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辖区灾荒及其影响论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把增强 发表于:2012-03-25 11:27  点击:
【关健词】张之洞;灾荒;影响
晚清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尤以光绪年间为重。张之洞为官时就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无论是其出任山西巡抚时期,还是督任两广、湖广时期,其辖区灾荒都极为严重。从人口方面讲,灾荒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哀鸿遍野、走死流亡。从农业生产而言,灾荒所带来的影响主要表

 张之洞是晚清政坛中最为重要的改革家之一。在其一生事功中,备荒赈灾思想与实践极为突出,并构成了张之洞民生、民本思想与实践的主体。但近百年来,对于张之洞备荒赈灾的思想与实践,国内外尚无专著作系统论述;所见专题论文虽有四篇①,但论者均未对张之洞所统辖过地区的整体灾情作全面论述,亦未对灾荒所造成的影响作深入解析。其实,这是探讨张之洞备荒赈灾思想与实践的基础,舍此就无法窥探张之洞备荒赈灾举措的针对性,也无法了解张之洞的务实精神。鉴于此,本文拟对张之洞辖区灾荒及其影响作系统阐述。
   一、张之洞辖区灾情概览
  中国历史上灾荒频仍,近代晚清时期,自然灾害更是频繁发生,其中尤以光绪年间为重。张之洞为官时就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可以说,无论是其出任山西巡抚时期,还是督任两广、湖广时期,其辖区灾情始终萦绕于怀。那么,张之洞所统辖过地区发生的灾荒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况呢?以下分别从不同时期列举几次较大的灾荒予以说明。
  (一)出任山西巡抚时期
  1881年,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当时,山西刚刚经历过“丁戊奇荒”,一幅千疮百孔的模样。因此,张之洞在出任山西巡抚期间,虽然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但他却一直在为“丁戊奇荒”“擦屁股”。由此着眼,“丁戊奇荒”也应作为张之洞在山西任内的重要灾情加以叙述。
  “丁戊奇荒”是在1876年揭开序幕的。它从一开始便以异常凶猛之势引起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就山西而论,是年,太原等府,“夏间亢旱,秋禾收成欠薄”,而汾州府属之介休县、平遥县尤甚,但“该地方官并不详报,贫民糊口维艰”[1](P362)。1877年,山西省旱荒更加严重,“由春至夏未得透雨,麦收无望,省南荒旱尤甚。……因日久无雨,饬令改种荞麦杂粮,满拟雨泽沾渥,尚可稍资补救。无如自夏徂秋,天干地燥,烈日如焚,补种之苗出土仍复黄萎,收成觖望。兹据阳曲等七十六厅县先后禀报,被旱成灾。……现在节临霜降,透雨未沾,宿麦难以播种。”“半年灾区既广,为日又长。全省灾区粮缺,不特无树皮草根可挖,亦且无粮可购。哀鸿遍野,待哺嗷嗷,道殣相望,惨不可言。”[1](P364-365)对于干旱之景,王锡纶曾有如下触目惊心之描写:“光绪丁丑,山西无处不旱,平、蒲、解、绛、霍、隰,赤地千里,太、汾、泽、路、沁、辽次之。盂、寿以雹,省北以霜,其薄有收者大同、宁武、平定、代、保德数处而已。”被灾极重者达八十余区,饥口入册者不下四五百万,而饿死者十有五六,甚有尽村无遗者[2](P741)。对于如此严重之灾情,阎敬铭、曾国荃曾概括说:“晋省成灾州县已有八十余邑之多,待赈饥民计逾五六百万之众。”