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视野下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文化学思考(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肖常沛 发表于:2015-12-15 14:05  点击:
【关健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涵发展;文化引领
1. 文化之力 什么是文化?文化之力又在哪里?文化不过是代代相传的习惯和信念,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的价值观、道德观、信仰观和审美观,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当我们从一个熟悉

1. 文化之力
什么是文化?文化之力又在哪里?文化不过是代代相传的习惯和信念,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的价值观、道德观、信仰观和审美观,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当我们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转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这两个不同的环境里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无所适从,甚至茫然,这就是文化鸿沟所带来的困惑。
据调查表明,新入职的青年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不安、自我意识严重、缺乏服从和严谨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毕业生中出现的各种生产和安全事故的80%,是由于其工作责任心不足、安全意识淡薄等引起,工作技能水平不够只占很少的比例。这些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产业文化、企业文化教育的缺位。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也强调:“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进入职业院校。”因此,在培养青年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应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文化缓冲,帮助他们告别原有的家庭文化、校园文化,逐步融入行业企业文化,将职业精神深深地植入他们的血脉,使其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和员工。
只有内心认同,才能踏实肯干。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帮助青年学生实现个人社会化和企业化的过程。首先,要发挥产业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青年学生对自己“蓝领”身份的认同,使他们能够安心在一线工作,顺利跨越城乡、区域和校企等文化门槛,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合理选择求学、就业之路,实现体面劳动有尊严的生活。而有些大学毕业生由于人生目标定位不同,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形成了“就业难与用工荒的两难”局面。第二,着力推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与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让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就对企业文化、工作制度耳熟能详,真正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第三,通过产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造就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让他们不要对工资和工作环境有过多要求,能够从基层做起,从企业需求出发,全面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
2. 天然盟友
传统手艺的传承在过去一直是以师带徒、口传手授的方式在劳动场所进行,受教者、施教者、用工者三位一体,真正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手脑并用、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这是最为古老的职业教育模式,但育人的效率较为低下。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职业教育被剥离出来,规模虽然扩大了,但企业的育人功能却弱化了,逐步演变为以职业院校为中心的“单主体”育人模式,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相脱节,人与岗位不匹配。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的教育,学校和企业双方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应该回归到“天然盟友”的关系,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配备等方面高度对接,深度融合,走合作共同育人才之路。
校企双方能否顺利回归“天然盟友”,携手并进,关键在于学校能否与企业进行文化交流与融合。因为校企合作引发的变化,首先是学校文化的变革。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到校园文化中来,用企业文化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的产业文化素养,这是职业院校必然的选择。
教师是学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校企文化能否汇聚交融,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率先提升自身的产业文化素养。职业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来自于大学,并非企业。他们来到职业院校后,逐步熟悉了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应了学校工作环境和各项管理规范,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教师,但这只是完成了他们第一次的社会化。
三、结束语
在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背景下,需要教师主动深入企业,熟悉企业环境,建立起企业朋友圈,接受新观念和新方法,使自己顺利跨越产业文化的门槛,这就是教师的再社会化过程。因此,校企双方要为教师下企业实践,了解行业发展状况,掌握企业技术变化,提升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提供机会和渠道。同时,职业院校要全面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立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积极引企入校、入企办班,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建校企互聘的教学团队,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认可度。
参考文献:
[1]杨可心.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
[2]董显辉.职业文化的内涵解读[J].职教通讯,2011(15).
[3]龙承海,彭跃湘.论教师职业背景与学生职业文化培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08).
[4]曹晔.关于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2(03).

  [5]肖文,钟晓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探讨[J].职教论坛,2012(16).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