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的风险及其社会责任(6)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张纯成 发表于:2011-03-24 14:26  点击:
【关健词】黄河水患;三门峡;大坝工程;风险规避
第六,移民返迁回迁,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修建三门峡大坝工程时,河南、山西两省移民共11.85万人,目前已发展到30万人,降低水位或废弃大坝后,库区将露出大量滩地,不但破坏现有生态环境而且移民必然要求或自行组

  第六,移民返迁回迁,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修建三门峡大坝工程时,河南、山西两省移民共11.85万人,目前已发展到30万人,降低水位或废弃大坝后,库区将露出大量滩地,不但破坏现有生态环境而且移民必然要求或自行组织返迁、回迁。根据黄河“三年二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规律,一旦出现类似“道光大洪水”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严重的社会风险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可以说,只要有大型水利工程,就必然有移民,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水利工程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能够做的只是把风险降到最低,完全规避风险,即便有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只要对自然进行改造,就必然存在着风险。三门峡大坝工程已经建成了50多年,水库移民也已经在现居住地生活了50多年,已经生育了几代人,现在再盲目回迁,风险仍然是存在的。政府能够做的,就是对这些已经迁走的移民,如果他们的生活困难,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五、三门峡大坝工程的社会责任
  
  对于三门峡大坝工程规划、设计、修建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治黄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三门峡工程本身暂不作结论,泥沙淤积 是当前的关键问题,是燃眉之急,工程改建的时机不能再等,必须下决心。“黄河的自然情况这么复杂,我们必须不断地去认识,认识了一个,解决一个,还有新的未被认识,而且情况在变化,有许多事情当时看着比较好,现在看不一定都是好的。所以经验总结还不够。”从那时到现在,47年过去了,一些争论多年的问题逐步获得了统一认识,三门峡大坝工程在中国人民治理黄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日益显现出来,笔者总结如下。
  第一,增强了民族自信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人民的忧患之河,在三门峡大坝修建之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缺乏治理多泥沙河流的实践经验。三门峡大坝的修建,使中国人民树立了治理黄河的信心。黄河因携带泥沙多已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的河流之一,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实践,说明黄河丰富的水利资源能够综合利用,忧患之河一定可以变成为中国人造福的利河,在治黄历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这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第二,丰富和发展了治理泥沙的理论。任何水库的修建,都有泥沙淤积问题,只不过因河流不同淤积程度存在着差异。三门峡水库建成初期,泥沙淤积严重,从而成为重要的治理泥沙试验基地。40多年来,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行方式的成功运用,证明在多泥沙的黄河上修建水库,不仅能对河水进行调节,而且也能对泥沙进行调节,利用水库进行调水调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丰富和发展了治理泥沙的科学,并为国内外多泥沙河流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没有三门峡大坝工程的实践经验,就没有“蓄清排浑”这样一种调水调沙的水库运行方式。这种水库运行方式,不仅适用于黄河,也适用于长江和其他多泥沙河流。三门峡水库的“蓄清排浑”运行方式,为长江三峡等水库的运行提供了借鉴。
  第三,人们对治理黄河的认识实现了飞跃。1955年的《技经报告》在干流上拟定的几个控制性工程,以控制洪水、泥沙、调节径流、除害兴利、综合利用的方针已被三门峡大坝工程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符合实际的。但是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几个控制性工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用淹没开阔的川地换取库容,这种做法不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对黄河干流开发的整体性认识不够,对河流进行分段开发,不符合黄河上中下游的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客观实际等。三门峡大坝工程等黄河干流水库的修建和运行,使人们对治理黄河的认识大大提高。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水库的规划,已经逐步形成系统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黄委会根据1955年的《技经报告》和三门峡大坝工程的实践经验,以及几十年的规划研究成果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从黄河的全局和实际出发,于1993年提出了干流工程分布的修订报告,即《1993年黄河规划纲要》。该《纲要》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对黄河治理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第四,遵循“黄河不会变清”的自然规律。黄河是世界上的一条多泥沙河流,多泥沙是黄河的基本特点。要使黄河泥沙减少,必须加强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由于受黄土高原成因、风化、侵蚀等自然规律的影响,水土保持尽管有效,但是其速度比较缓慢而且有限,即使“经过长期努力取得减少50%的显著效益,每年平均进入黄河的泥沙仍有8亿吨,黄河仍然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清海晏”只能是浪漫的政治幻想,对黄河的治理必须遵循“黄河不会变清”这一自然规律,违背这一规律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分析人和大坝工程的关系,必须以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为前提。正确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既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又要看到自然对人的反作用,风险就是反作用的表现。三门峡大坝作为中国人民治理黄河的一项重大工程,表明了人在改造自然、治理黄河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三门峡大坝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运行改建都存在着风险,但它却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若盲目废弃,也同样会遭到自然的报复。中国人民不会因为治理黄河存在风险而停止脚步,中华文明就是在同黄河抗争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就是在黄河流域融合、凝聚在一起的。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如何将大坝工程的风险降到最低,不会因为工程存在风险而不去对自然进行改造。今天的人们不是生活在纯天然的原始环境中,而是活跃在人工自然的舞台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针对三峡工程指出:“三峡工程最终不是治水的问题,是哲学问题”。陆佑楣院士的看法对三门峡大坝工程也同样适用,要不要修建三门峡大坝,如何规避三门峡大坝工程的风险?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