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神话传说与古代复仇文学

来源:nylw.net 作者:顾梦婷 发表于:2015-05-07 15:39  点击:
【关健词】复仇神话;古代文学;复仇文学
摘 要:古代复仇文学是文学中最常的最原始主题之一,它几乎与爱情一样着不断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上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的复仇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复仇的神话系统
  “中国古代复仇文学大致可分为血亲、狭义、鬼灵与民族复仇,侧重在前三者。”[1]我们就先不惜笔墨地分析一下神话系统中神的复仇:
  (一)“精卫型”复仇——鬼灵或幻化他物复仇
  “精卫填海”的复仇可以说是鬼灵复仇或者说是幻化他物复仇的雏形。人死之后,心中不平之恨无以平复,便幻化作他物或者仅靠自己的意念和魂魄进行报复,以获得心理上的补偿。《窦娥冤》中“窦娥”就是一个典型的“精卫”,含冤而死,冤不得申,只能靠意念立三桩誓愿,而魂魄游走,托梦于生父以求得冤平怨息。
  (二)“刑天型”复仇——弱者自身毁灭或加诸他物的反抗复仇
  在我国上古的神话系统里,刑天原是炎帝的手下。阪泉之战后,刑天跟随在炎帝定居在南方。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却被黄帝铲平,身首异处,刑天一怒之下指名要与黄帝单打独斗。最后刑天不敌,被黄帝斩去头颅。刑天与黄帝的争战,其实是为炎帝复仇,具体的说应该是属于血族部落之间的争斗,这点保留不论。这里单以刑天操干戚而战的复仇反抗来说。
  刑天与黄帝争神,力量对比悬殊,刑天明知战不能胜而依然要与黄帝单打独斗,这是一种弱者以自身毁灭为方式而对强者的反抗和复仇。
  (三)“鲧禹型”复仇——万物有灵:上古人类对自然的臆想复仇
  洪水滔天,鲧为治水偷窃了天帝的息壤去平治洪水,触怒了天帝而遭祝融所杀,鲧死后,鲧的肚子里生出了禹,禹便去完成鲧未竟的治水大业。这一则神话包含了不同层次的复仇因子,鲧盗窃了天帝的息壤天帝找人把鲧杀了,可看做是一种复仇,鲧治水和禹治水可以理解为是洪水对人类造成了灾难从而人对洪水进行的复仇,此外禹的复仇又是在鲧未竟的基础上的复仇的继续。有说法说鲧是禹的父亲,如果这样的话,禹的复仇对象不是天帝和祝融而是水,这就有点“精卫填海”的模糊是非观了。这里我们单说鲧禹对于洪水的复仇。
  (四)“殷祖型”复仇——殷祖复仇所涵盖的血族血亲复仇因子
  商高祖王亥,是帝喾高辛氏之子阏伯的六世孙,是商部落的首领。王亥不仅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拉货物到外部落去交易从事商业活动,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然而正是由于到外部落进行商业贸易引发了一段复仇故事。
  二、上古神话复仇心态对古代复仇文学的影响
  神话中上古人的复仇心态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古代复仇文学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一)狭隘的是非正义
  在传统复仇思想中,罪错与复仇行为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联系,复仇者都在“我向思维”里维持狭隘的正义。传统复仇文学中,这种模糊的是非观念和正义感,是随处可见的。唐传奇《霍小玉传》中霍小玉对李益之妻的苛责;《杨家府演义》潘仁美公报私仇乱箭射死前去搬救兵的杨七郎;《全唐传》中罗通公报私仇残害苏定方父子(苏定方随窦建德攻燕时曾暗箭射杀了罗艺)都是没有明确的是非观的。
  (二)肆意的情绪泄导
  在上古人群的心态里,缺乏理性约束,情绪泄导是精神勃发的主要原因。复仇亦是如此,不复不快,心头之怨怒,不复不足以存活,所以这种肆意的情绪泄导下会表现出对复仇异常执着。无论是“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夸父逐日”还是“愚公移山”的坚持不懈抑或是“鲧禹治水”的前赴后继,都是一种肆意的情绪泄导,一种对复仇的不懈执着。这种肆意泄导所表现出的对复仇地狂热执着,深深地烙在了传统的复仇精神里。
  (三)固执的死亡崇拜
  在上古人的原始心态中,死亡崇拜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万物有灵推及人死后灵魂不灭,尤其是对于强死者来说,更使灵魂具有超强的完成生前愿望的意志。它们在上古人的原始心态中,或幻化他物或英魂不灭,瑶姬化为瑶草,女娃化为精卫,鼓神化为鵕鸟,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都是这种原始心态的体现。复仇的非理性充斥心胸,理性的正义又不可名状,所以对于死亡往往不仅不会恐惧,反而渴望通过自己的死亡彰显复仇大义,最后复仇竟然成了完成对死亡的一种追求,这也是因袭神话而变异来的一种死亡崇拜。
  (四)微弱的自然崇拜
  “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等都是例证,而这里面原始人对自然给予其生存造成威胁和伤害的对抗复仇心态,恰恰成了一种特殊的原始人心态的烙印上古神话中这种微弱的自然崇拜的原始心态,以及所表现出来对抗自然不平的复仇心态对后世复仇文学影响是颇为深远的。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复仇文学和上古神话的关系颇为密切。上古神话中神的复仇系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复仇文学的酝酿期,为古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汉]淮南王刘安编,何宁撰:《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
  [2][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3][汉]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
  [4]王立:《原始心态与先秦复仇文学》,《求索》1992年第2期,第76-81页。
  [5]王立:《复仇心态及中国古代文学复仇主题的审美效应》,《求索》1994年第5期,第86-91页。
  [6]王立:《孔子与先秦儒家复仇观初探》,《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第51-57页。
  [7]王立:《象征性复仇与鬼灵文化——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侧议》,《黑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第58-64页。
  作者简介:顾梦婷(1990—),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古籍整理方向)。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