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城市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1979-2009)(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王卫平 董强 发表于:2010-09-20 09:44  点击:
【关健词】江南城市史;回顾;思考
在江南城市史研究的专题学术会议中,上海史研究最为活跃。1988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近代上海城市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了《上海:通往世界之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上、下卷。1991年lO月,上

  在江南城市史研究的专题学术会议中,上海史研究最为活跃。1988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近代上海城市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了《上海:通往世界之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上、下卷。1991年lO月,上海研究中心主办“城市研究与上海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上学者们就上海城市研究的学术史、近代上海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等多个议题展开激烈讨论。1993年8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联合主办的“城市进步、企业发展与中国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以上海近代工商业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会后出版了《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1840--1949)》(上海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一书。2003年1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合办了“上海开埠1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涉及的议题包括百年来上海社会变迁、市民生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演进等多个主题。2006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还筹办了“中国城市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就城市社会史、文化史等多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这些学术会议的召开,对推动上海城市史研究乃至江南城市史的学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研究成果述评
  
  统观上述,我们大致可了解三十年来江南城市史研究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由于成果众多,且学者们在资料处理、理论架构、学术风格、研究观点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差异或争议,笔者在此不能穷其全部予以介绍,故只能分议题略加评述。
  
  (一)江南城市经济史
  江南城市经济史是学界最为关注的领域,发表的著作和论文也较为丰富。
  1.资本主义萌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成为中国史学界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被誉为史学研究的“五朵金花”之一。而学者所提供的论据大多与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密切相关。虽然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议迄今没有平息,甚至更趋对立,但对于江南城市经济史的研究,确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吴承明发表《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并著有《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人民出版社2003年),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集大成者,代表了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最高水平。他通过对包括苏州、杭州在内的城市工商业的分行业考察。认为16世纪后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在不少手工行业、农业中持续发展,“说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中断’的论点是没有根据的”。虽然资本主义萌芽的观点得到广泛的响应,但反对者亦不少见。李伯重认为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情结”无非是民族情感与欧洲中心主义史观的撞击,但不主张给“资本主义萌芽”扣上“假问题”、“伪概念”的帽子。他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理论是建立在英国模式基础上的,通过英格兰与明清江南的对比,指出即便没有西方的入侵,江南也不可能出现英国式的近代工业革命”J。杨师群将西欧与江南对比后,认为资本主义萌芽是一个以城市为核心的组织齐备、发育健全的社会系统。他考察了自由城市与雇佣劳动者、城市政治制度与市民斗争、商品经济与市场开拓等众多方面,发现明清时期的江南城镇根本不可能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唐文基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和近现代工业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谓“英国模式”和“江南道路”只是中、英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途径”。
  在海外研究中,美国加州学派的成果及影响最大。弗兰克、彭慕兰、黄宗智等学者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将明清江南置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广泛的探讨,这些无疑对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2.早期工业化。李伯重在《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中主张,江南地区早在1850年以前的三个世纪中,工业经济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区,城市中的手工业开始向早期工业化转型。他认为在江南城市经济中,轻工业占据主要的地位,称之为“超轻结构”型经济。在《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三联书店2003年)中,他通过对苏州棉纺业、丝织业等行业的考察,认为明清苏州城区的面积大小与手工业发展规模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樊树志考察了明清江南市镇中丝织业、棉纺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市镇雇佣工人群体及劳动力市场,提出明清江南市镇出现了“早期工业化”。
  3.行业研究。依据不同行业的发展对江南城市经济进行考察是学者们通行的研究方法。
  (1)棉纺织业。段本洛等的《苏州手工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分阶段、分门类系统考察了从1522--1956年苏州棉纺织业、丝织业及其他手工行业的发展演变。张海英以松江棉纺织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明清江南地区棉花市场的分析,认为江南棉纺织业的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导致江南商品经济由盛到衰的必然结果。
  (2)丝织业。范金民的《江南丝绸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93年),考察了江南丝织业从秦汉至明清的发展概况,并分析江南作为丝绸业中心地位的原因。张海英将海外贸易与近代苏州地区的丝织业发展相联系,指出清末民初江南的纺织品并没有因为通商而出现大幅萎缩,反而因海外市场的开拓刺激了丝织业发展。
  (3)商业与市场。范金民的《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通过对江南商品的生产、流通、市场及江南商人商帮的研究,为我们描述了明清时期江南商业发展的概貌,理清了商业兴盛与江南城市之间的关系。他还考察了地域商人与江南市镇经济之间的联系,认为江南市镇的发展与地域商人的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陈学文在《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一书中,明确指出:“城市和市镇都离不开市场,市场则依存于城镇”,“明清江南的城镇乃是市场的载体”。通过对太湖流域商品市场各要素的综合考察。认为明清江南的市场分布呈网络化,市场网络体系十分严密,城乡多级市场结构已经形成,社会经济运转已构成一个整体,开始向市场经济轨道转化。张海英《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则从江南市场的内部要素、与全国市场的联系及与世界市场的沟通等方面,总结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市场的总体特点及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