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6)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刘文通 发表于:2013-04-22 14:40  点击:
【关健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论创
6.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装潢门面的套语和标签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影响力,那些本来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们也把自己说成是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不少人虽然自称马克思主义者,声称赞同唯物史观,但他们只

    6.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装潢门面的套语和标签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影响力,那些本来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们也把自己说成是“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不少人虽然自称“马克思主义者”,声称赞同唯物史观,但他们只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标签,把唯物史观当作套话,当作不研究历史的借口。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曾针对法国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说,“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意在于和他们这种“假马克思主义者”划清界限。恩格斯也以马克思的这句话奉劝过德国的青年著作家。[12]691-692到了20世纪,这种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套语和标签的现象再度出现。过去,一些理论家和政治家,自以为是“马克思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他们力图在落后国家直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意义的社会主义,而且认为更容易。实际上,他们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把“民粹派社会主义”、“农民共产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穷社会主义”等等当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现在,不少学者则是把西方时髦的资产阶级理论(例如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等)照搬到中国来,为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其中,有些是在所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名义下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增加理论说服力的装饰品,当作套语和标签,甚至当作背离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挡箭牌。现在理论界流行的一些“创新”观点(例如:“社会主义社会也应当是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社会所有的有用劳动乃至一切生产要素都创造价值”;“股份公司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所有制或个人所有制,从而也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能够发展生产力、从而能够发展中国的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等等),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面貌出现的,而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歪曲。
  7.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谈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初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来的,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搞教条主义。现在我们党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然是这种意义,只是面对的历史任务和问题有所不同。但在实践中,一些学者显然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意,甚至有些滥用,把不属于马克思基本理论的观点也说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诚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但前提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否则,就不能说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至少下述两种情况是不能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先,基本理论层次真正的理论创新不宜称为“马克思主义”,也不能简单地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应当以创新者的名字命名。许多理论都有一定的继承性,但不能因此就掩盖后人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特殊规律。但是,这只是现代工人阶级科学认识客观规律的开始,而不是这一认识的终结。已经形成的规律性的认识,只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并没有穷尽真理。事实正是如此,在马克思之后,俄国出现了列宁主义,中国出现了毛泽东思想,等等。在他们的理论成果中,就某些方面来看,是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补充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而就另一些方面来看,则属于真正的理论创新(新的主义,新的思想,新的基本原理),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理论都是典型的理论创新;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是从后发展国家的特殊性出发的。当我们把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并列起来的时候,就已经表明它们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地位了。其次,理论家自己提出的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观点,不能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撇在一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不存在甚至与之相左的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也说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市场型按劳分配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资本论”、“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等等,就不能说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广义地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而且包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后继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补充和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发现和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各国各民族实际的结合,例如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检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理论创新,但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本身。后继者的理论创新,主要集中在后发展国家如何走一条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个问题上,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处在不同的理论层次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概括?长期以来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前面已经指出: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概括是不确切的;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概括为“造反有理”更是不确切的;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归结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正确的。恩格斯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两个伟大发现”和“一个科学结论”。[2]334-338这是最科学的概括。据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3]1-59
  马克思的第一大理论贡献是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在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唯物主义历史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提法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而在“哲学”中人们关注的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唯物辩证法”,这样一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几乎被边缘化了,甚至被湮没了。其实,马克思最伟大的和首要的理论贡献是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了最精辟的概括;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作过简要阐述。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论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可简要概括如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前提。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随着物质生产资料和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一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定的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形态。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中的弊病是不需要当事者个人负责的,社会中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而且每个质上有区别的发展阶段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产生和灭亡都取决于物质条件,在条件基本上还不具备的时候,既不能使旧的形式灭亡,也不能使新的形式产生。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自然的发展阶段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取消的,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人类只能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任何新社会的因素都是在先前的旧社会内部自然而然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各种对抗的社会形式和发展阶段,因而个人乃至整个阶级都要作出牺牲,但同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本身发展的利益是一致的。当原来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的桎梏时,革命必然要发生,但革命的性质和新的经济制度的性质是由经济状况决定的。(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