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礼制专篇《宋史•礼志》的史料价值初探(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王志跃 发表于:2011-08-23 13:56  点击:
【关健词】《宋史•礼志》;记载;史料价值
二 保存了部分珍贵史料 《宋志》之所以能为我们保存一些珍贵史料,其因概有三:一、史官记载的时段是整个宋代,较之其他宋代史书要长;二、与《宋志》所载有相同史料的史籍大多亡佚;三、修《宋志》史官对宋代礼

二 保存了部分珍贵史料
  
  《宋志》之所以能为我们保存一些珍贵史料,其因概有三:一、史官记载的时段是整个宋代,较之其他宋代史书要长;二、与《宋志》所载有相同史料的史籍大多亡佚;三、修《宋志》史官对宋代礼制的独特认识。以下就对由上述因素所保留下来的史料略做介绍。
  其一,诏令奏议。如《宋志》:“既又诏:‘应节镇郡守往令陛辞,归许登对,不特审观人材,亦所以重外任也。可于监司不许免对条下,增入节镇郡守依此。’” [1](P2787)该诏令在现存宋元其他史籍中未见有载,疑为仅存,因此价值极高。又,《宋志》宣和五年礼部关于武成王庙从祀分封侯伯的奏言
  参见《宋史》卷105《礼志八》。。现也仅见《玉海》有概括性叙述
  参见《玉海》卷113《建隆武成王庙》。,而原奏内容可能《宋志》保存最为完整。自然,还会有其他诏令和奏议为《宋志》所独有。限于篇幅,此不复举。
  其二,礼论。如:“大抵累朝典礼,讲议最详。祀礼修于元丰,而成于元祐,至崇宁复有所增损。其存于有司者,惟《元丰郊庙礼文》及《政和五礼新仪》而已。”[1](P2423)仅简单数语,元代史官即将神宗至徽宗时修礼之大势勾勒了出来。又如:“自是惟正旦、生辰、郊祀及金使见辞各有宴,然大宴视东京时则亦简矣。”[1](P2691)虽仅十数字,但从中我们不难想见南宋经济匮乏及礼仪实施的一些情况。类似的精辟论述,《宋志》他处亦有,其对我们认识宋代礼制当有裨益,故均当留意。
  其三,其他史料。这其中有《宋志》与他书共载者,也有《宋志》独存者。前者,如《宋志》:“又命李昉、卢多逊、王祐、扈蒙等分撰岳、渎祠及历代帝王碑,遣翰林待诏孙崇望等分诣诸庙书于石。”[1](P2485)《长编》载为:“诏翰林学士李昉及宗正丞洛阳赵孚等分撰岳渎并历代帝王新庙碑,遣使刻石庙中,凡五十二首。”[5](P292)而《玉海》则载为:“十一月七日,诏学士昉、多逊等十三人,分撰岳、渎嗣及历代帝王碑。”[6](P1879)三者对照,可知,有关历代帝王碑的撰写人员,《长编》、《玉海》均仅明载2人,而《宋志》则列有4人,《宋志》所载最多。后者,如《宋志》“《新仪》成,改《元丰仪》太尉为上公”至“群臣进表称贺于阁门”[1](P2750)120余字,在现存宋元其他史籍未见记载。又,《宋志》还有个别较长的文段,现存宋元其他史籍也不见记载,如《礼志十八》1013字的公主笄礼与《礼志十七》1163字的淳祐五年进书仪。
  《宋志》为我们所保存的珍贵史料,除了礼论部分,其他两个方面,就我们所查找的情形来看,《宋志》所保存者当最完整。在《日历》、《实录》、《国史》、《会要》等宋代官方文献多已不存的今天,即便《宋志》的些许记载,也是弥足珍贵的。
  
  
  
  三 订正他书讹误与不足
  
  《宋志》因多取材官方礼书、官修《会要》等较原始史料,故史料可信程度较高,而在校勘者以1934年商务印书馆百衲本《宋史》为底本的基础上,复吸收了近人叶渭清、张元济版本校勘之成果进行修订后,从而纠正了不少因版本流传、书局翻刻而产生之技术性错误,遂使包括《宋志》在内的整部《宋史》史料可信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
  此处参考了龚延明《〈宋史•职官志〉补正》,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所有这些均为《宋志》订正他书讹误奠定了重要基础。据粗略统计,《宋志》可订正其他典籍讹误达230余处。以下作简要介绍。
  一是时间误。《宋志》所订他书时间误主要有:一、年份误。如《宋志》载经筵讲《论语》彻章事于“元祐二年”[1](P2688),而《古今事文类聚》则载于“元祐元年”[7](P379)。检《长编》[5](P9869)、《太平治迹统类》[8](P653)、《玉海》[6](P642)诸书,与《宋志》同,均载于“元祐二年”,故《古今事文类聚》“元祐元年”误。二、月份误。如《宋志》载召诸臣宴群玉殿并赐飞白诸事于“嘉祐七年十二月”[1](P2693),而《玉海》则载于“(嘉祐)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丙申”[6](P590)。检《长编》[5](P4785)、《辑稿》[3](P1465)、《太平治迹统类》[8](P170)、《宋史全文》[9](P506)、《宋史•仁宗纪》[1](P249-250)均载于嘉祐七年十二月。据《廿二史朔闰表》 [10](p128),嘉祐七年十一月甲辰朔,二十三日为丙寅,而非丙申,但是年十二月甲戌朔,二十三日则恰为丙申,且《玉海》他处有载(嘉祐)“七年十二月丙申”幸阁赐飞白书之事[6](P538),故《玉海》所载“十一月”必误。三、日期误。如《宋志》载进呈《中兴圣统》于“绍兴二十年五月八日”[1](P2713),而《玉海》则载于“(绍兴)二十年五月己丑(原注:八日。)”[6](P962)。据《廿二史朔闰表》[10](P136),绍兴二十年五月丙子朔,八日为癸未,而非“己丑”。又,《系年要录》适载进呈《中兴圣统》事于绍兴二十年五月癸未[11](P5114),故《玉海》“己丑”误。
  二是字误。《宋志》所订他书字误分别有:一、错字。如《宋志》载真宗封禅时 ,以回马岭至天门路峻绝,人给攀援横板,其“长三尺许”[1](P2531-2532),而《通考》则载为“长二尺许”[2](P770)。检《宋朝事实》[12](P188-189)、《辑稿》[3](P859)均载“长三尺许”,故《通考》“长二尺许”之“二”当为“三”误。二、脱字。如《辑稿》载祭祆祠、城隍所用礼料为“羊,八笾,八豆”[3](P736),而《宋志》则载祆祠、城隍所用礼料为“羊一,八笾,八豆”[1](P2501),是知《辑稿》脱“一”字。三、衍字。如《续宋编年资治通鉴》载傅伯寿言武成王从祀,“在晋则谢安石、祖逖”[13](P89-90),而《宋志》则载武成王从祀“在晋则谢安、祖逖”[1](P2558)。显然,《续宋编年资治通鉴》谢安之后衍“石”字。四、倒字。如《宋志》载真宗神御殿名为“信武”[1](P2620),《玉海》则载为“武信”[6](P2949)。检《宋朝事实》[12](P99)、《通考》[2](P847)所载真宗神御殿名与《宋志》同,故知《玉海》“武信”当为“信武”之倒。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