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区域差异、特色彰显与路径选择(4)

来源:nylw.net 作者:周明生 发表于:2015-01-22 17:58  点击:
【关健词】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苏南;苏北;新型城镇化;区域特色;科学
3 具有区域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差异性路径 3.1 要素流向与产业支撑 产业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和重要依托,而产业发展又依靠要素供给。发达的苏南地区新型城镇化要更多地集聚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包括更多地吸纳

  3 具有区域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差异性路径
  3.1 要素流向与产业支撑
  产业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和重要依托,而产业发展又依靠要素供给。发达的苏南地区新型城镇化要更多地集聚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包括更多地吸纳从大城市返流的创新要素,欠发达的苏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则要更多地集聚资本等生产要素,包括更多地吸纳从大城市返流的生产要素,但这些吸纳和集聚的要素主要流向哪里?这又须从苏南、苏北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作具体分析。
  根据对三次产业的相关统计分析,苏南地区农业在三次产业中比重很小,2000年时不到6%,苏北地区农业比重较大,2000年高达近30%,其后持续大幅下降。从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比重来看,2005年前苏南、苏北都呈明显上升趋势,2005年苏南达到峰值60.45%,此后苏南第二产业比重则不断下降,2013年降为50.32%,而苏北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2013年达46.91%。从第三产业占比来看,苏南和苏北地区均出现了持续的提高⑥。这说明,苏南地区尽管仍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但正在向第三产业主导的方向调整,而苏北则在朝着进一步发展第二产业的方向变化,目前距离苏南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比的峰值(60.45%)尚有不小的空间。按照胡佛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苏南地区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向服务业输出阶段加速转变时期,而苏北则处于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向工业化阶段迈进时期。由此就决定了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都要重视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各自又应有不同的着力点:苏南地区要从以往的“工业立市”迅速转向“工业立市、三产兴市”,并进而转向“三产立市”,果断实施“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努力破解服务业发展难题;苏北地区则应继续以工业化为主攻方向,坚定实施“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努力破解奠定工业化基础方面的难题,同时扎扎实实地向着“三、二、一”方向努力。
  与此相适应,在政府政策方面,苏南地区政府产业政策的取向应是鼓励保留和再建高科技含量及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同时更多地引导和鼓励企业投身于服务业领域,特别是促进与制造业相关联的生产性和商业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苏北地区而言,政府产业政策取向则应首先更多地鼓励第二产业加速发展,更好更快地补上工业发展不足这一课。
  由此,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从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和发达国家集聚来的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应主要流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集聚来的资本等一般生产要素,应主要流向第二产业,促进第二产业的崛起,大幅度提升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中的比重,加速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同时,欠发达地区也要重视将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吸收来的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运用于第二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以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实现资源初加工工业向资源深加工工业的转变,显著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在此过程中,欠发达地区的上述要素流向还应努力体现两个方面:
  一是体现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紧密结合和良性互动。新型城镇化所要求的“四化同步”,包含着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以及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发展农业与发展工业是一对辩证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发展工业提供的技术和税收等可以有力支持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又强劲推进工业化的进程。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拉长、增粗了农业产业链,就为工业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所以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实为同一进程 ,将相当于一部分要素投入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某种意义上无异于投资工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这一举措有着深刻意义。许多欠发达地区例如苏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农业是传统优势产业,其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苏北地区主要农产品粮、油、棉产量均接近或超过全省产量的一半,其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显然可见。在苏北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有利于传统产业优势的传承与提升,有利于对农业本来就熟门熟路的农民的顺利进入和参与,有利于耕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农村收入的提高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互动并进。可见,像苏北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应更多地围绕农业发展工业,更多地围绕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工业化,更多地利用现代农业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就地、就近转移推进农村城镇化。这既是欠发达地区有别于发达地区的推进工业化的独特路径,也是欠发达地区不同于发达地区的实现农村城镇化的独特道路。

      二是体现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稳步提升。欠发达地区一般还远未像发达地区那样进入向服务业输出阶段加速转变的时期,所以在目前不宜提出发展服务业的过高目标,但同时又要因势利导,以必要的要素投入,积极稳步地促进其发展。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强力推进,将会对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大量需求,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将不断催生新的服务业。如今,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正在迅速崛起,这些也可视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服务业。因此,适应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循序渐进地发展形式多样的现代服务业,也是欠发达地区目前阶段的必然选择。同时,发达地区随着发展重心由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变和一般制造业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其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势必同时向欠发达地区延伸,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与发达地区竞争的压力,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谋求服务业发展之策。
  3.2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
  就欠发达地区而言,一方面要实现城乡发展的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实现城镇化的重点突破。如何才能使这样的双重目标得以有效实现,这就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2.1 以规划保证双重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