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在汶川地震捐赠中的困境及成因探析(3)

来源:未知 作者:付勇 发表于:2010-02-26 09:50  点击:
【关健词】汶川大地震;跨国企业;企业捐赠;善因营销;企业声誉;营销分析
今天,地震的影响渐行渐远,人们恢复了正常 的生活与工作秩序,但国际铁公鸡排行榜及其 引发的网络舆论,带给国人和跨国企业们的影响 却挥之不去,跨国企业们的高大形象,在很多中国 人心目中已经产生动摇甚至塌陷

今天,地震的影响渐行渐远,人们恢复了正常 的生活与工作秩序,但“国际铁公鸡排行榜”及其 引发的网络舆论,带给国人和跨国企业们的影响 却挥之不去,跨国企业们的高大形象,在很多中国 人心目中已经产生动摇甚至塌陷,而这一切都起 因于跨国企业们对捐赠和善因营销的管理不善。
三、汶川地震中跨国企业捐赠的营销分析 跨国企业的公共形象是决定其在东道国成败
的关键因素之一。与东道国公众之间建立令人满
意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社会形象和 品牌声誉,是跨国企业营销决策中最重要目标。 而慈善捐赠是衡量和影响跨国企业公共形象和品 牌声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大地震捐赠 活动中,很多跨国企业因选择不当被列入“国际铁 公鸡排行榜”,被人们口诛笔伐甚至被抵制。跨国 企业在这次地震捐赠中出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 因引起的?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见仁见智的探 讨和分析。我们认为,从营销管理角度分析,跨国 企业地震捐赠未能被公众认可的原因可概括为两 方面:一是表象层因素,二是内核层因素。
(一)表象层因素 表象层因素是指容易识别和发现的因素,是
事实性知识。跨国企业地震捐赠失利的表象层因
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跨国企业自身的因素;公众 因素;中国企业因素。
1.跨国企业自身因素
跨国企业在地震捐赠和善因营销中表现不 佳,与其自身特点相关。主要表现有以下多个方 面:
第一,表现在捐赠理念上,跨国企业一般是救 穷不救急,他们认为,救急应由政府来承担。当 然,跨国企业一般都准备有一笔较少应急资金,灾 难发生后第一时间他们可以动用这笔资金。此次 地震捐赠,诺基亚、百胜餐饮集团、IBM等企业第一笔捐款均来自应急预算。在这种理念指导下,
跨国企业地震发生后的初次捐赠额度较小,引起 中国公众不满。
第二,表现在捐赠规划和制度上,跨国企业拥
有完备的捐赠慈善制度和文化,不过正是这些成 熟的制度和体系,使得在灾害发生的短期内,企业 无法做出更大的动作,因为更多的捐赠要根据灾 情严重性,向总部继续申请,而这需要时间来完成 相应的程序。
第三,表现在捐赠额评估上。很多跨国企业首 次捐款数额多参照以往捐款,没有对灾情和公众 期待做出正确评估。
第四,表现在捐赠时机上。地震灾害属于紧急
事件,要求企业做出快速反应和决策,但跨国企业 普遍反应迟缓,让中国人觉得跨国企业缺少人性 和道义。
第五,表现在捐赠的传播上,很多跨国企业对 初期的捐赠几乎放弃了传播。在西方国家,如果 一家企业在灾难发生后宣布自己捐款,并公开捐 赠额度,会被认为是通过灾难谋利。5月12日从 应急资金中拿出100万用于捐款时,在宝洁内部 为捐款是否要向媒体公布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一些高层认为,企业慈善行为不应在这个时候公 布,这会让人怀疑善举的动机。[6】没有传播也就无 法让公众了解跨国企业的捐赠行为,让公众产生 了跨国企业是“铁公鸡”的印象。虽然后来他们都 将捐款情况放在了自己中文网站的首页上,迅速 更新,位置醒目,但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印象并未 能真正消除。
2.公众因素
这里的公众包括社会公共大众、顾客、企业职 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社区、股东和供应 链上的成员等)。从善因营销的角度讲,公众是企 业营销针对的对象,要使企业的慈善捐赠得到公 众的认可和拥戴,必须深入研究公众对企业捐赠 的期待和价值判断。跨国企业在这次地震捐赠中 被千夫所指,从根本上讲是因未能较好适应公众 的价值观和期待引发。这种未能适应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
第一,未能适应中国文化中的义利观。在中 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从来都占据着主流位置。 孟子主张,在“义”与“利”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 下,应“舍生而取义”,置利于不顾,这种思想已经 形成国人的一种根本的价值判断。每当自然灾害
发生和社会动荡时,人们总是从心里呼唤那些义
字当头、敢于舍生取义的英雄出现以力挽狂澜。 重义轻利成为中国人判断是否英雄好汉的重要标 准,也成为中国人对社会精英和英雄的期待,成为 评判企业公共形象的高标准。但在这次地震捐赠 中,作为中国人心目中社会责任标杆和企业精英 的跨国企业,却未能表现出重义轻利,捐赠初期的 迟缓和小气让国人产生被骗心理而大为不满并形 成众怒。
第二,未能适应中国公众对跨国企业应承担 的社会责任的期待。跨国企业将社会责任意识传 播到中国,并在公众中树立了高大的企业公民形 象。企业形象和名望越大,公众的期望越大,相应 的社会责任也越大。当地震发生后,公众当然期 望心目中优秀的跨国企业能振臂一呼,在捐赠中 先人一步,然而,他们失望并愤怒了。另外,在中 国,跨国企业的管理理念、品牌价值、商业模式等 等都常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较大的规模、较 强的市场地位和在消费者中较强的影响力,意味 着强大的盈利能力,这些都被社会公众所高度关 注。一个经常在社会公众视野中出现的企业,一 个能力强大的企业,会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公 众支持,公众也会对其有更高期待。这种期待要 求跨国企业去做更多的工作和履行更多的责任。 但地震发生后,公众期待的跨国企业的慷慨赈灾 行为并未出现,这让公众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 不满。(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