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堂中如何融入专业元素初探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徐丹霞 发表于:2015-04-09 11:58  点击:
【关健词】高职英语课堂 专业元素 职业素养
【摘 要】我国高职英语课堂以教授语言知识点为主,缺乏与专业的融合,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笔者以建筑工程专业的高职英语课堂为例,从模拟职业场景,编写校本教材,加强师资建设三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融入专业元素。

       一、引言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 公共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授课范围涉及全院各个专业,学生面广,但是其教学状况和学科建设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且有边缘化的趋势。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与职业特点以及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需求方面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是课程设置基本还是传统的学科课程设置的思路, 缺乏专业的融入,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无法满足学生对专业发展和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
  二、高职英语课堂与学生专业发展
  教育部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该文件还建议把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英语阶段的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笔者曾在所在高职院校毕业生中做过的一次专项调查显示:有70%的人认为学好英语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非兴趣;有80%的人认为, 在校期间英语课堂内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应用脱节。 从这项调查反映大多数人学习英语是为了日后的工作和生活的直接需求, 是从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 结合职业需求, 最大效益地去谋得个人的进步和发展。因此, 高职英语教育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客观理性地认识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融入专业元素,让英语课堂内所学能有效地用于工作实际。
  姜大源教授在总结世界职业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后认为, 工作过程是职业教育课程实践与理论整合的路径,手段和结构。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因此,高职英语课程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要与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挂钩。高职院校应该针对各个专业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体现学生未来职业特色,培养出具有英语应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三、以本院建筑工程专业为例,高职英语课融入专业元素的构建
  笔者所任教的建筑工程专业主要为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随着建筑行业参与国际竞争, 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日常交流的普通英语, 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技能。为了更好地培养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英语职业技能, 笔者与建筑类学科建设者充分研讨,并对建筑行业企业详细调研, 分析总结了建筑类各专业对应的岗位群需掌握的技能与素养, 确定建筑专业的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和就业需求,着重训练建筑行业典型工作场景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1.模拟职业场景, 课堂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
  与专业课程相比, 高职英语课一直注重课堂语言教学,而忽略了实训环节。为了实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所学的建筑工程专业紧密接轨, 切实增强学生在真实职业场景中娴熟应用英语的能力, 高职英语课堂可采取仿真模拟职业场景, 构建英语现场实训课程体系, 减少理论课时。鉴于此, 笔者所担任教学任务的班级,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学生就业后面临的职业场景, 将英语课堂设置成以下几个模块:建筑工程合同、 建筑施工图、 建筑施工场景会话、 建筑文献英文摘要撰写、 建筑工程推广介绍。一个单元的训练即是一个工作流程。 例如,建筑工程推广介绍模块中的一个工作场景“楼盘推广英语”,下设仿真工作流程“开发商介绍——接待客户——介绍楼盘和设计——推销——签售房合同”。再如,在建筑施工场景会话模块的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分组模拟对话,小组互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既定场景中进行恰当流利的英语交流。模拟职业场景, 增强了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活学活用。
  2. 编写校本教材, 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
  为了在教学内容上突出职业性与文化性的融合以及与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前景相结合, 笔者所在的教研室编写了建筑工程专业的高职英语校本教材。教材分上,下两册, 每册由十个单元组成,分别适用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一年级第一,第二学期。教材内容的选取主要注重体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密切相关,题材来源于建筑领域标杆性知名建筑的英文介绍与欣赏。纯正的英文配上精美的图片为学生娓娓道来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语言知识和职业素养。教材内容涉及建筑材料与设备, 建筑行业的历史发展、趋势以及前景,建筑设计风格和行业传奇人物,建筑行业法规政策与安全作业知识。学生最喜欢的单元是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的英文介绍与欣赏。在这里学生可以领略到悉尼歌剧院、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埃菲尔铁塔、中国的紫禁城、 武当山建筑群、 苏州古典园林、 丽江古城等。英语与专业知识全面融合,在阅读优雅英文介绍的同时,掌握了建筑材料与设备, 建筑风格与特点,以及每一处经典建筑所承载的人文轶事。
  为了体现本地特色,笔者在教材的编写中特别介绍了宁波博物馆。宁波博物馆整个设计以创新的理念, 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 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宁波历史博物馆的设计者王澍荣获了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Prize)。由此引出了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标题是“Pritzker Prize”。该课文用英文介绍了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历史以及地位,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围绕着普利兹克建筑奖,开启了下一个单元的当代世界建筑大师的介绍,引领学生到一个专业的殿堂,让学生领略建筑大师在经典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人格魅力,并受到熏陶。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化素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对本行业和专业的信心和热爱,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在高职英语课堂融入专业元素, 打造一支既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又懂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极为重要。然而高职英语教师大多毕业于英语教育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缺乏其他学科领域的专业实践知识和专业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单一。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融入专业元素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无法准确地用英语表达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和专业词汇, 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判断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无法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等。解决的方法主要有两点。首先教研室应按照各系各专业分为各个备课组,人员基本确定。其次,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每个备课组教师的专业能力。例如,教授建筑工程专业的英语教师需要具备与建筑学科带头人充分研讨, 实地调研企业, 分析出与建筑类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对毕业生英语技能与素质要求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建筑专业的基本学科背景,包括知名建筑物, 建筑流派,建筑风格特点, 建筑材料与设备,建筑行业的法规与政策信息,建筑行业的历史、现状以及前景,当然也需要掌握建筑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前景。教师需要调整心态,以学生的身份梳理一遍相关的学科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请相关的专业教师做专题讲座引导,也可以把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安排在同一个教研室,互相交流,共同教研。英语教师只有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将专业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堂,培养出的学生在职场上才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