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美国社会共识论的兴起与影响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吕庆广 发表于:2012-08-14 11:05  点击:
【关健词】战后美国;社会和谐;共识论;例外论
20世纪中叶美国学术界出现的共识论思潮是冷战国际大背景和美国社会变迁的产物,共识论者通过美国无阶级对立与社会冲突、美国社会结构功能合理、美国制度与生活方式优越、美国发展道路先进和美国独特例外等论点,对美国文化传统上的连续性、文化心理上的和谐性和文化价值

 20世纪中叶,美国学术领域出现了一股以鼓吹社会共识或一致为标志的学术思潮,并逐渐发展为战后美国政治文化领域中具有主导性影响的思想。这一思潮的出现有其独特的历史与时代背景,它既是美国社会变迁在观念形态上的体现,又是适应美苏全球冷战对抗大战略的客观要求的反映。它的出现对美国冷战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对20世纪后期新保守主义的勃兴和长期占据社会文化主导地位具有直接的关系。

任何社会思潮的产生总是由其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决定的。战后美国共识论思潮产生的前提条件有二: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冷战对抗格局的直接影响,二是美国国内社会发展变迁因素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为重要的一个后果是美国上升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这不仅深刻地影响到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历史的进程,也深刻地影响到美国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化诸领域的发展方向。首先,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第一的超强国力,激发了举国上下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早在1943年《生活》杂志创刊人亨利?卢斯就公开声称美国世纪已然来临,杜鲁门总统更是踌躇满志地宣告美国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领导“自由世界”的义务。其次,冷战对抗所具有的制度与意识形态竞争特性需要在学理上有相应的理论应对。冷战时代的特点在于:对抗性的双方在全方位较量中竭力巩固自己的阵脚,赢得优势以最终压倒对手。与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的竞争相比,相互间妖魔化舆论攻势使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上升至主导地位,这从肯尼迪和尼克松等执政时对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的高度依重可见一斑。
国内方面,20世纪中叶的美国正步入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第二次社会转型时期。19世纪末,美国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和城市社会的第一次转型,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迈进消费社会的门槛。二战结束后,以生产为主导的工业社会逐渐向以服务和消费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和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大多数家庭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赤贫和匮乏成为历史。因经济原因而发生的社会冲突明显减少,社会和谐度稳步增强。最为重要的是,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1956年,白领阶层人数首次超过蓝领,[1]中产阶级在总人口中逐渐上升到支配地位,美国社会结构日益向菱状结构演变。
另外,自新政时代以来,工会运动再掀高潮,战争结束之际,工会会员达到了1450万人,其中1千万人属于劳联(AFL),450万人属于产联(CIO)。[2]虽然工会与政府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但在持保守政治立场的人眼中,在长期的劳资对抗中代表劳方利益的工会是激进政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战后美国社会共识思潮主要围绕consensus这一概念展开,这一概念来自拉丁文的consentire加后缀tus而成,一般译为“和谐”、“一致”、“共识”等,意指社会群体在情感和信仰上的团结一致或认同,因此,共识论也被称为和谐论。1959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海厄姆首次使用该词来指称当时已见雏形的和谐论思潮。共识论者相信,consensus这一词语是对美国社会历史与现实的贴切描述,除此之外,很难再找到更合适的词语。当然,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因学术领域和旨趣的差异,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论说。张涛认为,“和谐”指的是美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及其所包含的个人主义与进取精神。[3]这正是大部分共识论者立论的基础。具体而言,共识论者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论述:
1.美国无阶级对立与冲突论。美国历史学家戴维?波特在1954年出版的《富足的人》中认为,物质的充裕是“人类的机灵、人类的主动精神、人类的适应性和人类的进取心”的产物,而“在物质生活的所有方面美国都拥有空前的财富”,它塑造了美国人的性格,因为“这些财富得到极其广泛的分配”。[4]结果正如路易斯?哈茨所指出的,绝大多数美国人接受中产阶级自由主义价值观,十分珍视平等等理想和价值,使美国社会避免了曾经折磨欧洲的痛苦的阶级对抗。[5]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则在其三卷本的专著《美国人》中断言,美国人对包括阶级对抗在内的思想意识毫无兴趣,他们只关心日常的具体问题。这种历史传统使美国人“懂得保守主义的意义。”[6]路易斯?哈茨认为,美国自建国始就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国家,它所拥有的自由主义传统决定了美国历史发展的一致性与连续性,马克思主义者在美国土地上备受孤立这一事实充分说明这一传统的深厚与强大。[5]
2.美国社会结构功能合理论。在社会学界,以哈佛大学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力图通过对社会结构及其功能模式的理论建构对美国社会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在帕森斯看来,社会是一个由多层级的子系统构建而成的复杂的大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对应承担一定的功能,子系统间通过功能释放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从而维持社会大系统的运转。真正让一个社会和谐有序存在并发展的社会系统构件是社会成员所共有的基本价值观念和规范。在美国,由平等价值观造就的机会均等意识和制度安排成为社会系统稳定的保障。另外,从社会进化的角度看,可把人类社会分为初、中、高三级,奉行民主理念的古代希腊和今日美国社会是高级社会的典型。在民主的高级社会里,政治的本质并不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也不是国家运用权力来对付内部公民和外部敌人,相反,权力是“一种社会制度动员资源的能力,以期达到集体的目的”。政治则涉及如何最有效地动员资源问题。[7]因此,在这样的社会里,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本身不存在初等和中等社会司空见惯的社会对立与冲突的土壤。那么,如何理解普遍存在的社会冲突现象呢?帕森斯用社会系统的结构分化来解释社会冲突与社会变迁现象。他认为,社会是个处于缓慢进化中的系统,无论是微观的人际互动层次的角色分化,还是宏观的社会制度层次的结构类型分化,历史地存在于社会结构中。分化打破了平衡,产生的紊乱引起社会结构紧张,其中一些失衡可以通过系统内部机制调节予以恢复,但另外一些则可能超出调控范围,导致全面社会变革。然而,由于帕森斯主张进化趋同论,把美国置于人类社会进化的顶端,其理论逻辑自然是,美国社会无由发生冲突与变革。3.美国制度与生活方式优越论。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剖析和评论堪称经典。在他看来,美国民主代表一种十分特殊而又独一无二的成就,在19世纪的地球上,除美国外再无第二个社会有这样如此引人注目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基于法律基础上的公民权利平等。“我在合众国逗留期间见到一些新鲜事物,其中最引我注意的,莫过于身份平等。”[8]为什么美国能较早实现平等呢?托克维尔认为,原因在于:美国人生来就是自由的,而自由是平等的前提。早在殖民时代初期,美国人就生活在自由的乡镇民主自治模式中。“乡镇组织将自由带给人民,教导人民安享自由和学会让自由为他们服务。”[8]通过与贵族制度比较,他认为民主制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民主代表大多数人的愿望和利益,防止权力滥用,产生公共精神和爱国心,为社会整体福祉的推进提供巨大力量,培育法律意识等等。和谐论的倡导者在这个问题上常常不厌其烦地引用托克维尔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因为在他们看来,托克威尔的著作不仅“准确且系统地描述了美国的平等、个人主义以及美国的个性”,而且“公正地把理论和观察融合在一起”。[9](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