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美国社会共识论的兴起与影响(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吕庆广 发表于:2012-08-14 11:05  点击:
【关健词】战后美国;社会和谐;共识论;例外论
4.美国例外论(exceptionalism)。事实上,以上观点都直接间接地与美国理想主义传统中固有的自我认知上的例外论的影响分不开。美国例外论源于美国清教徒的理想主义观念:美国是上帝特别选取用以安置从上帝那里接受

4.美国例外论(exceptionalism)。事实上,以上观点都直接间接地与美国理想主义传统中固有的自我认知上的“例外论”的影响分不开。美国例外论源于美国清教徒的理想主义观念:美国是上帝特别选取用以安置从上帝那里接受了特殊使命的移民的家园,它在许多方面都有别于外部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这一观念被用于解释美国社会主义运动不发达的原因,认为与外部世界充满阶级对立和激烈冲突相反,美国没有阶级对立,绝大多数人都属于中产阶层,或如托克维尔所说:“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是小康之家”[8]。社会学家李普塞特在对美国和加拿大进行比较后,认为美国独特的中产阶级社会结构和赢者通吃的选举制度使美国无法形成欧洲那样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运动。没有了社会主义运动所产生的社会对立与冲突,美国社会整体上表现出和谐稳定的特征。其实,早在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韦尔纳?桑巴特就在“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的疑问中通过美欧间比较研究得出了优越的物质生活使美国例外的结论。[10]美国例外论的现实价值在于,它不仅为现行体制提供了应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挑战的有效理论话语,而且也为美国历史和现实中广受诟病的行为提供了合理性解释。这是美国众多理论家和政客至今仍紧抱其不放的重要原因。
5.美国发展道路先进论。二战后,许多新兴独立国家面临摆脱落后状况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性课题,这在客观上为东西方冷战对抗构筑了一个重要竞技场。从意识形态竞争的角度出发,美国社会科学领域一大批知名学者如罗斯托、白鲁恂(Lucian Pye)、丹尼尔?勒纳(Daniel Lerner)、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詹姆斯?科尔曼等人从各自的学科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假设以论证美国发展道路的普适性。这些假设主要有: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截然对立;经济、政治、社会诸方面的变化相互结合、相互依存;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是沿着共同的直线性方向向现代国家迈进;发展中国家能够通过与发达社会交往而加速前进。在他们的假设中,美国作为现代国家的代表,处于历史发展的最高阶段,“美国以往的历史经验展现了通往真正的现代性的道路”。[11]这些假设归结到一点,即现代化道路或模式或许不止一种,但美国模式无疑是最佳方案。
显然,共识论涉及历史、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宗教与社会生活等层面,旨在论证美国文化传统上的连续性、文化心理上的和谐性和文化价值观的优越性,其核心是美国的中产阶级化或社会的无阶级化,这是美国例外于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缘由。换言之,美国社会不同于欧洲和世界的根本之处,是由以独特文化价值观为根基的中产阶级社会特性注定的非冲突性。

20世纪前期,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查尔斯?比尔德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创立了美国历史解释中的冲突学派。他们认为,自美国立国以来,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构成了美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即便是治国安邦之基的联邦宪法也不过是这种利益冲突和相互妥协的产物。[12]战后共识论的提出直接对冲突论的理论正当性和学术地位发起挑战,结束了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冲突学派占据美国历史解释主导地位的局面。事实上,共识论作为一种思潮的兴起,其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为美国冷战大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意识形态话语。自冷战之初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战略,到艾森豪威尔的解放战略,再到肯尼迪?约翰逊的和平战略,进而到尼克松?福特的缓和与均势战略,延至里根的以实力求和平战略和老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虽然各具特点,但其中不可否认地贯穿着一种文化自信:美国拥有对手所无法企及的高度的社会共识性和文化优势,这是美国不战而胜的法宝。因此,虽然实力的较量贯穿冷战始终,但美国冷战整体战略侧重于政治文化潜在渗透力的发挥则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为美国内部建构一种应对反叛与冲突的修复机制提供了理论指南。面对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青年反叛和各种争取正义的社会运动,共识论提倡者直接或间接地予以回应,不仅为现行体制辩护,更重要的是对反体制的挑战进行了系统原因分析,为权力掌控者正确决策创造了重要理论基础。其一,共识论的众多命题直接否定了激进政治文化目标的可行性。其二,把激进社会反叛归因于个体青春期心理的正常表现而非制度性弊端。其三,以包容性的民主制度平台溶解或稀释对抗性力量,如民主党就公开接受左翼政党在其组织内开展活动。其四,牢牢把握美国例外和模式普适的话语主导权,占尽先机。
再次,孕育了战后影响深远的公民权利运动。20世纪50年代伊始,战后美国所呈现出的和谐一致局面逐渐为一浪高过一浪并日趋激烈的社会运动所打破,无论是作为先行军的黑人民权运动,还是更加声势浩大的学生反战运动,嬉皮士反主流文化运动,激进女权运动,同性恋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其核心目标或宗旨大多不外于促进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构建真正的社会和谐。所有这些运动故可以称之为公民权利运动。虽然和谐论本身并不支持社会运动,但社会运动参与者却是和谐论的信徒,他们大多属婴儿潮(baby boom)中出生的一代,没有经历过大饥荒与战争,充满自信心与使命感,以致力于天下的公平正义为己任,因为他们相信,一旦在公民权利方面实现真正的公正,美国社会就会臻于和谐。因此,“挽起袖子,改造美国”成为以肯尼迪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人的共同心声。[13]最后,在为20世纪70年代新保守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石的同时,客观上又为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政治土壤。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告别离经叛道的60年代,重新回归传统。在思想文化领域表现为新保守主义大行其道。追寻新保守主义思想的源流,和谐论正是其本源。布尔斯廷、霍夫斯塔特、哈茨等人皆是公认的新保守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新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主张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功能、支持低限度发展的福利国家、强调传统价值、扩大个人与社会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强化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等等。这些主张的哲学基础没有脱离社会共识论的范畴。里根和小布什时代是新保守主义在政治上甚嚣尘上的时期,无论是内政方面的“里根经济学”和布什的新自由主义所尊崇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还是外交方面以实力求和平的里根主义和先发制人加单边主义的布什主义,都不过是新保守主义哲学在不同阶段的具体体现而已。
总之,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历史进程表明,美国社会的和谐化程度大为提高,逐步由学术思想变为政治信条与纲领的共识论在其中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