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经济学家劳动商品观点的评论(7)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关柏春 发表于:2012-01-19 16:17  点击:
【关健词】劳动;商品;生产关系;社会阶段
新生产力运用于社会生产不能马上见效,它会有一个时滞。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后,大约过了二十年,在六七十年代,以日本的国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的实现为标志,资本主义进入了世界史学界公认的中兴时期。资本主义

  新生产力运用于社会生产不能马上见效,它会有一个时滞。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后,大约过了二十年,在六七十年代,以日本的国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的实现为标志,资本主义进入了世界史学界公认的中兴时期。资本主义相对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萨缪尔森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就就是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取得的。
  很显然,他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为厂商服务的,是为国家服务的,而不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不过,我们应当承认,他的劳动商品理论和他的工资理论还是反映了后工业时代的实际,可惜的是他的理论比较肤浅,他没有以价值论作为基础,他仅仅说明了工资的现象,而没有揭示工资的本质。这里的原因在于,他对劳动价值论持有成见,以为坚持劳动价值论就必然会推论出剩余价值论,进一步就必然要引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剩余价值论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是由劳动价值论推论出来的,但是如果离开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劳动价值论就不一定会推论出剩余价值论了。我们认为,剩余价值论是在大工业生产力条件下,在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在社会矛盾尖锐冲突的条件下推论出来的,而在后工业生产力条件下,在生产关系相对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在社会关系趋于和谐的条件下就必然会得出全新的结论。很可惜,萨缪尔森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就排斥价值论,所以他的经济理论就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普遍都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价格由供求决定,他们是反对劳动价值论的,而用供求论说明一切[36]。这样的工资理论能够说明工资现象,在说明现象这个层次还是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但是,这种工资理论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未能反映工资的本质,它不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只能让人们撞运气,所以就只能是一种迷信,而不可能成为科学。
  他们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工资的升降变化由供求决定,供给减少,工资就上升,供给增加,工资就下降。在他们那里,工资的上升和下降完全用供求来说明,而与劳动的多少和好坏没有关系。不能否认,他们说明了工资变化的部分原因,而且貌似符合实际,但是它们仅仅说明了工资的现象,而没有揭示工资的本质,所以它们也就不可能科学地说明现实。这里的问题在于,供求的变化仅仅能够说明工资的变化,但是当供求相对均衡,因而工资相对稳定时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在同样的供求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又有很大差别,这又如何解释?这些现实问题都被他们忽略掉了,他们的唯一解释就是供求,但是单纯的供求理论是无法说明现实问题的。比如,张老三的工资为什么比李老四的多,应当多多少?他们说明不了这样的问题。不仅如此,他们的理论也不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比如,怎么才能多得工资?供求理论认为,工资与供求有关,专业越稀缺供给就越少,工资就越多,张老三比李老四稀缺,所以他的工资就多,工资的倍数和他的稀缺程度成正比,所以要想多得工资就得依靠专业的稀缺性了。所谓的稀缺专业也就是冷门专业,所以参加高考的考生为了多得工资就只能依靠选择冷门专业了。于是,考大学时青年学子们都抢报冷门专业。前几年计算机专业是冷门,于是考大学的“一窝蜂”都报计算机专业。但是,因为大家都选冷门,结果冷门就成了热门,这下子可把青年学子们害苦了,今年以来学计算机的都找不到工作了。任何事情都在不断地变化,对于未来谁也说不清楚,社会也只能做个大概的预测,未来五年哪个行业是冷门,谁也无法具体知道。你让大家找冷门,那么大家就只能听天由命,撞运气了。理论应当说明现实,并给予人们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但是西方经济学却不是这样,它告诉人们撞运气,而不是为人们的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这就不是科学,而是迷信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所有的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者只有努力学习、勤奋劳动、创造较多的价值,才能得到较多的工资收入。比如,比尔·盖茨收入颇丰,但是他不是依靠做了冷门才得到较多收入的,而是因为做出了较大贡献才得到较多收入的。再比如,许振超,一个普通的吊车工,他做的并非什么冷门,他是依靠技术革新和勤奋劳动才得到较多收入的。现代工资理论应当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科学地说明现实,才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称之为科学。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阶段了(电子时代。1946年,以美国人创造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诞生为标志),当代社会有了很多新的特征。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社会生产之后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它不仅代替了人的体力,而且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的脑力。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地取代了第一、第二产业劳动者的职能,于是就出现了很多所谓的“无人工厂”,结果促使劳动者大量涌向第三产业,促使第三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三产业的生产特点和大工业阶段的生产特点恰好相反,它使生产规模日益小型化,生产资料日益分散化了。在第三产业,往往一个人就能营业,它所要求的物质生产条件也非常简单,一个写字间,一套办公桌椅,一台电脑就足够了。在这里,个人直接占有生产资料最适宜于生产资料的优化利用,也最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所以,随着第三产业的广泛发展,劳动者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也就日益广泛地发展起来了。在后工业生产力的基础上,高新技术企业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它如同雨后春笋,蔚为壮观,可以说高新技术企业是后工业生产力基础上的典型的企业类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显著特点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生命周期比较短。被高新技术企业的这种特点所决定,它的收益往往都比较高,同时投资的风险也非常大,相应地风险投资就成了这个社会阶段投资的典型形式,美国的纳斯达克就是后工业生产力基础上聚集风险投资的典型形式。风险投资不像大工业时期个人或家族所有的资本那样是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持续经营而积累起来的,而是在转瞬之间聚集起来的,是由社会公众投资创办的,除了那些热衷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投资家和社会贤达积极投资之外,很多公共基金和劳动者也都参与其中了,它与大工业阶段少数资本家或资本家家族私人垄断的股份制根本不同,这是新型的现代的股份制。在资本主义大工业阶段,资本家独自占有生产资料,而劳动者则一无所有,劳动者要想生存就必须和资本家所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就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就只能被资本家所剥削。所谓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指的就是这样一种生产关系,其实质是资本家通过独自占有生产资料而能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否则,我占有生产资料,你也占有生产资料,我无法凭着占有生产资料而占有你的剩余劳动,这叫什么私有制?今天,各个国家基本上都实行了现代劳动法、最低工资法和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了累进所得税制度和高额遗产税制度。很显然,前面的三项制度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后面的两项制度是不断地分配和再分配富人财产的。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即使你什么也没有,我占有了生产资料也无法占有你的剩余劳动,这时候个人占有财产也不能叫做私有制了。现代股份制中的生产资料不是公有的,但也不是私有的,它超越了公有和私有的界限,而为社会所有了,这是适应后工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现代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典型形式。它的本质特点是,劳动者个人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并把它运用于社会化生产过程中,在这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起来了,生产资料为个人所有,但它仅仅是为个人管理而已,它在生产中仅仅作为生产的物质条件,而不再发挥资本的功能了(谁也不能因为占有它而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了)。在社会所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付出劳动之后又直接和间接地占有了自己的全部劳动,这里形成的生产关系就是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这才是当代社会的本质关系。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