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文物展”的展陈探索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周嫣 发表于:2015-09-07 14:00  点击:
【关健词】中国古代音乐;文物展;空间布局;基本色调;互动体验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文物展”展陈设计的特点。认为,该展陈设计通过巧布空间、营造氛围、设计互动等方式,实现静态文物与展区现场音律的完美相融,在深入揭示文物固有价值的同时,还达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学术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通俗性的完美结合。

         “和韵天下—中国古代音乐文物展” 是由宁波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联合主办的一个专题性临时展览。展品均为中原地区出土的各类钟、鼓、磬、琴等精品音乐文物,分原始社会时期、夏商周三代、两汉魏晋、隋唐和宋元明清五个历史时期,共计196件套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3件套。我们通过新颖独特的陈列设计,凸显出文物的精美珍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观众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中国古代音乐文物的历史价值。同时,通过与观众互动体验,进一步感受到中国音乐的无穷魅力。该展览是宁波博物馆近年来引进的较为成功的展览之一。
  一、巧用空间,突出重点
  此次展览总面积1200平方米,为突出展览主题,使文物信息完整,展示路线合理,达到展示空间与古代音乐文物的完美统一效果,我们按文物的历史脉络将展厅分为前后二个大展区,五个小区域。前展区展示第一部分原始社会时期、第二部分夏商周三代、后展区展示第三部分两汉魏晋、第四部分隋唐和第五部分宋元明清。
  空间布局是展览形式的首位要素,它对于绝大多数陈列设计而言,要充分地考虑到展览空间条件的利用。主要有:展线的安排、分格的确定、色彩的对比、灯光的调配和展柜的设计等。为使观众先入为主了解展览的主题和陈列意图,突出展览主题。我们合理利用序厅有限的空间,在入口的正面和右侧,设计上采用五代时期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手卷中的“悉听琵琶、击鼓观舞”这部分内容放大整个墙面,中间部分是此次展览重点文物的简图,让观众对这次展览的主要文物,有了感性认知和基本了解。标题版与前言版相对相连,层层相叠的造型设计,加上灯光的应用,隐隐约约透出背景墙上古代仕女吹箫、弹琴场景,使这个面积不大的序厅,释放出强烈的神秘感。为了与序厅风格呼应,展览的五个一级版面,一改以往单板的展墙版面形式,运用双面透光的旗帜布,从5.5米高的栅格顶直接悬挂而下,后方两侧悬挂稍短旗帜布,从而使空间层次高低错落、富有变化,具有通透感。墙上安装了大部分辅助展品,详细介绍了各个时期音乐文物的历史渊源,并且把一些音乐文物的精美细部放大,配以深入浅出的文字介绍,让观众对展览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前、后两个展厅的连接处,设计较为开阔的独立地台,用于专门陈列此次展览最大的一套甬编钟“王孙诰”甬编钟(复制)。整架钟架长5.8米,高2.2米,甬钟共26枚,形制相同,大小相次。钲部与鼓侧部有铭110余字,大意是:“王孙诰(楚庄王之孙)为款待诸侯宾客而作此编钟,以祈康乐”。
  为进一步渲染展示效果,专门安装了多媒体音响设备,循环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富有穿透力的音色,气势磅礴的煌煌钟声,结合古色古香的陈列意境,引导着观众穿越时空长廊,瞬间将观众带入二千五百年前楚王神秘的殿堂之上。这样,用现代新颖的手法,科学的布展流线,多媒体与展品的点缀穿插,大型场景与文物相结合的展陈方式,既突出了展示重点,又起到承前启后、引人入胜的作用,使整个陈列有起有伏、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和韵律感。
  二、定调主色,营造氛围
  色彩具有物理属性,同时与人的生理与心理存在最直接的联系。不同的色彩能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它能左右人的情绪,能使人产生某些联想,能给人以冷暖感、轻重感。陈列中的色彩应用地巧妙,便能烘托展品、深化主题;如果运用不当,整个展览则会面临失败的局面。
  展览主体色彩的选择,对展品内涵的表现关系重大,考虑到音乐文物的使用特性以及展览其间的中国传统习俗,我们将此次展览的主色调定位中国红。这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探究参展的中国古代音乐文物使用功能,千百年来演奏的礼器乐曲,大多数应用在皇室庆典、庙宇祭奠,场面热烈,布置恢弘。第二,考虑展览档期正好是春节,故采用大面积的中国红,把热闹喜庆的氛围场面,淋漓尽致地传递到观众面前。为避免孤立地使用红色,在红色基调上再配以黑色调为背景的展板,这样正好与天花板的黑色遥相对应,使整体与局部的色彩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形成色彩的呼应关系。另外,为了使观众能在参观时不受其它色彩环境的影响,更加真实地观察和欣赏文物,通柜、独立柜的柜内色彩还是延用展厅原有的白色亚麻布背板和积木来衬托文物。整个展厅在红色基调大面积地烘托下、黑色和白色的对比下,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不仅使展览色彩层次更加丰富多彩,更是增添了一份神秘、一份庄严、一份热情,使人震撼,引人驻足。
  三、互动体验,相得益彰
  现代陈列的理念是观众与展品的沟通和让观众参与的互动式展示,按照传播知识、引发兴趣、激起好奇的教育心理学要求,把教育普及与娱乐休闲结合起来。展览借助音乐演奏,情景模拟等手段,让参观者找出展品和古代历史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展览的参与性、趣味性和寓教于乐。展览不能仅限于古代音乐文物的堆积,而是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这些文物的内涵和价值,从形态展示中超脱出来,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上提炼升华,吸引更多观众对音乐文物的了解,最终达到古今贯通,链接当代的展览效果。
  在这个展览的开幕式,我们一改以往常规形式,而是根据“音乐文物”这个陈列主题需要,采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为开场白,给观众呈现一场华丽端庄、形式新颖的开幕式,一开始就借古代音乐与观众实现了对话,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在陈列模式方面,为避开展柜加文物这种单调的传统表现手法,我们特在本展览的第四部分划出一个半开放式地独立小空间,利用仿真竹、大屏风、假山石、古琴等道具营造了一个古代后花园式的小场景,用来做观众与小志愿者的演奏互动区,每周都定期安排小志愿者穿着传统的服饰,在展区表演琵琶、古琴弹奏等。小志愿者或单人独奏,或双人合奏,吸引观众闻声而来。看着她们熟练的指法,听着美妙的曲声,观众们纷纷驻足拍照、签名留念,有的小朋友还要求与他们合奏,现场热闹气氛浓浓,喜气洋洋。在展厅尾部,还设计了古琴、古笛、鼓三个古乐欣赏区,在代表介绍三个乐器的展板下,分别安装了三种乐器的乐曲,只要观众拿起耳麦就能欣赏独特的乐声。
  四、结语
  中国古代音乐文物本是阳春白雪,但只要创新陈列手段,亦可与观众琴瑟和乐,使静态的音乐文物依然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文物展览的成功与否,要素很多,只要尽可能的运用更多更新的交互手段,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丰富展陈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才能缩短观众与展览的心理距离,做出真正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展览。此时的博物馆,是参观,是教育,是享受,是反思。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