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酒德颂》及其与道教服饵\饮酒之关系(6)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孙少华 发表于:2011-09-08 14:48  点击:
【关健词】刘伶;《酒德颂》;饮酒;服饵
根据前、后《汉书》的记载,汉人好酒,风气极浓,上层社会,此风尤烈。《汉书》记汉高祖: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时饮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怪。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记曹参:日夜饮酒。卿大夫以

  根据前、后《汉书》的记载,汉人好酒,风气极浓,上层社会,此风尤烈。《汉书》记汉高祖:“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时饮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怪。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记曹参:“日夜饮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度之欲有言,复饮酒,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东汉时期,士人多喜饮酒,或以酒为题著书。《后汉书》记载,大儒郑玄“身长八尺,饮酒一斛”;通《梁丘易》而被称为“说经铿铿杨子行”的杨政“为人嗜酒,不拘小节”;裴骃有《酒警》一篇;孔融“为人嗜酒,不拘小节”。逸民戴良母丧后“独食肉饮酒,哀至乃哭”;少数民族,此风亦浓,如“东夷率皆土著,喜饮酒歌舞”。
  魏晋时期,士人饮酒之风更浓。曹操“对酒当歌”,曹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等,皆可证。其他如满宠“饮酒至一石不乱”(《世说新语》注);《三国志·吴书》记载吴人郑泉德、酒兼备:“博学有奇志,而性嗜酒,其间居每曰:‘原得美酒满五百斛船,以四时甘脆置两头,反覆没饮之,惫即住而啖肴膳。酒有斗升减,随即益之,不亦快乎!’权以为郎中。”
  由以上资料足以看出,无论是王侯、儒生,还是逸民,都认为酒不乱德、不悖礼法、无害国政,且利于养生与修道。《诗经》称其可“以洽百礼”(《周颂·丰年》),“以介眉寿”(《豳风·七月》),“以祈黄耇”(《大雅·行苇》),等等;《北堂书钞》进一步强调其可“以温妻子”②、“送往劳来”③等。至于有益治国,张协《七命》则称酒:“可以流湎千日,单投川,可使三军告捷。”[19](P497)
以“酒”为题,最早见于《尚书·酒诰》。刘伶《酒德颂》以“颂”为题,反映了魏晋时期对“酒”的特殊认识。刘勰《文心雕龙》称:“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22](P156)魏晋时期,“颂”体仍然继承了汉代以前“颂”体的写作规则④,然刘勰认为曹植《皇太子生颂》与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褒贬杂居,固末代之讹体”(《文心雕龙·颂赞》)。刘伶《酒德颂》,没有这种“褒贬杂居”的情况,显然仍然符合“颂”体的写作规范。“颂”乃《诗经》“四始”之一,有“容告神明”(刘勰语)之功能。刘伶以“颂”写“酒德”,与其道教神仙的身份倒符合。
  汉代以降,以“酒”为题的文学作品为数不少,体裁各异。西汉邹阳与扬雄各有《酒赋》,后曹植拟扬雄而为《酒赋》,西晋张载有《酃酒赋》,东汉孔融有《难魏武帝禁酒书》,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非常有名,庾信有《报赵王赐酒诗》,等等。与“颂”相近的还有“引”(梁朱异《田饮引》)、“诫”(庾阐《断酒诫》)、“启”(刘孝仪《谢晋安王赐宜城酒启》)、“警”(裴骃《酒警》)、“箴”(扬雄、刘惔《酒箴》)、赞(东晋戴逵《酒赞》),等等。
  秦汉诸子,直至魏晋文人,大多将著书立说作为反映本门、本派或本人学术思想的工具。曹丕《典论·论文》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主要从政治、道德、伦理与历史的角度理解文章的各项功能,还没有文学的主体意识。南朝刘宋时期,雷次宗在鸡笼山讲经学、玄学、史学、文学,才第一次将“文学”从经学与史学的夹缝中剥离出来。魏晋以前的文人及其作品,没有脱离秦汉诸子、经学、史学以及后来玄学、道教思想的深刻影响。他们的作品,都带有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刘伶《酒德颂》并非是逃避政治迫害的产物,而是对当时神仙道教思想,尤其是对丹道服饵派思想的反映。由此我们想到:我们提倡“大文学史”,这个“大”,并非指的是简单的地域之“大”、时代之“长”、民族之“众”、作家与作品之“多”,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时代思想、学术风尚、社会习俗、天道人事等众多内涵的量与质的复合体。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特征,就是很少有单纯的“为文而文”,而是将“为文”作为一种理想追求与理论阐述的载体。刘伶《酒德颂》,具有一定个案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钱大昕. 钱大昕全集·廿二史考异[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2]严可均. 全晋文[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董治安主编. 唐代四大类书·艺文类聚[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苏轼. 苏轼文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5]郑汝谐. 论语意原[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徐震堮. 世说新语校笺[M]. 北京:中华书局,1984.
  [7]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M]. 济南:齐鲁书社,1979.
  [8]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阮元校刻[M].北京:中华书局,1980.
  [9]赵奎夫主编.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M]. 成都:巴蜀书社,2010.
  [10]严可均. 全唐文[C]. 北京:中华书局,1983.
  [11]李国文. 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12]范子烨. 嵇康锻铁与服散养生[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3).
  [13]南怀瑾.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A]. 南怀瑾选集(四)[C].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4]郭庆藩. 庄子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61.
  [15]葛洪. 抱朴子内篇校释,王明校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85.
  [16]孙思邈. 千金翼方[A]. 道藏精华[M]. 台北:自由出版社,1976.
  [17]鲁迅全集(3)[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8]张君房. 云笈七签[M]. 济南:齐鲁书社,1988.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