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话文运动(14)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www.nylw.net) 作者:李春阳 发表于:2011-02-26 15:36  点击:
【关健词】白话文;文言文;国语运动;新文学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字运动
[1][8]《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第13 、13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2]《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4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参见吕叔湘:《文言和白话》,载《国文杂志》1944年第

  [1][8]《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第13 、13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2]《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4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参见吕叔湘:《文言和白话》,载《国文杂志》1944年第3卷第1号。
  [4]参见徐通锵:《汉语结构的基本原理——字本位和语言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参见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载蔡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1卷)第416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台静农认为:“中国语言与文字分离,并不是单纯的时间因素,而文字本身实是最大的因素。”参见台静农:《龙坡论学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朱德熙认为:“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一直相当大。在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以前,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实际上是古今语的区别。以唐宋时代为例,当时人口里说的是白话,笔下写的是文言,即是以先秦诸子和《左传》 《史记》等广泛传诵的名篇为范本的古文文体。这种情形往上大概可以推到两汉时期。往下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叶。”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第132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9]王 力:《古代汉语》绪论,[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10]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第34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黄遵宪全集》(下卷)第1420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12]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载张枏、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第38 页,[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
  [13]参见袁进:《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此书第二章以27页篇幅论述“西方传教士的努力”,作者认为:“根据我的研究,欧化白话文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一个漫长的时段,到五四时期,它至少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这些欧化白话文由传教士郭实腊、马礼逊等人翻译、创作而成。
  [14]参见吴齐仁:《章太炎的白话文》,[上海]泰东图书局1921年版。
  [15]木山英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孙歌译,载《学人》(第十辑)第242-243页,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16][17]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张枏、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上册)第39、42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
  [18]陈荣衮:《论报章亦改用浅说》,载谭彼岸:《晚清白话文运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9]胡适:《四十自述》,[长沙]岳麓书社1998年版。
  [20]参见《胡适日记》,转引自何九盈:《汉语三论》第26页,[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高玉认为梁启超是失败的,“根本上不得要领”,因为“新思想必须有新语言,梁启超总是把西方的术语、概念、范畴以中国古代语言体系,以中国的思维方式,用古代的话语和思维方式来表达,自然是‘旧皮囊装新酒’,不伦不类”。参见高玉:《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第91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参见赵春晨、雷雨田、何大进:《基督教与近代岭南文化》第122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2]袁进:《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第88、91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25]周作人:《圣书与中国文学》,原载《小说月报》1921,12 (1),参见钟书河:《周作人文类编》(第8卷)第452、452页,[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4]参见王治心:《中国基督教史纲》第153、254页,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6]复出的《新青年》季刊与不定期刊,已是政治刊物,于1926年7月停刊。
  [27]王晓明:《刺丛里的求索》第274-285页,[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
  [28]据作者胡适回忆,用复纸抄了三份,一份给《留美学生季报》,一份寄给陈独秀,刊载于1917年1月1日《新青年》2卷5号上,又载于1917年3月《留美学生季报》春季第1号;后收入1921年12月亚东图书馆初版《胡适文存》卷1;又收入1923年新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新文学评论》;又收入1935年10月良友公司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文末所注时间(民国六年一月)是收入《文存》时所署的发表时间。
  [29]梁宗岱认为“八不主义”是从美国人约翰·而斯更(John Erskine)那里抄来的。还有说与庞德(Ezra Pound)1913年发表的《几个不》观点相近。周作人认为,胡适的“八不主义”,是复活了明末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信腕信口,皆成律度”的主张。
  [30]参见胡适:《寄陈独秀》,载《胡适文存》第1卷,[上海]亚东图书馆1921年版。参见胡 适:《文学改良刍议》,载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良友公司1935年版。
  [31]夏志清没有忽视此问题,参见夏志清:《文学的前途》,[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32]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第2卷)第1139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33]陈独秀:《答胡适之》,载胡 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第56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34]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将这位老朋友称作“金心异”,语出林纾小说《荆生》,林氏用以影射钱玄同。
  [35]陈平原认为:“新文化人批桐城是实,攻选学则虚。”参见陈平原:《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载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卷)第364页,[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
  [36]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第164 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7]熊梦飞:《记录钱玄同先生关于语文问题的谈话》,载《文化教育》第27期。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