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区域差异、特色彰显与路径选择(2)

来源:nylw.net 作者:周明生 发表于:2015-01-22 17:58  点击:
【关健词】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苏南;苏北;新型城镇化;区域特色;科学
1.6 两手并用的城镇化发展新体制 前段时期的城镇化在其推进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城乡分割、产城分离和城镇布局比较凌乱、分散等弊端。新型城镇化必须有效发挥政府的规划、协调、监督等职能,自觉引导大中小城市

  1.6 “两手并用”的城镇化发展新体制
  前段时期的城镇化在其推进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城乡分割、产城分离和城镇布局比较凌乱、分散等弊端。新型城镇化必须有效发挥政府的规划、协调、监督等职能,自觉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努力实现整体布局的优化。同时,通过体制创新,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在城镇和城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有机结合,政府和市场“两手并用”③。
  2 各自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新型城镇化的区域特色
  新型城镇化有着六方面的新标志,问题在于,这些共同的新标志在不同区域又应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即是说新型城镇化应有区域性特色。而就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而言,这种区域性特色归根结底来自于不同区域各自发展的特定阶段性。
  从苏南、苏北的情形看,发达的苏南地区已处于工业化的后期,而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刚刚进入工业化的中期。苏南、苏北发展的不同阶段性特征即内涵着各自新型城镇化的鲜明特色。
  2.1 驱动因素阶段性特征与新型城镇化的区域特色
  从经济发展驱动因素的角度看,江苏发达的苏南地区在经历迈克尔·波特经济发展四阶段中的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加速转变以后,目前已处于偏重创新驱动时期,而欠发达的苏北地区经历了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的加速转变,目前则处于偏重投资驱动时期。再参照罗斯托划分法,苏南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早已完成,并具备了新的主导产业形成且不断发展、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及服务业加速转移、人口持续向城市集中、对耐用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大幅增长等条件,总体上处于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向高额消费阶段加速转变时期,显然也亟需通过更多的创新来推动发展;对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来说,不仅具备了生产性投资率提高、主导产业部门确立等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而且经济发展呈现加速态势,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制度改革得到深化,标志着起飞前的准备阶段已基本完成,正在向起飞阶段加速推进,显然也亟需通过更多投资来推动发展。
  进一步看,苏南地区主要以创新驱动发展,意味着实现大规模投资扩张的时期已经过去。经济发展应是“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因而需要更多地集聚创新要素,主要是技术、知识等要素;苏北地区主要以投资驱动发展,意味着目前仍需要依靠大规模的投资扩张,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把蛋糕做大。经济发展应是“快”字当头,快中求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因而需要更多地集聚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等要素。
  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标志之一是要素从大城市大量返流到农村城镇,但从大城市更多地返流什么样的要素到农村城镇,不同地区则由于上述各自的阶段性特征而有差别:在苏南地区,与集聚创新要素驱动发展需求相适应,应从大城市更多地返流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到城镇;在苏北地区,与集聚生产要素驱动发展需要相适应,则应从大城市更多地返流资本等生产要素到城镇。
  当然,发达的苏南地区更多地从大城市返流到城镇的创新要素也是生产要素,只不过它是更高级一些的生产要素。在欠发达的苏北地区,也要力争从大城市尽可能多些返流这样的更高级的生产要素即创新要素到城镇,以为加快过渡到创新驱动阶段创造条件。不过在目前阶段,受客观条件所限,苏北地区从大城市争取到的这样的创新要素还不可能很多,还不可能在返流到城镇的生产要素中占主体。
  大量要素尤其是制造业等工业生产要素将从大城市返流到农村城镇,是与“逆城市化”相伴随的新时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规律的客观反映,这对于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的苏北等欠发达地区来说更是又一个绝好的机遇,利用好这个机遇将会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所以,欠发达地区更应当主动作为,从改善软硬条件着手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有选择地让资本等生产要素以及部分创新要素源源不断地涌入进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2 产城关系阶段性特征与新型城镇化的区域特色
  从产城关系的角度看,根据诺瑟姆曲线理论分析,发达地区苏南已进入与工业化后期相适应的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而欠发达地区苏北正处于与工业化中期相适应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美国城市地理学家雷·诺瑟姆(Ray.M.Nortnam)于1975年将城市化过程与工业化进程相对应,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加速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工业化初期,主导产业是轻纺工业,城市发展缓慢,城市化率低于30%;第二阶段,工业化中期或扩张期,主导产业是钢铁、化工、机械、汽车、耐用消费品等重化工业,城市化率高于30%,并较快地向70%攀升,这时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第三阶段,工业化后期或成熟期,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成为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此时城市化率高于70%,但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放缓甚至停滞,城市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远离城市的农村和小城镇,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在诺瑟姆曲线上,苏南以其73.5%(2013年)的城市化率以及第三产业的相当程度发展④、城市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工业企业迁离市区等特征,表明其已进入城市化第三阶段即与工业化后期相对应的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而苏北以其56.1%(2013年)的城市化率以及工业较快扩张且重化工业比重逐步提高等特征,表明其正处于城市化第二阶段即与工业化中期相对应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再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志“四化同步”来看,它体现的实际上就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产城关系。就这当中所要求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良性互动的产城关系而言,其具体表现形式又因苏南与苏北在产城对应关系方面的阶段性差别而有不同:在发达的苏南地区,现阶段主要是以工业化推动城市现代化,实现工业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和良性互动;在欠发达的苏北地区,现阶段则主要是以工业化推动农村城镇化,实现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和良性互动。就是说,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第三阶段的苏南地区,由于城市发展已有较好基础,另一方面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仍有存在,理应顺乎“逆城市化”的趋向,因势利导,加快推进一般工业企业从大城市剥离、向郊外和农村城镇布局的进程,着力以新型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而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第二阶段的苏北地区,由于城市化率相对较低,城镇发展明显滞后,理应实现工业布局由乡村向城市和小城镇的高度集中(表现形式是向城市或小城镇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以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带动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着力以新型工业化提升农村城镇化的水平。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