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话文运动(13)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www.nylw.net) 作者:李春阳 发表于:2011-02-26 15:36  点击:
【关健词】白话文;文言文;国语运动;新文学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字运动
摆在中国面前的是,要么是彻底的国家主义或政治全能主义,即依靠中央政府已经控制了的权力资源,将已经分崩离析了的社会强行纳入秩序,从而使社会能在统一的强控制下,重新开始现代化资源的积累;要么借助已经被广

  “摆在中国面前的是,要么是彻底的国家主义或政治全能主义,即依靠中央政府已经控制了的权力资源,将已经分崩离析了的社会强行纳入秩序,从而使社会能在统一的强控制下,重新开始现代化资源的积累;要么借助已经被广泛动员起来的社会反叛力量——特别是利用作为中国社会主体的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彻底否定已经失效的秩序的合法性,通过对社会财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将中国带入社会主义方向”[85]。
  
  四、 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局限白话文运动不可能迅速彻底完成它的任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政府的公文、法律,报纸的新闻等等,仍用文言或半文言。在文学作品上取得“正宗”地位的白话文,也夹杂着脱离人民口语的文言腔。但从“五四”开始,白话文的推行,已成了时代的潮流,历史之必然。30年代又进而发起大众语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报纸、公文和法律都一律采用白话文。
  
