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新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回应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李海 发表于:2011-12-31 21:10  点击:
【关健词】西方政党;意识形态;新变化;挑战;回应
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包容性增强、阶级性淡化、传播途径灵活、作用方式隐蔽等新特点。这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挑战: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淡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增加了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难度。回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推动下,西方政党意识形态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西方政党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挑战。理性思考回应挑战的路径,对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意义深远。
   一、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的新变化
   西方政党为谋求上台执政及自身的生存发展,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纷纷对其意识形态进行调整,使意识形态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包容性增强。传统政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阶级性特征。但随着全球化、多元化及社会结构的变化,西方政党为消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争取不同阶层选民的支持,努力整合多元化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力求塑造一种能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意识形态。为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工党和美国的两大党积极推行和实践“第三条道路”;德国“基民盟”则明确提出建立“中间大众党”的主张;西班牙人民党推出“改良的中间主义理论”;法国社会党强调自己是“跨阶级的政党”,并组建了“多元化左翼联盟”;瑞典社民党推行“人民之家”行动等等,这些都反映了西方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在增强。西方政党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其社会基础,调和了不同阶层的利益,为竞选执政赢得先机。
   2.阶级性淡化。传统政党的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因此,阶级性特征明显。但随着西方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中间阶层队伍的壮大及参与政治生活积极性的不断增强,西方许多政党为缓和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达到共赢目的,都尽可能顾及中间阶层的利益和愿望,因此在政策主张上的区别日渐缩小,意识形态的阶级性逐渐淡化,呈现出一种“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趋势和特点。美籍德国政治学家奥托·基希海默尔称之为“全方位政党”,即政党为争取尽可能多选民支持和整合各种利益的需要,正在削弱或放弃意识形态,寻求超阶级的支持。[1]这表明西方政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分野日渐模糊,阶级性反差越来越小,已改变了二战前那种差异、冲突、多元、分化的局面,代之以意识形态的相互交融、渗透和共识等,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选民的支持,为其上台执政创造了条件。
   3.传播途径灵活。当代西方政党在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上,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以报刊、杂志、广播等传播媒介为主,进行简单直接的宣传和灌输,而是以更加灵活多样的途径和方式,如通过文化产品贸易、学术研讨、文化娱乐业活动、经济技术合作、消费生活方式、大众流行文化等传播其意识形态。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影片产量占全球影片总量的 6.7%,却占据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在世界电影市场上横扫一切的好莱坞电影,表面上来看,是关于人类一系列普遍价值观念的倾情诉求,但掩盖在表层语义之下的,是其一整套关于美国价值观的完整表述。”[2]此外,西方政党还尤其注重利用现代传媒,宣扬其政治观、价值观、民主观、生活方式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西方政党传播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和途径,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传播其意识形态。“据统计,自1994 年美国国会选举时政党建立第一个网站起,到2000 年中期,世界上大约有1250个政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单在欧洲和北美洲,平均每个国家就有大约40个政党有自己的网站。”[3]这表明西方政党的意识形态传播途径更加灵活多样。
   4.作用方式隐蔽。与传统西方政党毫不掩饰的意识形态宣传和灌输相比,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的作用方式更加隐蔽。其主要表现:一是将意识形态嵌入各种文化产品如图书、报刊杂志、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等,潜移默化地对人们发挥影响作用。二是将政党意识形态伪装成全人类的意识形态,通过鼓吹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宣扬政党意识形态。如西方宣扬的“大众文化”、“普世文明”、“后现代”、“消费模式”、“共同繁荣”等,大都是暗含着政党意识形态内容的文化和价值观。三是借助全球化时代的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以及基金会、研讨会、学术交流、国际会议、语言学习等文化交流活动,传播政治思想、价值观、人权观和民主自由理念,鼓吹西方政治制度,煽动不满情绪,进行意识形态侵略。简言之,当代西方政党在意识形态的作用方式上,不再是直接为资本主义的“合理性”进行辩护,而是以隐蔽的方式,对人们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发挥影响作用,掩盖其意识形态侵略的阶级本质。
   二、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新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
   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但又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1.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西方政党在意识形态上增强包容性、淡化阶级性,反映选民利益诉求的做法,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易于使人产生错觉,似乎在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意识形态应反映一切阶级、阶层的利益诉求,或全人类共同的利益诉求,即“全球化意识形态”。受此影响,一些人对西方政党增强意识形态包容性、淡化意识形态阶级性、否定意识形态阶级归属的实质认识不清,认为不应当再强调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也不应只坚持一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应当多元化,甚至散布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弱化甚至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主导地位,使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遭受严重冲击,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事实上,任何阶级和政党都没有,也不可能放弃其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西方政党在意识形态上包容性增强和阶级性淡化的真正目的,不过是适应新的形势变化的需要,为了生存发展及谋取上台执政,而强化了意识形态的工具性,隐藏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2.淡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西方政党为赢得选举,获得执政资格,在政策、纲领上总是尽可能反映和满足广大选民的利益诉求。这就容易导致一些人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好像不同阶级、政党的意识形态都反映和满足广大民众的利益诉求,从而混淆了不同阶级、政党意识形态的差别,动摇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而灵活多样、形式新颖、全方位、立体化的意识形态传播,则弱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降低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以隐蔽的方式,将负载政治意识和政治价值的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大众文化、消费生活等途径进行渗透,既掩盖了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真实目的,又迎合了全球化、多元化时代人们崇尚自由自主、反对强制约束的心理需求,长期的耳濡目染,使人们容易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认同感,加之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利益分配失衡、利益诉求难以维护等现象,使一些人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从而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吸引力,淡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实质上,西方政党意识形态新变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上台执政,而输出意识形态的真实意图,是为了推行西方的政治价值理念,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侯惠勤教授指出:“把这种意图同那些有一定道理、又看似相关的命题对接,无疑是最有可能在乱中取胜的策略。”[4] 3.增加了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难度。西方政党在意识形态上增强包容性、淡化阶级性,将政党意识形态伪装成社会意识形态,以“全社会利益代表者”面目出现,容易造成一种假象,即全球化时代条件下,意识形态不再反映某一特定政党或阶级的意志和愿望,而是体现全体选民的利益诉求。这种带有极大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的意识形态表达方式,一方面消解了人们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警惕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预防和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失去了明确的对象和目标。而西方敌对势力凭借科技优势以及对国际主流舆论阵地的掌控,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灵活多样、间接迂回的意识形态渗透,更是防不胜防。此外,西方敌对势力以极具隐蔽性的方式发挥意识形态的影响作用,其所侵蚀的是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被浸染,无疑会极大增加“矫正”的难度。面对西方政党意识形态新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有的放矢,探索有效的回应策略。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