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一  .  一九二一&#8(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蔡波 发表于:2011-10-28 11:50  点击:
【关健词】amp,#8201,一,.,一九,三,九二,一一,
与其相比,共产党于长征途中就率先发布抗日宣言,提出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主张,此举表现出共产党更多的血性、更多的担当、更宽广的胸襟,从而赢得了更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共

  与其相比,共产党于长征途中就率先发布抗日宣言,提出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主张,此举表现出共产党更多的血性、更多的担当、更宽广的胸襟,从而赢得了更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共产党治下的延安成为大批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投奔的“圣地”,共产党成为抗战胜利的期冀所在。孙中山推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由此,如果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个时期来分析,我们看到:首先在气势和政策上国民党就输定了。
  力量对比在一种潜伏不明的进程中悄然变化着,当局者往往迷惑于局势和事态的更变,为发生于其预想外的结局而震惊、痛心,其实历史机遇曾同样公平地摆在对手面前,只是后来的失败者当场失去了它,从因自大而疏忽的手指尖,从翻手云覆手雨的机关算尽中。从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年博弈的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就是一个不容小视的转捩点,由此开始了两党力量(软实力、硬实力)对比偏向共产党一方的变化,无怪乎当时睿智之士不由惊叹:历史的天平开始倾斜了!
  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给予中国政治和军事格局的变化以极大的影响,不亚于19世纪90年代的那次中日之战。一个处于明显弱势的力量,从边远落后农村的稀疏几点,迅速扩大为若干个大点,完成了对城市的包围,最后不仅占领了城市而且统治了整个大陆,在一场并不精彩的内战中打败了曾经强大的对手、几乎致自己于死地的敌手。我们看到了一个庞然大物的砰然倒地,也看到了一个新生者的成长壮大最终取胜,也许更应当看到两者之间的力量的相互纠结和此消彼长。我们在他们的博弈中看到了历史机遇的作用,双方在民心、民智、民力的争取和丢弃上所表演的剧目。而我们最应该记取的是,一个没有能力对付危机、掌控局面、挽救民生的政党和政府是注定要失败的、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不管它曾多么强势,建立过怎样的功业,多么雄心勃勃、如何宏图大志。我们今天审视国共两党当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政治博弈,分析他们如何对待历史机遇、他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如何变化,以及如何上演成王败寇的一幕幕戏剧,不会不感到在诸多事件的背后那种历史的张力和惯性。
  回首历史,我们不禁唏嘘,那些特定时空中发生的“前朝往事”带来如此多的教训和借鉴,如果我们对此视而不见,或只是当做饭后茶余的传奇故事,我们无疑会失去很多,那只能怪我们这些无用后辈的庸常少智了……
  
  注释:
  [1]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雄、俞新天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2]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
  [3]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