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长”和“短”不平衡现象及原因探析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杨学彬 发表于:2015-09-30 14:14  点击:
【关健词】长;短;不平衡现象
摘 要:“长”和“短”作为一对反义词,它们的使用频率并不相同,因此也就出现了二者的不平衡现象。语义场划分的二值倾向和多值倾向的交叉以及文化背景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了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1](P252)“长”和“短”是一对意义相反的反义词,由它们组成的短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二者的使用频率并不相同。《现代汉语词典》中由“长”组成的词共有86个,由“短”组成的词只有38个。由此可以说明,“长”的使用频率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短”。另外,“长”和“短”的词性也不完全相同,“长”可以是形容词和名词,而“短”可以是形容词、名词和动词。词性上的差别决定了二者的适用场合和对语言环境的选择性,因此也就会出现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一、 “长” 和 “短” 的不平衡现象
(一)“长”和“短”表示比较的不平衡现象
二者的词义赋予了他们蕴含比较的意义,日常生活中很自然地透露出比较的意思。进行比较,差别较大时一般说“长多了”,如:商店里这条红色的丝带比那条白色的长多了。指差距较小时,一般不说“不是特别短”,而要说不是“不是特别长”。虽然说“不长”是“短”的意思,却不能用“短”来代替。
(二)“长”和“短”在构词上的不平衡现象
1.词形对称,意义也对称
“长”和“短”词形对称,意义也对称指的是两词分别和同一个词素相组合,所构成的词在形式和意义上完全对称。这类词有很多,并且也十分典型。例如:
长腿/短腿
2.词形对称,意义上却不对称
这种情况指的是“长”和“短”在形式上对称,意义上却是不对称的现象。例如:
长夜/短夜
“长夜”表示漫长的黑夜,比喻黑暗的日子;“短夜”表示短暂的夜晚。
其实这类词在本义上是可以构成对称关系的,但是由于某个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的增加而使得意义上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
(三)日常交际活动中,“长”和“短”的不平衡现象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发现“长”和“短”这两个词的不平衡现象。例如在“~不~”的格式中,在不知道长度多少的情况下,一般都会体问:“长不长?”。回答时可以说“长,有两尺长”,也可以说“短,只有两尺”。只有在设想短或担心短的时候才会问“短不短”。回答时只能说“短”或“不短”。类似这样的词语还有“大小、好坏”等词语,在提问中一般都会问“大不大”“好不好””都倾向于好的一面。[2]
二、“长”和“短”出现不平衡现象的原因
(一)二元价值倾向的对立
汉语中的词都是处在一定的语义场中。语义场作为一个完整的语义系统体现了义位的关系及区别。任何语言都追求经济原则,汉语也不例外,为了交际的便利,在语义场的划分中也就出现了二值倾向,不但把外部世界中二元的,而且一些多元的甚至是无限的事物,都用二元语义场反映出来,如:“穷达”、“美丑”。[3](P146-147)“长”和“短”的对立也体现了这种二元价值倾向的对立。因此也就造成了它们使用时的不平衡现象。
“长”的附加义也是“长”和“短”出现不平衡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附加义不能被人直接所感知,属于语言表达的内容。义位附加义的表现者则是附加义存在的外壳、载体,它们都是形式的,可以发现的。[4](P143)“长”的附加义体现出情感和委婉的意义,如:毛主席与世长辞了。
(二)文化背景原因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文化背景,汉语的文化背景是中国文化,汉语反映和记录了汉族特定的文化风貌。汉语反义词地位不平衡现象是汉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对于各种思想、观念在语言中的积淀。[5]
在构词时,我们比较倾向于用“长”来表达好的方面,用“短”来表达不好的方面。例如我们用“长处”来指某个方面的优势或特长;而用“短处”来表达缺点或弱点这个意义。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文化心理因素对语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语言交流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说话人总想取得精确传递信息的效益时,尽量减少自己说话的付出。
常用的成分不加标志或采用短小的形式,显然是出于经济或省力的考虑,这就是常说的“齐夫定律”即“经济原因”。[6]其实简单来说,就是用最少得语言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用比较简单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这一原则也是导致“长”和“短”出现不平衡的原因。例如,在句式上,我们会问“那条丝带长吗?”“那条丝带有多长呢?”此处,这个“长”包含了“长”和“短”两个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当没有特指的、具体的语言环境时,我们没有必要先去比较长短在说出具体比较的结果,无论“长”还是“短”,我们都用“长”来代替。这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
总之,“长”和“短”这对反义词,无论是在使用范围还是使用频率上都不尽相同,鲜明的突出了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造成它们出现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仍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发现。深入研究“长”和“短”的不平衡现象,对我们今后的语言规划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郎咸雯.“高/低”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及其解释[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4]贾彦德.汉语语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赵平分,曹卫红.汉语反义词不平衡现象及文化阐释[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