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艺术设计教育国际化应对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贾燕 刘宁 发表于:2015-04-13 11:20  点击:
【关健词】河北 艺术设计 教育 国际化 人才培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希望,而有希望的国家一定是在不断创新的。如何在吸收引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结合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及文化特色的基础之上,创造出适合我国现有国情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达到甚至赶超西方的设计水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们下一步应当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引言
  教育千百年来在社会活动中都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它是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的一项重要的事业。艺术设计教育不但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文化艺术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领悟的过程。它强调的是旅途而不是终点,在这一点上我国落后于西方艺术设计教育很多,因而有很多学者去西方学习考察,为的是博览世界艺术史,放开眼界,把更加新鲜的艺术血液用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艺术创作。
  一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体制是20世纪50年代参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半个世纪过去了,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观念已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当然也包括了艺术教育理念的变化。我们没有培养出大师,这其中艺术设计教育本身是要负相当责任的。为了适应新的艺术格局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早已调整了原有旧的模式,主要表现在由重视基本功和技法的训练转向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但是我国的艺术教育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思路,即重基本功而轻创造力,重视专业化而忽略综合能力,大多数院校的艺术教育依然以艺术技法为主。只要教育模式有益于我们的社会和时代发展,就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去包涵更多的教育形式。
  现代艺术设计形成于1850年以后的工业革命后期,到1980年以后因为电脑数码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历程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以上了。现代设计教育在西方最早开始于视觉艺术,也就是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传统工艺品的设计是最早与设计相关的艺术教育,主要包括染织、陶瓷、首饰设计等行业,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工业设计、影视设计等都是后来才出现的,又有娱乐设计、界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电脑艺术等多门学科发展出来。中西方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现代艺术设计出现后教育方式的改变跟时代背景和体制都有着很大的关系。西方的设计创作在一步步地解放,吸纳了优秀的东方艺术精神,逐步发展出更加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教育方法。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就是逐步引进了西方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西方设计教育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而我国的设计教育工作者也致力于向西方学习,汲取他们艺术设计教育的优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需要极大的努力和时间。
  二、 规范艺术设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步伐
  整体性观念和思维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的艺术设计教育所应该重视的。我国加入WTO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因此教育领域的全球竞争更为激烈,我们应从全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竞争的全局观念,来部署艺术设计教育。树立全球竞争意识,把世界看作一个地球村,在学习西方勇于挑战,富于创新的进取精神的同时,继承和拓展东方地域中特有的文化和精神的角度设计我国艺术教育的未来模式,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精神。突破传统院校中艺术教育体系理论框架,以上述两方面为基本出发点,在专业学科不断分化组合的前提下,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突破艺术设计教育单一学科的局限性,由教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带动起教学体系的整体改革,进行不同学科的交叉整合探索,使艺术院校在教学、管理、服务、科研等方面交叉整合,由自发发展上升到自觉发展的新高度。西方的设计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作能力,没有固定的课程模式,有很大的自由度,课堂里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空间,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并不在乎最后的作品如何,因为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权威,当代艺术是没有标准的,他们整天开讨论会,通过辩论,设法通过协商达成共识,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仅在设计领域,在其他学术领域中也会具有比较突出的发展。所以有些人说,西方现代纯艺术教育不出艺术家,但出其他学科的人才。没有个人风格的作品是无法让人记住的,而个人风格又绝非模仿能达到,而是靠自由创作的空间、艺术土壤的培育和设计师自身的经历与灵感等众多因素综合而成。
  三、 结论
  科学化的艺术和艺术化的科学有利于促进科学的发展,又通过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工商业和军事的发展,由此能带来国家的强大。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的重要性,也在不断从西方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设计院校将担当起风险经营的角色,将知识、创新、经营相互连接起来。艺术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让它成为全部。扩大艺术设计教育的价值内涵,适应学生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并且丰富和活跃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金泽勋.二十一世纪设计教育之展望[J].装饰,2000(3).
  [3]Arthur D. Efland . 邢莉, 常宁生,译.西方艺术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