[3](P514、515)在另一奏折中,曾国荃还说道:“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多,大寝奇灾,古所未见。”[4](卷8)1878年,山西干旱情况仍未得到缓解,自春至夏,依然是雨泽稀少,连河水都深不盈尺,春荒十分严重,“民不聊生。困苦流离,道殣相望”[5],甚有“父子而相食”,“骨肉以析骸”者,一时人伦大变[1](P392)。此后,在经过6月间短暂的雨水期后,又遭连续亢旱,直至翌年7月未始得透雨。时人有云:“光绪丙子、丁丑岁大旱,戊寅尤甚。目畿辅西迄秦晋,赤地整千里。”[1](P393)据1878年10月12日上谕,山西是年被旱地方包括阳曲、太原、榆次、太谷、祁县、徐沟、交城、文水、长治、托克托、和林格尔等五十六厅州县[1](P393)1879年春夏间,山西继续干旱。据曾国荃奏称:“入春以来,太、汾、平、霍四郡亢旱如故,二麦枯萎,收成失望。泽、路、蒲、绛、解五郡荒田太多,开垦未广,虽得微雨,所种不及往年十分之二三,而收成亦仅三、四、五成不等。至于太原迤北,素不种麦,向无春收”,从而致使山西全省被灾歉收地区达绛州、阳城、阳曲、临汾等七十七厅州县[1](P408、409)。
  (二)出任两广总督时期
  1884年5月,张之洞奉命署理两广总督。抵任后的第二年,广东即发生了数十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据两广总督张之洞与广东巡抚倪文蔚奏称,该年5月及8月间,广州府属南海、番禺、清远、三水、从化、顺德、花县、新会等县,惠州府属河源县,肇庆府属四会、广宁、德庆、鹤山、封川、高明、高要、开建、恩平等州县及佛冈厅,罗定州西宁县,韶庆府属英德县,潮州府属海阳、饶平与澄海等县,先后遭遇水灾[1](P474-475)。关于首次水灾情况,张之洞奏谓:“光绪十一年五月间,西、北两江潦水盛涨,大雨倾盆,昼夜不绝。广、肇两属围基多被冲击,查勘成灾。”[1](P475)关于此次水灾造成之损失,倪文蔚有较详细报告。据称,此次水灾,以清远、四合二县为最重,南海、广宁、三水、高要次之,新会、花县、高明三县又次之,番禺、顺德、从化、德庆、鹤山、开建、封川七州县与佛冈厅,以及惠属河源县、韶属英德县、罗定州西宁县等地,受灾较轻[3](P2016)。
  水灾之后,旱灾接至。据《申报》所载,1887年,广东广州、肇庆等府旱灾极为严重,不仅禾苗因之枯槁,即芋薯豆麦亦皆望秋尧零,直至冬年终仍复异常亢旱。水、旱灾害相继来袭,使得百姓生活甚为艰难。一时间,受灾难民哀鸿遍野,触目极为惊心[6]。
  1888年,旱灾刚过,广东府属汕头、归善与增城等地又遭水灾,溺死者非常之多,“竟有一乡被水全行冲去者”,一时尸骨横流,惨象横生[7]。是年7月,广东顺德之龙江与龙山及南海之佛山和西樵等地又遇水患,触目所及均成泽国。
  1889年,广东水灾仍然极为严重。据张之洞所奏,是年入夏以来,阴雨连绵,5月初间,河水陡然涨达丈余,归善县所属之城市、村庄低下处均被水浸灌,田园亦间有淹没;博罗大略相同。4月底至5月初,潮州府降雨甚多,致成水灾,受大水冲击,有整间房屋及连根大树被冲走者,在沿河地带亦有浮尸出现。5月4日,嘉应州属镇平县兴福、白马两乡,山水爆发,人口与田庐伤亡、受损者均甚多。5月7日夜间,“嘉应州松源堡河水陡然涨丈余,淹毙人口数十名,冲去铺屋千余间。下游海阳县境内捞获掩埋尸棺二百余具”[8](P669)。
  (三)出任湖广总督时期
  湖北历来就有泽国之称。作为主要粮棉集中产区的江汉平原,东西被长江横贯,北受汉水,南纳洞庭,水高田低,极易遭受洪涝灾害侵袭。1889年冬,张之洞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从而开始了对两湖地区的统治。然而,在其几近20年的统治之中,两湖地区往往是水旱交乘,无年不灾,灾区每每逾25州之多。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