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近代早期英国统一市场的形成(2)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李群 发表于:2010-09-20 09:56  点击:
【关健词】城市;乡村工业;商品经济;城乡关系;统一市场
在生产的组织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城市商人渗透进乡村生产的相关环节。以毛纺织业为例,首先要靠城市的各类羊毛商人获得原料或毛线,靠城市的呢绒制造商组织工人生产并在地方市场销售。呢绒制造商还将呢绒运进伦敦呢

  在生产的组织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城市商人渗透进乡村生产的相关环节。以毛纺织业为例,首先要靠城市的各类羊毛商人获得原料或毛线,靠城市的呢绒制造商组织工人生产并在地方市场销售。呢绒制造商还将呢绒运进伦敦呢绒市场,与国内外的呢绒商讨价还价。国内呢绒商在伦敦和地方市场上大量购买呢绒,批发给地方的批发商和各地零售商,呢绒得以在整个国内流通。18世纪后,伦敦呢绒代理商兴起,他们将呢绒制造商和国内呢绒商人以及出口商人的联系切断,垄断了呢绒在国内的销售市场。呢绒的出口也掌握在伦敦呢绒商手中。16世纪的前10年,6l%的呢绒在伦敦

装船出口,17世纪头40年,3/4的呢绒通过伦敦出口。这样伦敦商人通过投资、垄断销售等形式,参与进全国城乡的呢绒生产中。伦敦商人还广泛投资金属冶炼业、采矿业这些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控制全国的乡村工业。所以,城市商人,尤其是伦敦商人掌握着乡村工业的命脉。
  于是,在英国形成了城市控制乡村工业的格局:伦敦的商人向全国的乡村工业渗透,布里斯托尔等城市的商人控制了西部乡村工业,诺里季等城市的商人控制了东部乡村工业,利兹和曼彻斯特等城市商人控制了约克西区和兰开夏的乡村工业,伯明翰等城市商人控制了西米德兰的制造业。
  城市对乡村工业的控制,导致了城乡经济关系的变化。中世纪时,城乡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以乡村为主体,城市工商业为乡村服务,商品经济活动并不频繁,只是自给自足农业经济的补充和附属,城乡间形成一个以自然经济为特征、封闭的农业经济圈,全国经济总的来说处于孤立的、隔绝的状态;但现在城市支配乡村经济,乡村依附于城市商品经济的新型城乡关系正在形成,城乡结成一个统一的、具有外向性、开放性的商品市场关系和商品经济圈,为打破地区间的隔绝、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创造了条件。
  2.城市、地区间联系的加强和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
  乡村经济被纳入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圈,城乡间建立了统一市场,并形成了若干个地方商品经济圈。在城乡经济整合过程中,城市完成了自身经济结构和经济职能的转变,形成了自己的专门产业,并加强了商业职能,对外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城市的专门化分工不仅有利于城乡一体化,而且也有利于城市之间和地区之间打破障碍,进行经济交流,以便互通有无。城市的商业化、外向化,使得城市不再仅仅是周围乡村或本地区商品交换的场所,更是本地与外地、全国乃至海外进行贸易的窗口。这样,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隔离状态被打破,横向的经济联系建立起来。
  伦敦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了对全国城乡的向心力。伦敦的商人大量投资于地方工业,同时掌握了地方的商业活动。伦敦作为全国物资的集散中心,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商品运到这里,再销往全国各地或海外,笛福曾写道,在一般情况下,某一产品在远离伦敦的某一郡制成,就运给伦敦的一个经纪人或货栈主,由他或卖给伦敦的店铺以便零售,或卖给出口商,或卖给批发商以便在英格兰各地零售。正是这些以伦敦为目的地,又从伦敦出发的运输过程构成了英国市场的基本网络。所有商品,包括进口商品,就这样在英国的道路上流通。伦敦商人还垄断了海外贸易。所以,伦敦的经济力量辐射全国,全国的城乡都成为了伦敦的腹地。
  这样,城乡间纵向联系的形成,城市间、地区间横向联系的形成,加上它们对伦敦向心力的产生,最终在16世纪初步建立了以伦敦为核心、各级城市为结点的全国统一的经济网络。英国城市经济的成功调整和一批活跃的新兴城镇的兴起,不仅使英国摆脱了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欧普遍经历的城市危机,将中世纪城市经济最发达、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和佛兰德尔甩在身后,并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不仅使英国免于欧洲国家普遍遭受的17世纪危机,推动了经济的稳步上升,还为英国开拓、扩大海外市场创造了条件,并形成了国内经济与海外贸易的良性互动,使英国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战胜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等对手,脱颖而出,由原来欧洲的三流小国一跃为世界强国,为英国率先启动近代工业化,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创造了重要条件。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完成近代工业化,跨人工业社会的国家。英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变革和发展,为它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创造了条件。16世纪初步建立的全国统一市场和经济的一体化,为英国最快、最顺利地完成社会转型,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提供了物质基础。统一市场的形成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商品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要交换就要有市场,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对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也就不同。发达的商品经济要求突破狭小的市场和各地的隔绝,建立全国性的市场。英国各级城市作为商品经济的中心,在经历了中世纪晚期的城市危机和乡村工业的冲击后,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职能的转变,突破原来有限的商品活动,进一步发展了商品经济;并在纵向完成了城乡之间的经济整合,将乡村纳入到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区商品经济圈,在横向加强了城市间、地区间的经济交往,打破各地的隔绝状态。最终,16世纪时整个英国初步形成了以伦敦为核心的、各级城市为结点的全国统一市场网络。
  
  一、近代早期英国城市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英国城市作为英国工商业活动的中心,在11-14世纪经历了一次发展高潮,城市人口和数量都有所增加。在11世纪末,英格兰城市的数量约为100多个。到1350年,自治市就有600个。11世纪,英格兰城市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到14世纪时,城市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2%。城市工商业有所发展,在城市的毛纺织业中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399年,布里斯托尔就有商人在家中开办手工工场,雇用工人制造毛呢。14世纪,城市还推动商品货币关系向乡村渗透。但总的来说,此时城市的商品交换活动范围和影响有限,整个英国仍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
  到了近代早期,城市陷入了经济衰退、人口减少的状况中,与此相对应的是乡村工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对城市造成了冲击。
  以英国北方重镇约克为例,14世纪末约为1.1万人,到16世纪中期只有8000人。作为纺织业的中心,约克登记的纺织业新就业人口,在1391-1401年有1183人,一个世纪后的1491-1501年,只有72人,1501-1511年十年间下降到了40人。当时英国城市的普遍现象是市场荒凉、街道残破、百业凋零。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