].香港:新天出版社,1997:142.
  [10]卜伟华.“砸烂旧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与浩劫(1966-1968)[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163.
  [11]贺源,张沱生.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评述[A].张化,苏采青.回首“文革”——中国十年“文革”分析与反思(下册)[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681-682.
  [12]陈伯达、康生、江青同志七月廿四日在广播学院的讲话摘录(1966年7月24日)[A]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斗争生活》编辑部编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资料汇编[Z].北京: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斗争生活》编辑部印行,1966:83.
  [13]穆欣.关于工作组存废问题[A].张化,苏采青.回首“文革”——中国十年“文革”分析与反思(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634.
  [14]江青、陈伯达、康生同志七月二十六日在北大的讲话》(1966年7月26日)[A].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斗争生活》编辑部编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资料汇编[Z].北京: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斗争生活》编辑部印行,1966:86-87.
  [15]张承先.“文革”初期的北大工作组[J].百年潮,1998,(5):24-34.
  [16]聂元梓.文革“五大青年领袖”——聂元梓回忆录[M].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4:159.
  [17]张思敏.清华大学志(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753-754.
  [18]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N].人民日报.1966-08-09(1).
  [19]陈伯达著,陈晓农编撰.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M].香港:阳光环球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5:290.
  [20]王学珍等.北京大学纪事1898-1997[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62-765.
  [21]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检讨(1966年10月23日)[A].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斗争生活》编辑部编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资料汇编[Z].北京: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斗争生活》编辑部印行,1966:690-691.
  [22]印红标.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造反运动的兴起[A].刘青峰.文化大革命:史实与研究[C].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181.
  [23]王力同志对回国留学生的讲话(1967年3月13日)[A].北京玻璃总厂红卫兵联络站编.中央首长讲话(第3册)[Z].北京:北京玻璃总厂红卫兵联络站印行,1967:103.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