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剧变:违背历史规律的结局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郑异凡 发表于:2011-11-04 10:40  点击:
【关健词】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科学苏联剧变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重视历史科学,对许多历史事件做过精辟的评述,对我们今天研究苏联剧变很有启发。历史是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的,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不会灭亡的。虽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跳越阶段,但所缺的必要条件必须补上。政党

作者郑异凡,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俄罗斯研究中心顾问。(北京:100032)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重视历史这门学科,对所遇到的历史现象做过深刻的研究,对某些历史问题提出过富有启发性的解释。他们尤其关注欧洲历史的发展,对这里发生的每一个重大事件都能够立即根据所掌握的丰富资料,对事件作出及时、精湛、透彻的分析,给后人留下许多不朽的名篇,如《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等等。
  苏联兴亡的原因是一个世纪性的问题,很可惜,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能够活到现在,不能直接告诉我们这一问题的答案,不过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他们对某些现象的论述,对我们还是大有教益的。本文提出迄今没有引起注意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论述,我们也许会从中得到某种启示。一个由列宁首创的社会主义苏联,一个口口声声要建立社会主义,甚至据说已经开始共产主义建设的苏联,一个千百万群众曾经为之献身奋斗的国家,为什么最终垮台、解体,而达不到自己的目标?
  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跳越阶段
  马克思有一个著名的唯物主义论点:“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1 ]
  1917年普列汉诺夫反对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主张,依据的就是马克思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论点,认为俄国缺乏社会主义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当时列宁采取避而不谈的办法,没有直接回应普列汉诺夫等人的指责,恐怕也难以回应,而是采取干起来再说的做法,直接去夺取政权。夺得政权后,布尔什维克党在三年时间里实行军事共产主义,搞直接过渡走了一个巨大的弯路,对此列宁做了深刻的反省。1923年初,列宁病中翻阅苏汉诺夫的《革命札记》,承认了俄国的发展水平不够,缺乏社会主义的必要物质前提。然而对列宁来说,既然政权已经到手,自然不能倒退回去,他找到的为苏维埃政权存在辩护的说法是:历史发展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在俄国可以先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政权的力量发展生产,为社会主义创造必要的物质前提。
  这是列宁的创新,不失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不过有一个前提,这就是执政的共产党及其领袖不忘社会主义需要具备必要的物资前提,把发展生产,创造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放在第一位。列宁是经过军事共产主义的错误实践之后领悟到这一点的。很可惜,布尔什维克党的多数领导人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不懂得或者不愿意利用政权的力量去扎扎实实地发展经济,却千方百计地走捷径,企图用改变生产关系这种简单的办法来“建设”社会主义。
  20世纪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世纪,除了被正式列入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外,亚非拉还有不少国家在国名上冠以社会主义的字样。不幸的是,世界上搞社会主义的基本上都是较为落后的国家,只有少数国家如捷克曾是发达国家,奇怪的是即使这样的发达国家,“社会主义”也能把它变成落后国家。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又急于求成,就不得不借助于暴力来改变生产关系。苏联借助暴力消灭了“富农”和私商、把农民赶进集体农庄之后,从生产关系上说,国内就不再存在剥削阶级了。于是斯大林在1936年迫不及待地宣布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而这时候苏联离1932—1933年饿死数以百万计饥民的大饥荒仅仅三年,人们仅仅有饭吃而已。斯大林的大规模镇压,波尔布特的血腥杀戮都是以社会主义的名义实施的疯狂暴行。但是凭借暴力是进不了社会主义的,相反,只会把整个社会拉回到黑暗的中世纪。恩格斯说过,暴力是新社会的助产婆,但孩子并不是助产婆自己能够生产的,暴力本身产生不了社会主义!苏联的经济当然有所发展,但是长期以来重点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仅仅这两个部门的发展是进不了社会主义,更进不了共产主义的。人们迷信暴力,借助暴力夺取政权成功之后,又企图借助于暴力跳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于是在苏联就有了名目繁多的有关社会主义的说法,如“一国社会主义”、“建成社会主义”、“发达社会主义”、“发达社会主义的起点”、“20年进入共产主义”等等。说到底,都是想以改变生产关系的办法来实现发展阶段的跳跃。
  整个20世纪的历史并没有能够证实资本主义的全部生产力的潜能已经发挥完了,资本主义在垂死挣扎,只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曾经到处点火,甚至出钱出人在一些国家直接组织工人暴动,试图推翻西方资本主义的统治,但都无功而返。落后国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由于各种条件的凑合,虽然能够取得政权,但应当承认,这个政权是早产儿,必须细心呵护。采取跳跃,甚至“大跃进”(这是苏联30年代的用语,而不是中国的发明)的办法超越阶段,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在20年代,布哈林曾经提出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型的社会主义”、“亚细亚形式的社会主义”,其目的就是想遏制一下急躁冒进的超越阶段的企图,坚持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道路。
  预期目标与最终结局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关于历史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们所预期的东西很少如愿以偿,许多预期的目的在大多数场合都互相干扰,彼此冲突,或者是这些目的本身一开始就是实行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实行的手段的。“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后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这样,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的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我们已经看到,在历史上活动的许多单个愿望在大多数场合下所得到的完全不是预期的后果,往往是恰好相反的结果,因而它们的动机对全部结果来说同样只有从属的意义。”
恩格斯就此进一步提问:“在这些动机背后隐藏着的又是什么样的动力?在行动者头脑中以这些动机的形式出现的历史原因又是什么?”他回答说:“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觉地——历史人物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问题涉及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民族,并且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花,而是持久的、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探讨促使群众行动起来的动因,这是能够引导我们去探索那些在整个历史中,以及个别时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的唯一途径。[2 ]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