  战争和前现代时期的政治,以消灭对手为己任。白话文运动的任务是取代文言,不仅成为正宗,而且要成为唯一合法的书面语。如若从单纯语言角度看,或说为了白话文自身的声誉与成长,其实不必如此。一切有利于白话文的资源,皆可以保存、学习和使用,为什么强调要消灭文言呢?原来白话文运动并不是如它字面说的那样,止于取得正宗地位,它是连自己也要消灭的,它是另一个更伟大的革命运动的第一步,拼音化文字是它最终的目的,这一点从开始就不曾掩饰过,不仅明确,而且也得到了多数读书人的支持。要顺利地实现拼音化,须先消灭文言,因为文言的单音词太多,大量音同字不同的单音词在拼音中无法区分,白话当中,或者复音词当中,仍然有音同字不同的词汇,只能到时候再说。汉字一定要被革命掉,所谓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道路[86]。1949年之后,文字改革机构派人专门研究越南、朝鲜的拼音化经验,一个正部级机构的职能部门,雇佣了大批官员和专家,在报纸上造舆论,说尽汉字的坏话,只因最高决策者的慎重才没有酿成毁灭汉字的文化灾难。1949年10月10日文字改革研究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白话文运动已经完成它第一阶段的任务,所谓“报纸、公文和法律都一律采用白话文”。第二阶段的目标就是拼音化了。推广普通话,用汉语拼音为汉字注音以及简化汉字,是其阶段性成果,是为拼音化而进行的准备。要谈历史局限的话,拼音化的目标,是最大的历史局限。这么一个荒唐的想法,曾经使我们举国皆狂。
  并不是没有有识之士,1908年章太炎在《国粹学报》上发表《驳中国改用万国新语说》,提出他反对改用拼音文字的五条理由:一是文化发达不发达与文字拼音不拼音没有关系;二是教育普及不普及与文字拼音不拼音没有关系;三是汉字与拼音文字各有优劣;四是汉语是单音节语,只能使用汉字;五是汉语方言分歧,要用拼音文字也不可能。简单明了的五条理由,不需要语言文字学的专业知识,也能理解,也能看出来问题,胡适之、陈独秀等人倡导白话文运动之时,太炎先生话音未落,拼音化的目标暂时藏在背后,其后,拉丁字方案和国语罗马字方案你争我夺,左冲右突;1935年12月蔡元培、鲁迅等六百八十八人签名的《我们对于新文字的意见》发表,半年后太炎先生病逝,汉字和汉语失去了它的守护者,四个月后鲁迅逝世,汉语的一位文体家猝然离去,郭沫若为鲁迅写的挽词竟然是“旷世名著推阿Q,毕生杰作尤拉化”。异族入侵,抗战爆发,新文字的实行被打断了。
  1985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仍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在改名的通知中,它的职责仍然包括“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这是把“拼音化”三个字藏起来的做法,但并没有否定。此之前,计算机汉字排版、输入技术已获得成功,从技术处理上再论汉字妨碍现代化已不能成立了。
  1986年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建议宣布废止“二简方案”。对于文改的态度是“文字改革必须稳步进行,不能急于求成;脱离实际超越历史条件的改革,是得不到大多数人支持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汉字仍然是国家的法定文字,还要继续发挥其作用”[87]。护照虽然延期了,但究竟还未获永久性的公民资格。一个国家对于自己的语言文字,采取这种态度,在世界历史中是罕见的。国家给予公民的,是总体上不完整的汉语教育,全体公民的书面表达力下降,是理所当然的后果。简化汉字的根本性伤害在于,为了某种政治的需求,力图降低全民族的文化追求和文化品格。“后”与“後”合并成一个汉字,“前后”“先后”“事后”“今后”本来有它自己的“後”字,为了少几个笔画,征用了古代王者之“后”,使帝王之尊充贱役之劳,满足了一时意识形态颠倒尊卑的冲动,给阅读典籍制造了麻烦,同时还把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弄得不伦不类。
  1994年10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成立,它的任务包括:推广普通话和普及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一步完善《汉语拼音方案》,并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它多功能的作用;中文信息处理的技术和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前途对语文的要求等。不再提拼音化汉字和文字改革,但也并未明确宣布放弃。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可以说,拼音化的阴影,至21世纪初才勉强摆脱。
  既然汉字不再是姑且一用即将淘汰之具,就应当给国民以完整的汉字、汉语教育,尤其是书面语,文言必须得到彻底的平反,白话文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汉语书面语才能逐步走上健康的轨道。以文言疗白话之积弊,以传统文化和思想资源解现代之困境,本文认为值得尝试。
  朱光潜写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一篇文章《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对于文言白话,具有适当的态度:“文言白话之争到于今似乎还没有终结,我做过十五年左右的文言文,二十年左右的白话文,就个人经验来说,究竟哪一种比较好呢?把成见撇开,我可以说,文言和白话的分别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大。第一就写作的难易说,文章要做得好都很难,白话也并不比文言容易。第二,就流弊说,文言固然可以空洞俗滥板滞,白话也并非天生地可以免除这些毛病。第三,就表现力说,白话和文言各有所长,如果要写得简练,有含蓄,富于伸缩性,宜于用文言;如果要写得生动、直率,切合于现实生活,宜于用白话。这只是大体说,重要的关键在作者的技巧,两种不同的工具在有能力的作者的手里都运用自如。我并没有发现某种思想和感情只有文言可表现,或者只有白话可表现。第四,就写作技巧说,好文章的条件都是一样,第一要有话说,第二要把话说得好。思想条理必须清楚,情致必须真切,境界必须新鲜,文字必须表现得恰倒好处,谨严而生动,简朴不至枯涩,高华不至浮杂。文言文要好须如此,白话文要好也还须如此。话虽如此说,我大体上比较爱写白话。原因很简单,语文的重要功用是传达,传达是作者与读者中间的交际,必须作者说得痛快,读者听得痛快,传达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为作者着想,文言和白话的分别固然不大;为读者着想,白话却远比文言方便。不过这里我要补充一句:白话的定义很难下,如果它指大多数人日常所用的语言,它的字和词都太贫乏,绝不够用。较好的白话文都不免要在文言里面借字借词,与日常流行的话语究竟有别。这就是说,白话没有和文言严密分家的可能。本来语文都有历史的赓续性,字与词有部分的新陈代谢,绝无全部的死亡。提倡白话文的人们喜欢说文言是死的,白话是活的。我以为这话语病很大,它使一般青年读者们误信只要会说话就会做文章,对于文字可以不研究,对于旧书可以一概不读,这是为白话文作茧自缚。白话文必须继承文言的遗产,才可以丰富,才可以着土生根。”[88]注释: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