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称的因果理论及其修正(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任 远 发表于:2010-02-09 09:48  点击:
【关健词】指称;因果理论;描述主义;遵守规则 中图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表现得很善战。 我们该如何评价该语句的真值?这取决于拿破仑 这个专名对于句子的成真条件的贡献,于是我们需 要确定该句子中拿破仑的指称对象到底是哪个 人。埃文斯正确地揭示了我们的直觉:在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表现得很善战。 我们该如何评价该语句的真值?这取决于“拿破仑” 这个专名对于句子的成真条件的贡献,于是我们需 要确定该句子中“拿破仑”的指称对象到底是哪个 人。埃文斯正确地揭示了我们的直觉:在情形A中 我们倾向于认为,上述句子为假,历史学家搞错了谁 是滑铁卢的战败者,也即专名“拿破仑”指称的是被 冒名者,即1814年前众人所知的叫“拿破仑”的那个 人,实际上他并未参加滑铁卢战役。在情形B中我 们倾向于认为,上述句子为真,史学家并没有弄错谁 在滑铁卢战败,他们弄错的是拿破仑将军的早年经 历,例如拿破仑并非1771年生于科西嘉,也即专名
2
“拿破仑”所指的应当是冒名者,即1793年后众人所
知的叫“拿破仑”的那个人。显然,克里普克的因果 理论不足以解释上述差异,即在不同的反事实情况 下,专名“拿破仑”的初始命名仪式如何与当前我们 使用该名称来指称的对象之间发生因果联系。但两 种情况下的直觉似乎都是,专名“拿破仑”在我们的 语言共同体中被用于意指那个战功卓著的军事家。 这个反例的初步教训是,与所指对象相关的信息,特 别是社会共同体对于该名称的主要的信念,对于名 称的确定和使用远非完全无关的。

3戴维特的指示链理论

克里普克与唐纳兰在1970年代初期对于描述 主义理论的批评获得了多数哲学家的支持,因果理 论作为对于描述主义理论的替代也逐渐获得正统地 位。尽管许多论者以KCT的方式来表述指称的因 果理论,但克里普克本人早已预见这种形式的因果 理论会招致的批评和修正。克里普克一方面强调: “我不打算给出一组适用于指称这个词的充要条件,
⋯⋯这样一组充要条件可能是永远无法得到的”;另 一方面,他同时又指出:“如果在这种图景中补充更 多的细节,那么它就可以变得精致一些,从而能够为 确定指称提供更确切的条件”∽。
与克里普克式的言简意赅的因果图景不同,戴 维特(M.Devitt)积极鼓吹一个较为系统而精致的 因果网络理论,其中心观点是:我们对某个名称的当 前使用,是通过社会因果机制借用了对该名称的早 先使用的指称,这一观点可表达为下述论题(下称 DCT):一个单称词项N能指示某个对象,如果存在 着连接着词项的使用者和对象之间的因果性的指示 链条,这一指示链条包括奠基、指称借用和指示能力 三个要素邙3。首先,所谓“奠基”(grounding),是指 存在着某个命名事件,目击该命名事件的说话者S 通过知觉到某对象0而获得了使用某名称N指示 该对象的能力,这也就初始化了词项的指示链。这 一过程得以实现是由于当事人S与所命名的对象之 间存在着知觉的因果关系,该因果关系的源头就在 于对象本身。其次,所谓“指称借用”是指别的说话 者从相对于命名事件在场的人那里习得使用该名称 N的语义能力。这一习得过程主要是通过在会话交 流中对名称的交互使用来实现的。通过交流,要么 是听者获得了使用词项N的能力;要么是,如果他 原来已经具备了使用该词项的一定的能力,现在通 过确认、补充、校正等手段,就使得听者对于使用该 词项N指称对象的语义能力得到了增强。
 
指称的因果理论及其修正


 
显然,“奠基”和“指称借用”细化了应克里普克
的“指称确定的命名仪式”和“指称传递的交流链条” 的直观思想。但是,戴维特的改进之处在于他允许 “多重奠基”,也即,命名仪式可以允许不止一次,指 示链条因而可以回溯到不止一个源头,这使得指称 传递实际上不是以单链而是以网络的方式展开的。 考虑下述例子。孪生婴儿A和B出生的时候分别 被命名为“张大双”和“张小双”,由于医护人员的疏 忽把两人的名字牌搞反了,以后所有的人都把A称 作。张小双”而把B称作。张大双”。这样A实际上 有两次奠基,一开始是“张大双”的命名仪式,其后则 是“张小双”的命名仪式。“马达加斯加反例”显然可 用类似的方式来处理:我们只需把马可波罗对于名 称“马达加斯加”的误解设定为另一次命名仪式,指 称变化的现象就能在原有框架下得到充分解释。
但是我们发现戴维特的因果网理论至少面临两 个困难。首先它并不能有效处理上述“拿破仑反 例”。戴维特的理论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两次冒名 事件发生在不同时间会带来名称“拿破仑”指称不同 的对象。根据DCT,只要在因果链条中存在指称转 移的现象,就伴随着新的奠基,但DCT无法将前述 两种不同情况下的指称转移的差别的本质予以区 分。其次,指称借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指称性交流 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听者持有说话者关于指 称的信念,才能保证指称的正确传递。事实上,关于 指称的信念的传达也必定涉及到描述性信息,而不 仅是单纯的因果过程。我们看到,戴维特对此并非 毫无察觉,因为他强调因果链条中传递的不仅仅是(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