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教育引领学生的成长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尚顺忠 发表于:2015-09-08 11:50  点击:
【关健词】成长,学生,引领,艺术教育,用,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具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教育是感觉、感情与认知的教育,更是特殊技能的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其目的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在于:从艺术中学生可以得到有关我们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这些知识、观点、体验和意义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在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训练用眼、耳或肢体去感受和观察事物,使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了,但是对于地处湘西偏远山区的湖南省龙山县第五小学(以下简称“五小”)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谓任重而道远。由于地处偏远,不少学校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艺术课可上可不上,随便对待,简单应付。很多的家长和学生也认为:只有语文学、数学等才是主课,要好好学;音乐、美术等课是副课,没有必要好好学。长此以往,形成了不重视艺术教育的风气,造成大多数的学生缺乏艺术知识和技能,艺术素养低。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2008年9月五小刚建校时,我就提出了“优秀+特色”的发展目标。“优秀”指的是教学质量的优秀,“特色”指的是走艺术特色教育之路,使学生不仅会学乐学,还要会画会唱、能跑能跳,力争让每一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在国家未来的建设中发光发热。
  一、用艺术教育引领德育工作
  纵观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其最早被主观追求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功能。早在《左传》就有以“使民知神奸”来强调绘画的道德教化作用。这一重要思想被古代先贤们承袭下来并发扬光大。后汉王延寿认为其功能是“恶以诫世,善以示后”;南齐谢赫则要求绘画“明劝戒,著升沉”;唐代张彦远也明确提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诸如此类见解,在我国古代画论中屡见不鲜。近代,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影响深远,鲁迅先生更是深刻指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可见,艺术教育自古就有教人明真假、辨善恶、分美丑的教化作用。而五小的学生小的一般六七岁,大的也只有十二岁左右,他们很稚嫩,也很脆弱,既容易受到坏的影响,也容易接受好的熏陶。因此,我要求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老师,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要多用艺术教育形式来陶冶学生的品行道德。七年以来,学校德育处和各班班主任利用音乐、卡通、漫画、戏剧等艺术教育形式积极进行学生的品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1年5月,学校启动“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学校评选校园礼仪、励志、写作、艺术、体育、美丽心灵等明星,被评选出来的“校园之星”张榜公示。“群星”璀璨, “众星”闪耀。孩子们说:“追星不追喜羊羊,追星就追校园星;电影明星很遥远,校园之星最美丽。”“校园之星”的照片和事迹在操场四周展板展出,孩子们驻足围观,正能量在孩子们身上传递。
  2013年春季,五小成立了龙山县第一支学生管乐队,每周升旗仪式上由他们现场伴奏的国歌声震四方。506班黄X同学的家长在致学校的反馈意见中写道:“管乐队给予孩子们的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体现了团队合作的一种精神。现在这些独生子女在家中个个都是小皇帝,团队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让他们懂得个人力量固然重要,只有团队的合作才能达到气势恢宏的境界。感谢学校,感谢老师!”
  在2013年第三届校园艺术节上,情景剧《心灵渴望》表现了留守儿童希望在远方打工的父母回来的渴望,表现了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沉重和无奈,表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与帮助。台下观看的师生和家长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有几位家长忍不住发出了断断续续的哭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以艺术教育来引领德育工作,事半功倍,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了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了学生的道德品行。
  二、用艺术教育引领智育工作
  学校的智育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包括记忆、观察、分析、判断、想象、创造等方面。很多人尤其是家长,片面地认为只有语文学、数学等主课才能培养孩子的智力,而音乐、美术等课就是玩玩闹闹。他们常常很关心孩子的语文、数学成绩,甚至挤占音乐、美术等课的时间让孩子学语文、数学等课的内容,这是他们对艺术教育在孩子智育中的作用认识不够甚至完全不了解造成的。
  艺术和艺术教育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把学生的眼睛和耳朵的潜能予以唤醒、点燃、开发、发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起到启迪智慧,提高和发展创新思维的作用。
  其实,这就是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是否上升到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在看将来,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智慧发展是否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学生在感受艺术美的时候,得到美的启迪和享受,从而激发创造美、开拓新事物的美好愿望。无论是美术、音乐还是舞蹈、戏剧等艺术,都是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图景。这种认识是丰富想象和创造激情的,在人的脑海中可以更容易记忆,而且会更加深入和持久,这种激情和创造力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也许有人会觉得在这里把艺术教育对学生智育的引领促进作用说得太高、太宽了,其实,单单讲艺术教育在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学中的引领促进作用就不容忽视。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毫无疑问,学生是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主体,把艺术教育融入教学,教学过程就是充满美感的过程,它使学生处于一种极其自由和谐的状态而达到教学效果,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每一种能力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活力得到空前的激发。老舍先生写的《母鸡》一文,主要通过写母鸡的行为,表现了母鸡对小鸡的爱。王小艳老师在教授这一篇课文时,跟学生们一起把课文改写成了课本剧,给母鸡和小鸡赋予人的语言和思想。在改写课本剧和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但对知识学得透彻,还学得很快乐。杨XX同学的家长得知后高兴地说:“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能受到艺术熏陶,更提高了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真是太好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实践证明,把艺术教育融于课堂教学,能改变传统的僵死方法,代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必然会创造性地学,体验到自身力量的价值和兴趣,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